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咖啡里的深浓情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爱上了美式。苦苦的,在舌根徘徊不绝的苦味。我喜欢这种纯粹的味道。

美式是咖啡中最普通的一种,是使用滴滤式咖啡壶所制作出的黑咖啡,口味比较淡。因为萃取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咖啡因含量也比较高。“美式”却属于“意式”。

虽然“美式咖啡”就是“意式浓缩加热水”,但是却绝不是简单地把热水加进去那么简单。一杯好的美式,加水是非常讲究的。不管在哪里,它都是一种比较便宜的一款咖啡,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一种“奢侈品”。

很多年以前,一个午睡过后,我闻到了一种独特的香气。于是,我开始寻着这个味道走到她的身边。她转过头,笑眯眯地对我说:“姨婆冲了一杯咖啡给你尝尝,没尝过吧,阿姨单位发的。”

只见眼前的一杯黑乎乎的东西,这种东西只在电视广告上看过,但却还没喝过。我举起杯子,一口闷了。“哇姨婆,怎么那么苦啊!”“是吗,让我尝一口。”她放下杯子,皱着眉看着我,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在姨婆眼里,她依然不懂什么是咖啡,但是我却疯狂地爱上了美式。她每当看见我捧着一杯美式,就说:“你加点糖,加点奶,不苦,好喝点。”可我却想让自己永远都记得那一杯苦涩的咖啡味道。那时候生活贫苦但却刻骨铭心。

听妈妈说,年轻时候的姨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后来,她考到了县城的高中,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被迫中途辍学了,去了粮食局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而那时姨婆为了帮忙照顾年幼刚出生的我,也提前三年退休。即便拿着微薄的退休工资,姨婆却抚养了我十二年。

到了十二岁的那年,我才来广州和父母一起生活。一开始的那几年,因为适应不了广州的生活,我几乎每天夜里都偷偷躲在被窝里抹眼泪。

在我最初离开她去广州的日子里,姨婆说,她每天夜里睡到半夜还是会惊醒,还是会习惯地摸摸身边的位置,看我有没有踢被子。可是,才发现我不在她身边了。讲完,她却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却都听得泪眼汪汪。

在广州生活的日子里,每当我想她时,我就会冲上一杯速溶咖啡。因为只有那苦苦的味道,才足以刺激着舌尖上的味蕾,令人真实而难忘。

小时候,看着身边的小伙伴,我会很羡慕他们都有爸爸有妈妈在身边陪伴着,因为小朋友们经常排挤和嘲笑我是没有爸妈的孩子。但是,姨婆给我的爱,厚实地弥补了父母亲的记忆空缺。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姨婆总是竭尽全力地给我最好的东西。那时早餐的牛腩粉一碗一块,可姨婆都是只舍得吃五毛钱的斋粉,然后把省下来的五毛钱攒起来给我买其它吃的。

现在的她,白发苍苍,却依旧记得我所有小时候的趣事。每次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总是说得眉开眼笑的。看着她眼角的皱纹,拉着她的手,摸着她手上的老茧,我多么时光走得慢点,再慢些。  

每当生活上遇到不如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就会去咖啡馆,点上一杯美式,一坐就是一天。生活总是不易和艰难的,有苦也有甜。这就像一杯美式一样,刚入口很苦,但过后却回甘。

而我是何等庆幸有你陪伴了我的成长,填补了幼年时期我的所有胆怯与不安。此刻她在中国大陆的最南边的陆地上,我在相距1390公里以外的天府之国。

可她的陪伴从来不畏惧空间和时间的跨越,一直如影相随。这种陪伴,就如同手中的这杯醇厚的“美式”来得温心。

文/小肥鱼

吃学英文 | 美食,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荧幕上的美食总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让荧幕外的我们垂涎三尺。

从之前《大长今》的泡菜,到《星你》的炸鸡啤酒,都让人格外地印象深刻。食物往往是故事的牵引,就如我们常说的,吃饭是件大事儿。

而我想,吃什么,很重要。跟谁吃,更重要。

拉上闺蜜,拖着男神,今天我们来和美食来一趟沉浸式的约会吧。

Faulty Towers

坏塔

(英剧粉必选)

