以形补形?你清醒点……

国人讲究“药食同源”,都是吃进嘴里的,如果能够在填饱肚子之余还能补补身子,那岂不是更好,于是追寻食物在果腹与美味功能之外的滋补功效,成为国人长久以来乐之不疲的一项文化运动。上到八十下到十八,随口都能说上那么几样,譬如红枣补血山药益气羊肉温补冬瓜消肿等等等等。

国人说的食补,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朴素的老百姓还将一些中医理论以及一些所谓的中医理论加以联想发挥附会穿凿,创造出源远流长市场广大的以形补形“学说”,像什么剥开了像脑子的核桃自然能补脑,乌漆墨黑的黑芝麻肯定能乌发,长得像腰子名字叫腰果还能不补肾?所以伤了脚得吃猪蹄,要壮阳就煮根牛鞭尝尝。这些似有理论依据的“学说”有时候还真能蒙对,比如,切开了像人眼的胡萝卜还真对眼睛有好处,不过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β-胡萝卜素在南瓜、番薯、菠菜、西兰花之类怎么切都不像眼睛的食物中也是大量存在啊。

有一些就属于脑洞开大了,黑芝麻乌发,那白芝麻呢?白米饭呢?好在多吃几勺黑芝麻除了油量可能超标,其他倒也无伤大雅。再有一些那就纯属扯淡了,什么产妇要通乳得吃穿山甲鳞片,因为穿山甲特能钻,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讲到此也忍不住吐槽“那不应该吃盾构机么?”随着时代的发展,食补学说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吸收新的内容,最为显著的就是将西医以及现代生物学里面的分子细胞,这个素那个酶,什么DHA什么Q10之类的概念术语理论知识加以吸收融汇,形成了中医与西医混杂、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全新局面,一会阴阳调和马上又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说完钙铁锌硒跟着就是金木水火土。这其中是精华与糟粕俱下、妙方与扯淡都有,听着都似乎有那么点道理,把人给唬得一愣一愣,将信将疑。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和对健康重视态度的不断提升,大家宁可信其有,这些“学说”便大行其道,在当下餐桌上形成了食补四大“流派”,那就是专攻女性人群的美容养颜说,主打男性市场的补肾壮阳说,瞄准白领阶层的减肥瘦身说以及面向普罗大众的抗癌养生说。如今的白领,尤其是女性白领,为了减肥,往往是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燕麦、魔芋这类低热量高纤维饱肚子的才是首选,至于肉,吃一口都是犯罪啊。但是猪蹄却能够在减肥瘦身说中得以幸存,这完全是托了美容养颜说的福,猪蹄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能让皮肤白白嫩嫩有弹性,这个诱惑力太大,完全无法挡啊。更无法挡的是木瓜,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木瓜具有了丰胸的功能,一跃成为最受女性欢迎的水果之一,餐桌上木瓜炖雪蛤的消耗量是哗哗的往上涨。

当女人在啃木瓜时,男人正在猛吃生蚝,因为据研究,锌对男性生殖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又据研究,生蚝中锌含量非常高。哦,能壮阳!老板,给我也来一打烤生蚝!前些年,秋葵也因为传说有壮阳功效而大红大紫,甚至得名“植物伟哥”,吃着黏糊糊滑溜溜的秋葵因而晋身网红卖得贼贵。壮不壮阳不知道,种秋葵的农民倒是茁壮成长着。

当然,不管是减肥是美容还是为了“性福”,那都是改善型需求,抗癌保命那可是刚需,所以“具备”抗癌功能的食物清单也最长。红薯、花菜、洋葱、大蒜、绿茶、红酒、米糠、小麦苗、蒲公英、红豆杉……林林总总,从最常见到难得一见的都能“具备”抗癌功效。信不信?吃不吃?还真是个问题。不过,有一样食物不是问题,它从古至今,长期占据着国人食补滋养的首选之位,那就是鸡,母鸡,尤其是老母鸡。即便是燕参翅肚水陆八珍,在一碗老母鸡汤面前也免不了要退避三舍。在曾经物质匮乏的漫长年代里,杀了老母鸡炖汤,基本上就是一般人家滋补身体的终极大招了。怀胎的母亲、苦读的学子、昏迷的伤兵、久病的亲人……一碗鸡汤里混含了多少美味与营养以及深情与厚爱。即便现在,找寻一只正宗无污染无饲料的散养老母鸡,真材实料小火慢炖一锅鸡汤,那也不是个唾手可得的容易事。国人的家长里短中,鸡汤穿越了漫漫岁月,散发着脉脉温情,不但滋补了我们的身体,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你累么?虚么?要上考场么?要养娃儿么?来,干了这碗鸡汤!

文 / 司空

奶奶的爱是:你想吃啥(下篇)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我有时候想,人害怕变老,往往不是从害怕自己变老开始的,而是害怕,某个曾经陪伴自己的人老去。前些日子,当我在医院握着奶奶的手的时候,我便是这么想的。

奶奶说,带大了孙子,好像就一下子变老了。我觉得,那也许是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解脱,又或者,是把自己的生命力,倾注传承到了新的躯体里,从此自己义无反顾的朝远方走。

今晚,我们依旧来讲,奶奶的故事。

——深夜君

 

- 接上篇 -

回到家,奶奶开始处理挖回来的白蒿,做常见的做法就是做蒸菜。把白蒿洗干净,拌上干面粉,放锅里蒸熟出锅,撒上辣椒面,花椒粉,碎韭菜,再用滚烫的热油一浇,激起的香味路人都能闻到。再撒上盐、味精拌匀就能吃了,又绵又软,香味诱人。也有人喜欢拌蒜泥和陈醋,也很好吃。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这种做法不仅在我们那里流行,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也很流行,只不过名字不一样,有的地方叫拌面菜,还有地方叫苦累。这是以前粮食不够的时候,人为了吃饱饭想的办法,把野菜和面一起吃,能省点粮食。但奶奶做的真是很好吃。

野菜的种类有很多,白蒿是最早长出来的,而且据说清明前的白蒿最好,吃了能治病,清明后白蒿就老了,吃起来发柴,再往后,就只能晒干当柴烧了。除白蒿外,常见的野菜还有苜蓿、苦苣、马齿苋、榆钱、杨槐花。

苜蓿是村里几户养牛的人专门种了当牛饲料的,农历二三月发嫩芽,蒸菜很好吃。这时候村里谁想吃都能直接去摘一点,连主人也不用打声招呼,那么大片地,人能吃多少呢?没人会在意。

苦苣有点苦味,吃之前要用水抄一遍,再使劲搓,把绿色的菜汁挤干净,也有人直接吃的——据说吃苦上瘾。

马齿苋可以抄了水凉拌,或者炒着吃,有点酸味,蒸菜的话要就着蒜汁才有滋味。马齿览不用专门去地里挖,它长的很野,院子里到处都是。茎细细嫩嫩的,可以掰成一段一段的做耳环,没事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做一个,给奶奶做一个,臭美半天。

最好吃的是洋槐花,洋槐花雪白色,很小,开的时候一簇一簇,紧紧挨挨,热热闹闹的,满树的雪白。闻起来到处都是甜的,嚼起来也甜甜的。洋槐花能做蒸菜,能吵着吃,还能做槐花饼——槐花、鸡蛋、面粉和成面糊,放点盐和花椒粉,用油煎熟,又香又甜!

奶奶说她小时候没吃的,只能天天吃野菜,很苦。我觉得奇怪,野菜这么好吃,干嘛不愿意。奶奶笑我不知道疾苦,说:“野菜好吃,你看看放了多少面?放了多少油?那时候肚子都填不饱,哪有这么多白面和油让你糟蹋?”

奶奶说,她老家在安徽,因为吃不饱饭,她跟着她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姥爷)逃难逃到了山西,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她们兄妹五个,现在一个也见不着。我窝在她怀里说:“奶,等我长大挣了钱给你买好吃的”,奶奶笑了:“好,奶奶等着享我孙女的福哩。”

我长大了,上了初中,每星期回去一次。走的时候她送我坐公交车,炸的丸子,煎的槐花饼,蒸的白蒿,大包小包塞满一书包。

上了高中,半个月回去一次。我嫌土气,不愿意再往学校带着些东西,她只好提前准备好一冰箱的菜,恨不得一天给我做八顿饭。

上了大学,半年回去一次。我给他打电话:“奶,我想吃槐花饼,蒸白蒿”她说:“奶给你攒着,等你放假回来吃,你在外面好好的,别饿着。”二三月的野菜,她冻了满满一冰箱,等我暑假回去吃。

工作了,一年回去一次。刚回去,就闻到奶奶在炸萝卜丸子的香味。看到奶奶,眼睛有些发酸。我看到她瘦削枯萎的脸,和印象里的丰润对比鲜明,和上唇几道又深又长触目惊心的皱纹。

我知道奶奶会老,可我没想到她老的这么快。我以为之前奶奶脸上的皱纹已经够多了,没想到她干枯瘦削的脸上还有地方能再添那么多皱纹。皱纹像是一群疯长的野草,见缝插针长满了她的整张脸,额头, 眼角,两腮,嘴唇上,下巴上。 好像人到了某个年纪,衰老速度会突然加快。