一些现代的,古典的英剧角色,包括《唐顿庄园》里面的Sybil,都出现在这家餐厅的菜单上。乔装打扮的演员在点餐、上菜时,用相似的对白与客人们重演着剧中一些零散的片段。很自然,你便会回想起相应的剧情,饱笑一场。

 他们还有婚庆业务,four actors play nine characters in a two-hour interactive, improvised comedy set,(4位演员会在2小时的即兴互动喜剧中扮演9个角色),一顿3道菜的晚餐,花费约39磅。

Betrayers' Banquet

叛徒的晚宴

(娱乐聚会好去处)

“事实上,这是一场撒旦的派对”,在线杂志《Shut Up and Sit Down》 对这顿32道菜组成的晚餐评论道。难怪要100磅一位了。

 Forty-eight people are randomly sat at a long table with fancy food at the top end and terrible food at the bottom end.(48位客人随机分配坐在长桌旁,每人面前都有一盘食物,但好吃的食物放在长桌的一头,难吃的食物放在另一头。)

Diners change their fortune by playing Prisoner’s Dilemma – each person receives a small token, one side features a goblet of trust, the other a knife for betrayal.(然后,大家便玩起了“囚徒之窘” 的游戏。每位客人手中有一个硬币,硬币的一面是代表信任的酒杯图案,另一面是代表背叛的匕首图案。)

这个游戏以两个人组队的形式进行,如果组队的两个人同时都展示酒杯图案那面,他们就可以一起往好吃的食物一端移动5个座位。

如果组队的两个人中只有一人展示了匕首图案那面,那个人就可以往好吃的食物一端移动10个座位,另一个人就要往难吃的食物一端移动10个座位。

如果组队的两个人同时都展示匕首图案那面,他们都要往难吃的食物一端移动5个座位。显而易见,如果大家都展示酒杯图案那面,就是“双赢”的局面。但是,人们并不这样想。

The Art of Dining

吃的不是饭,是艺术

(摄影爱好者福音)

布景设计师Alice和大厨Ellen在大学的时候,将在M&S(英国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挑选的食材变魔法似地做成了一顿味觉和视觉盛宴。

现在他们设宴在仓库、社区大堂以及国民信托(英国保护名胜古迹的私人组织)建筑中。 

最近,他们针对私人团体,组织了两次宴会,一次是在哈克尼一个森林里举行的森林宴会,另一次是为一个公司举办以80年代为主题的办公室圣诞派对。

Inamo Soho

荧幕点菜餐厅

(低头族新宠)

最大的特色,毋庸置疑,是酷炫的点餐系统。

 Food and drink menus are projected onto the table, and diners can set the mood, choose a virtual tablecloth, play games and see chefs working in the kitchen via the 'Chef Cam' function.

(菜式和酒水单被投影到餐桌上,客人可以选择用餐气氛、选择一个虚拟桌布、玩游戏或者透过“厨师镜头”看到厨房里每一道菜的制作。)

 他们提供寿司、韩国烤肉、亚洲餐前小吃,以及独具匠心的酒水如日本气泡啤酒、清酒、鸡尾酒等。客人们更可以在点餐系统上预约的士回家。

 

Edible Cinema

可口的电影院

(舔屏族的救赎)

“See the film, taste the film” goes the tagline.“观电影,品电影”是他们的口号。这个疯狂的想法是一个特殊布景专业公司Teatime Production和调酒师、食物设计师以及实验厨师一起研究出来的。 

通常情况,客人们会收到按顺序标号的食物盒以及一杯迷你鸡尾酒。客人们可以根据剧情发展,和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一起举杯,置身于盛宴中。 

最近一次的活动是在科学博物馆的IMAX巨屏前,播放《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客人只需要附37磅,便可以一边看着帅帅的Johnny Depp,一边吃着美食。其中有又甜又香口的特制口香糖,据说这种口香糖可以吃出3道菜的味道哦。

还记得电影中莉特·比尔盖德(Violet Beauregarde)在他的实验室里日夜思忖着制造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吗?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奥古斯都口味的巧克力甜品哦。

Food and Theatre Company

美食电影公司

(心灵的造梦空间)

这家沉浸式剧场体验的公司坐落在英国西部的Bristol(布里斯托尔),它致力于让食客成为观众以及故事的一部分,餐桌会根据情节需求布置成停车场、教堂、画廊甚至是游泳池。

比如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背景,diners ate White Rabbit Pie, sat at The Red Queen’s table, played cards with the Mad Hatter and had a food fight.