我恨这些皱纹,他们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失去。

有时我恨这一大家子,让奶奶整日操劳。

我更恨自己,不能让奶奶吃最好吃的东西,去最好玩的地方。

我恨,我怕。死亡带来的离别和失去,我只在12岁爷爷去世时经历过一次,十几年后还是心有余悸。

奶奶在叫:“刚炸的丸子!你不是爱吃刚炸出来脆脆的?快洗洗手吃。锅里有糁身粥,放了绿豆红豆早上在灶上烧火熬的,你最爱喝,快舀一碗!冰箱里还有元宵,昨天炸的,咱地里的红薯,可甜了,包了糖馅,给你热一下?”

我笑:“真好吃!奶奶你做的饭天下第一!”

-全文完-

文 /  一二

图片 / 百度图片

BGM / 老人与棉花糖和夏天 – 简弘亦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奶奶的爱是:你想吃啥(上篇)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那个窗子看见么,你就是在那间屋子里出生的。”记事后,奶奶带我看我出生时的房子的时候,我对于“来处”这个词的感觉无比强烈。

是她带我到半大,一个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老人,从家境清寒的时节,无所畏惧地蠕动着穿过时光走到今天。后来我一直觉得,隔代亲这个词是无比残忍的,它注定了一个成熟起来的时候,另一个将没有力气走太远的路。

今明两天,深夜君要带来的故事,便是关于奶奶。不知道你,是否也还记得自己生命里的这个老人呢。

——深夜君

 

- 正文 -

我不到一岁就被送到奶奶家,一直到上初中。

奶奶是个矮矮胖胖的老太太,我从没见过她和别人吵架。

邻居有个老头常和我们没大没小地胡闹,有次我犯犟和他吵架,他把我拎到井边吓唬我说要把我扔井里,我使劲揪着他胡茬不松手。奶奶怎么劝都没用,气急了使劲用手在我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这是她唯一一次打我,我当时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现在想想,和村子里其他抡起笤帚把抽孙子的老太太相比,我家奶奶真是太好脾气了。

小时候在村子里上学,一年有春假、麦假、秋假、寒假四个假期,每天除了上课和放学写一会作业就没事干了,时间多的真是不知道怎么打发,我只好缠着奶奶。

奶奶和我不一样,她天天有忙不完的事。白天去地里干活(爷爷很胖,而且他是生产队队长,事很多,地里的活大部分都是奶奶干),到了饭点还要回来做饭。还得抽空洗衣服啦,蒸馒头啦,喂鸡啦。冬天农闲的时候还要扯了花布,再装上当年弹的新棉花,给我缝棉袄棉裤,一身薄的一身厚的,就够过冬了。

奶奶一辈子一共生了5个孩子,又把我和两个表弟表妹拉扯大。她养孩子很简单:别冻着别饿着,一定要穿暖吃饱。

偏偏我小时候很馋,这个不吃那个不爱,吃饭挑挑拣拣,他老怕我吃不饱:“小鸡啄食一样,这么点就饱啦?”“你真是难吃死不吃,好吃吃到死。”“你爸,你叔,你几个姑,我都养大了,真真没见过你这么馋的”。

为了让我吃饱饭,她不仅费力,费心,还费嘴。

早上刚睁眼就问:“起来穿衣服,我给你做饭。早上吃啥?给你煎个鸡蛋,煎嫩点,带点糖心?蒸碗鸡蛋羹,少放点醋?”

上学走之前问:“中午回来吃啥?炒个馍花,买根王中王火腿肠切进去?给你做豆角焖面,多放点肉和土豆,面蒸软一点,你多吃点?”

中午吃完饭问:“晚上回来吃啥?想吃麦仁粥还是糁糁(玉米碴子)粥?放不放绿豆豇豆?吃不吃炒土豆丝?酸的还是辣的?”

睡觉之前再问:“明天早上吃啥?”

常常是我在做作业,看电视,听她在前面叮叮咚咚切菜,油锅里滋啦啦炒菜,一阵阵香味,我被勾着跑过去,她赶我:“去,摆碗吃饭,别在这站,油溅到你。”

我偏要在旁边缠着她问东问西:“奶,土豆丝你咋切的这么细?菜里没放葱吧,我不爱吃。“或者东扯西扯:“今天我值日,真累” “数学老师今天病了,没上课”“奶我衣服破了,你等会给我缝一下吧。”

我身体不太好,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所以没事的时候就缠在奶奶身边,看她干活,跟着他串门,听她和邻居奶奶婶婶么闲谝(聊天),还有就是跟着奶奶去地里挖野菜。

那时候生活并不富裕,虽然不至于饿着,但吃的菜也总是那么几种,天天吃也腻了。奶奶常抽空去地里挖野菜,改善伙食,也能省点菜钱。我喜欢吃野菜,一半我是因为喜欢跟着奶奶去挖野菜。

家住山西,从正月十五过后,太阳就开始明显地发红,稍微有一点热度了,不像冬天,看着明晃晃的,跟个镜子一样,冷冰冰的。这时候就能挖野菜了。趁着离寒假开学还有几天,我换上薄棉衣,一手拎着奶奶给我准备的小篮子,里边装着一把小铲子,一手牵着奶奶,有时候还要和邻居几个奶奶婶婶一起,叽叽喳喳往地里走。

出了村口就是地了,冬天地里都种着麦子,麦苗一行一行的,很整齐,绿油油的,让人看着就高兴。麦苗和韭菜很像,城里很多人都分不清的,邻居婶子喜欢逗我:“瞧瞧,那么多韭菜快割了让你奶奶给你炒鸡蛋。”我受过一次骗就聪明了:“那是麦子,我认得的。”大家都笑。

最先冒出头的野菜是白蒿。叶子和头发丝一样细,很嫩,是灰绿色的的,还有点发白。有的长在田埂上,有的长在麦行里,铲的时候要小心把他和麦苗分开。白蒿是要从根铲断的,这样容易择。奶奶总是一铲子就能铲两三苗,又快又准。我总学不会,不是铲断了,就是粘了泥,带了杂草。奶奶总要把我铲的那一小把用小布袋单独装起来。

我常常挖一会就烦了,坐在田埂上,拿出奶奶从家里出来前给我准备好的苹果,或者橘子,或者一小包爆米花,咬一口,再装模作样挖两铲子。跑到奶奶跟前献殷勤:“奶,你吃不吃,咱啥时候回呀?” 奶奶笑我:“哎哟哟,真真没本事,这么会就乏了?”我没办法,只好接着坐田埂上,挖一会蚯蚓,听一会过路人的闲聊。

太阳暖烘烘的,把我的瞌睡虫都晒出来了,我就枕着小布袋,靠在田埂上迷迷糊糊睡着了,等着奶奶叫我回家。

-未完待续-

文 /  一二

图片 / 百度图片

BGM / 赧然的贼ʕ·͡ˑ·ཻʔ – 焦迈奇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也许只有坦荡的中二少年,才做得出深夜食堂

流动匆匆的城市

有些小店的灯光并不耀眼

却不慌不忙的吸引着人们的脚步

在旅游业的发展下,喧嚣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题,唯有一家店愿意在这喧嚣的闹市中包容你疲惫的灵魂,治愈你内心的烦恼与忧伤。

这是一家日式食堂店,店铺不大,却坐的满满当当,店里只有老板一个人 一个人买菜 一个人做饭 一个人打扫卫生 一个人经营着这家店铺,虽然忙碌却又不失稳当。

这家店的外表并不吸引人,甚至还有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我第一次见到门口那四个大白字[极恶非道]的时候我犹豫了,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一家吃东西的店,更像是黑社会头目的聚集地。但饥饿战胜了恐惧,我推开门走了进去。

当时店里一个人都没有了,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擦桌子,我已经做好等着那句“对不起我们打烊了”的准备了,没想到老板看到我“姑娘,先坐,看看吃点啥。”这反倒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不打扰您下班吧。”

“没事,我就住店里。这么晚了也没有能吃饭的地方了,来都来了看看吃点啥我去给你做。”

与这家店[生人勿近]的外表相反,这家店的内部装修的格外精致,桔色的灯光照着室内显得暖暖的,再加上老板标准的本地话和暖心的态度,更让这家店显得有些反差萌。

“有什么推荐的吗?”