(客人们可以吃到白兔子馅饼,坐在红心皇后的桌上,和疯帽子一起打牌,进行食物大战。)

又比如在英格兰中部城市德比的Jack Rabbits餐厅,老板把一个多层停车场改装成上世纪50年代的风格,店里摆设着凯迪拉克,酒保给客人晃着可乐鸡尾酒,服务员踩着滑轮穿堂而过,舞女扭动着婀娜的身姿跳着摇摆舞,客人可以在歌舞升平中感受不同年代的气氛。

好菜好酒好故事,都备好了,佳人,约么?

难过十分,有你减半

当人类在还是灵长类动物的时候,由于环境限制,对自身安全会高度重视。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感到周围不安全,就会吃得不开心,甚至吃一半就跑路,来逃避心理生理的双重不适。

久而久之,人类就形成了安全的环境下吃东西的生活习性。

如果在面试等待区吃口香糖,演讲前喝热饮的话,身体就会误认为处于安全的环境下,紧张感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我们早就不知不觉养成了这样的应激反应。紧张时来杯热水,昏沉沉时来杯榨汁,困倦时来根烤肠,怒火中烧时来杯冰冻饮料。有些时候,低落到无力辩驳和解释,反倒全借由这些食物来圆满身心。说来神奇,吃着吃着,烦恼就没了。

孤独到发疯の日式拉面

在我的一个同学眼里,日式拉面是治愈系良品。

日本作家的小说里,冰镇啤酒是被反复提及的抗抑郁标配。身处青春末班段的女主,在某个有点燥热的夏日午后或者霓灯耀目的都市之夜,懒洋洋地盘腿坐在自己或情人家的浮窗边,百无聊赖地拿出冰镇灌装啤酒,一罐接着一罐。

一面斜睨对楼的男男女女看淡风月,一面自忖着絮絮叨叨的情事,演绎到激动之处还会口齿不清地腾起,真的去给某个男人打电话说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又马上挂断。

孤寂,肆意,鲁莽,释放。日本小说意象里的啤酒,与其说是治愈不如说是为惨淡增添颓废之美,和中国大排档里撸串喝酒的快意恩仇相距甚远。

反而,日式拉面的热汤热水,清清爽爽,还比较抚慰人心。

这种抚慰不是一个激灵感觉棒呆的刺激感,而是在半个半生的鸡蛋,舒朗的海鲜,鲜亮的蔬菜里,构筑出一个整整齐齐秩序井然的世界,让人可以不管现实的困顿、糟心、芜杂,而可以切实地相信,一个有序的清平世界的确存在。 

汤是乳白色的柔软时光,比清汤浓郁,比酱汤纯美,浓稠的看得见营养的豚骨汤底,滑溜溜的白嫩滑爽的圆柱形面条。西兰花在展示台上歌舞升平,香菇和海带静悄悄冒出头,鱿鱼细细长长地诉说绵密的情思,金黄满地的玉米粒透着饱满的生命力,鲜虾蜷曲着游弋,蛤蜊自在地穿行。

满满一碗,是镇定无名之火汹涌时的一剂温柔,将生命用慢镜头放缓演绎,让人忍不住礼赞世界的万象,竟可以和谐如此,安详如此。

毫无生气の甜咸麻花

甜咸麻花都是油条的远亲,有着一样吻颈缱绻的缠绵,却有不一样的性情,一个爽脆刚烈,一个绵软呆萌。

麻花更像是即兴下午茶的另类搭配。个头不大,长不过食指长短的麻花在毫无生气的午后轻轻松松地登场。小巧的身躯不是为了迅速果腹,而是用来享受放松,焦虑满溢和七上八下,都因为延长进食时间而舒缓起来。嘴巴在确认盈盈在握的实在安全感,身心饱满,也就有了足够的自信,去应对最艰苦卓绝的各种麻烦。