“猪扒饭”可能是看出我心情不大好,又加了一句“治愈系的哦”

我笑了笑“那就来份猪扒饭吧”

“好叻,稍等”然后便钻进厨房去了。

没过多久,老板端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猪扒饭出来了“猪扒饭,请慢用。”

我看着碗里那满满的早已超过它本身价值的食料,打趣道“老板你今天是不是剩下了不少食材啊”

“这才标配而已。”

“哇,老板那你不挣钱啊。”

“都说了是治愈系。”

一块炸的金黄酥脆比手掌还大的猪扒还冒着吱吱的响声,刚炸好的春卷和培根包在一起,旁边配上自制的酸甜爽口的小菜,最上面盖上一个溏心蛋,最后淋上沙拉酱完美出锅,果真看起来很治愈。拌好,一勺入口,裹着蛋液和沙拉酱的白米饭湿润有嚼劲,一口下肚再咬上一口金黄酥脆的猪扒,完美的满足了味蕾的享受,那一瞬间感觉真的被治愈了。

也许是太过好吃,也许是一天没吃饭的原因,一大碗猪扒饭很快被我吃去了一大半,逐渐被填饱的胃让我的大脑开始清醒,并且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今天的面试被拒。回想起这半年来考学的失败,岗位竞争的失败,恋情的失败等等,仿佛都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明明之前我还是意气风发,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却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下,对未来愈发的茫然了,我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个错误。吃着吃着,眼睛竟然有一丝湿润。也许是老板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他从厨房端了一碗饭出来坐到了我的对面“我还没吃晚饭,不介意吧。”我摇了摇头,望着墙上的漫画发呆。

“这些都是我画的”他冷不丁地冒出来一句。

“你画的? 我望着墙上那些充满中二气息的漫画。

“嗯 我大学是学建筑的,但我从小就不爱学习,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画漫画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一家跟漫画有关的店,结果刚毕业我爸妈就给我弄到公司去了,干了三年实在是受不了了,攒了点钱打算开家日料店。做日料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这样才能做出最打动人的味道。”

他咽下口中的饭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现在的日料店都太商业化了,已经丢失了最初那种纯粹感。猪扒饭就是应该吃完之后让人感到开心才对嘛。”于是就开了这家漫画风式的日式食堂,主打“治愈系”的猪扒饭。

那一瞬间我感觉到这个看似中二少年的老板身上却充满着不被世俗磨灭的正义感,保持着一颗本心,坚定的坚持着自己想要的,不被生活所轻易改变。

他站起来去做了两杯热可可,说:“姑娘,没有完美的生活,也没有完美的选择,但是没有一碗猪扒饭解决不了的烦恼,如果有,那就再加一杯热可可。”说完递给了我一杯,“喝完了早点回去吧,毕竟[天黑路滑,社会复杂]。”然后露出了一个中二式的笑容又消失在了厨房的门帘后。

文/ Free杨
图/ Free杨

代县熬鱼,我所欲也

有些味道只有到了当地才能体会。譬如鱼,代县熬鱼。

新鲜的草鱼经腌制后,过油炸出,再用骨头汤慢火熬制2-3小时,放入香菜、葱丝等辅料。食之,鱼骨酥香、鱼肉滑软,口味极佳。

据说,这种独有的熬鱼做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做法费工费时、用料考究,在当时只有重要的宴席人们才可以吃到。

说到宴席,北方人可谓逢席必有鱼,俗称年年有余。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所以鱼历来被视为子嗣绵延的吉祥物,具有“丰盛、富饶”的意义。且“鱼”与“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裕,钱财有余。吃鱼不但蕴含着人们对财物富庶的企盼,而且对孩子后代繁衍昌盛寄于希望。所以,一席盛宴,如果没有鱼,是不可想象的,至少烘托不出应有的气氛。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其实,早在《诗经》时代,鱼就已是宴席上的重要美食。君子有酒,多且旨。只不过,食鱼更多的是一种贵族生活的标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在那个时候,美味佳肴,能够与鱼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熊掌了。

好在三千多年过去了,社会的发展,岁月的变迁,鱼,早已走下神坛,并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凭借其丰富的营养特性而在鱼宴市场中崭露头角,注入了独有的“家常”理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从舌尖上的大快朵颐到美好的文化象征;从朴素的食用价值到神话的吉祥祝愿。因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所以,无论烹饪文化如何发展,鱼做的菜肴必定始终会在传统菜肴中占据一席之地。只不过,因着地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烹饪的方式各有不同。

粤菜的清蒸魲鱼,鲁菜的糖醋鲤鱼,浙菜的西湖醋鱼,徽菜的腌鲜桂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江南的鱼更多的是一种小桥流水式的精致,适合慢品细酌。而代县地处雁门关下,黄土高坡凛冽的风赋予了饮食上北方汉子般豪放鱼粗犷的性格。

走在古城并不十分宽敞的大街上,散落街巷的熬鱼馆随处可见,硕大的一口铁锅,蒸腾的热气里,横七竖八咕嘟着几条肥大的草鱼,春日的阳光下,琥珀色的黄酒清透亮丽,倚窗而坐,酒未入肠,早已在熬鱼的浓香里微醺……

来代县,唯熬鱼不可错过!

文/ 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