甜味的,是淡淡的可爱金黄色,全无焦糖着意的甜腻感,入口脆,齿颊香,并随着每一次咀嚼,渐渐生出适度的甜。咸麻花,个头也是一般大小,苔藓色,老上海惯称其苔条麻花。看上去清冽,咬起来松脆,回味中爽口,虽然是敦实的主食系列,却独有一份妖娆的精致感,毫不腻味,值得细品。最佳搭配是一个甜麻花,再一个咸麻花,血糖缓缓升高中,味蕾渐入仙境时。

这样的休息日午后,安逸舒适,要是再配上一段老式收音机里的越剧。或是苏州评弹当做背景音乐,人在躺椅上摇一摇,当是惬意好时光。

即使是工作日,在表格文档漫天飞的空间里,也忍不住分出几分钟,悠闲小憩一把。生活不只眼下的搬砖劳碌,也有抛开大意义的小意思。

沮丧难消の动物饼干

兔子的后面是乌龟,猴子的后面是大象,小龙小蛇从来分不清,小熊憨厚得下不去嘴……

还记得吗?童年的滋味:动物饼干。

近年,动物饼干有回潮的趋势。动物园的进口外包装,开始走上送礼体面过人的路线。其实呢,当没有全球购的进口购物大狂欢概念时,我的童年也曾被一整个动物园的动物饼干幸福地塞满。

比起识字卡片,把一个个小动物融化到胃里去,才是最容易记住的办法吧。在识别一个个小动物,珍藏一个个小动物的过程中,总难免为那独独一个的小兔小熊动了恻隐之心。每次好不容易找到后都万分怜惜地再扔入饼干盒的底层,希望它们和五彩缤纷的童年梦一起,长长久久,去到连想象都够不到的远方。

动物饼干真要说吃起来,滋味不如现在的蓝罐曲奇牛油味十足,它干干的,也不十分脆,单吃很难说是绝世的美味,只是可爱的轻食,如此而已。

可是泡上一杯香醇浓郁的乐口福(一种巧克力粉),再配上动物饼干,那升级的美味可是周身每个细胞的舒畅开怀。还可以将饼干掰开许多小份,加在乐口福热饮上,没有现在的奥利奥那么甜,却从视觉到味觉都是一场可爱的丰盛。

动物饼干对我来说是奢侈的享受多过充饥的小食,所以,过去了那么多年,只要一想到动物饼干,还没入口,只是看一眼,梦幻的童年好像就回来了一瞬,是用眼睛也能品味的美好,更是神奇的时光旅行。

辗转不眠の牛奶麦片

小学时,学校下午时分会发营养牛奶,一种是白牛奶,一种是可可牛奶。拿到白牛奶的往往会四处寻找交换可可牛奶。我就是那个愿意换到白牛奶的人。 

白牛奶多好呀。入口淡,可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喝,不似可可第一口的甜蜜满足,却是不会厌倦的好滋味。而且包装看上去也更纯洁可喜。自己不喝带回家给爸妈的话,也比可可牛奶受欢迎得多。 

原来对纯牛奶的热爱,从很久以前,就种下了因缘。 

冷的纯牛奶,醇厚,爽快。不需要任何别的搭配,在又饿又累的夏日傍晚,消暑止饿效果立竿见影。用一口小巧的奶锅加热纯牛奶,或微波叮几分钟,纯牛奶上层形成的薄薄的奶皮荡漾在安静温暖的雪国风光上,格外鲜香。

当然可以加入各路坚果,饼干面包碎,水果等像是浇头一样在牛奶上方,成就花样繁多美貌惹眼的牛奶美食,而我真正欲罢不能的,却是最简单的牛奶麦片。

请用最简单纯粹的即食麦片加入牛奶,麦片的比例在牛奶的一半以内为佳,超过一半之后不管是味道还是视觉都难以控制。用筷子或勺轻轻地搅动几下,确认麦片不是浮于一方,而是融入到牛奶杯盏之中,微波叮一分钟,对,只是一分钟。取出后的牛奶麦片,就足够美好。 

谷物集中堆积于一杯白牛奶的当中,视觉可人,口感柔滑,入胃温暖。适合于辗转难眠的夜,想腾起翻箱倒柜的躁动时分,用干净的营养食物填补心里和胃中的缺憾,安慰到胃,安慰到位。

在困顿迷茫间,并无心情准备或接受一场饕餮盛宴,有哪些恢复精力的小食,能激励着你,为你注入力量,再披甲上阵,请告诉我。

文/心念一

你敢不敢在公众场合吃臭豆腐?

我饭量很大!具体点说,六个人去吃火锅,大家觉得我付一半的钱才合理…

作为一个“媒体人”,常有各种活动,我一到饭桌前就犯尴尬症。特别是自助餐,看大家端着一盘沙拉,而我惦记着山一样高的肉,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误入会场的猪。第一次到五星餐厅时的故作镇静,见家长时的拘谨,和兄弟喝酒的豪迈…我们在饭桌前,什么时候克制,什么时候率性而为,这都是需要时间学习的。

在一顿饭里,能把自己的胃、用餐的环境和人都周到考虑,是一件需要技巧和运气的事。现在我每次出门,编辑们还常在身后“温馨”提醒:“主编,在外可不要丢人啊!”

今天带来阿七的故事,看看她的成长,如何从掩饰到坦荡的去面对一块臭豆腐。

最后强调一句,虽然我吃得多,但我不胖!大半夜的,气死你们。

编辑 | sake

长大了,越来越学会向他人撒谎,也越来越学会对自己诚实。       

中学时的军训,更像是一次夏令营,但已让这帮娇生惯养的城市孩子大惊小怪。那日早晨,我们稀稀落落走进食堂去吃早餐,然而一掀开厚重的门帘,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吃惯了精米白面肯德基麦当劳的孩子纷纷从食堂蹿出来,满脸的惊魂未定。

原来那顿早餐的菜单中,有一味臭豆腐。于是食堂外面的空地上,孩子们纷纷夸张地深吸一口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去拿上一个馒头,或是一个鸡蛋,再冲刺而出,弯着腰大口喘着气,嘴里还叫着“臭死了臭死了!”。

我也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添油加醋地演绎着自己对这种食物的鄙夷甚至厌恶。我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孩子是喜欢吃臭豆腐的, 但即便喜欢,应该也不敢表达,就像不敢承认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

那是我与臭豆腐的第一次狭路相逢,我没有给它哪怕一丝一毫的机会。

在之后的十几年,我对臭豆腐绕道而行,无论是街边黑黢黢的烤臭豆干,还是江浙小馆里金黄饱满的炸臭豆腐,我一直记得那个画面,少年们脸上堆砌的嫌恶。去年的一日,与几个过心的姐妹吃饭,是隐藏在居民区的小破饭馆,一个姑娘点了炸窝头片抹臭豆腐,我竟没有丝毫的排斥,欣欣然撸起袖子准备一试。

那臭豆腐依然颜容委顿,却并为引起我的太多反感。我伸出筷子,像给吐司涂抹黄油一般,将臭豆腐涂抹在炸得焦黄的窝头片上。炸得酥香的窝头片,有玉米面干燥粗糙的粮食香气,随着咀嚼的深入渗出丝丝甜味,混杂着臭豆腐微妙的粉腻质感和难以形容的味道,有一种奇妙的和谐。

我的眉头舒展,唇齿舌手相互配合,一连吃了三片臭豆腐抹窝头片。这味道和气息如此刻骨铭心,容不得任何含糊,要么爱,要么恨,千钧一发,落子无悔。

十几年之后,在这个灯光昏暗的小饭馆里,我终于与这块臭豆腐达成和解。而现在,我会在北京菜馆里寻找这道菜,坦然接受邻桌客人的皱眉掩鼻,让身上的香水味被臭豆腐的味道冲刷得七零八落,昂首挺胸,恬不知耻。

而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该与谁切牛排,与谁吃臭豆腐。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对他人,对自己,皆如是。

文/阿七

当牛肉丸遇到沙茶酱

“你觉得对的爱情是什么?”

“那就是一颗牛肉丸遇到沙茶酱,那太美好了!”

忘了在哪里看过这段话了,只记得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深有同感。忽略爱情的含义,感受食物的味道,鲜嫩的牛肉与沙茶酱的相逢,瞬间激发出味蕾的享受。

作为潮汕人,连我自己也讲不清为什么牛肉丸一定要吃本土的手捶牛肉丸,世上辣椒酱、番茄酱、豆瓣酱、芥末酱等千千万,为什么非要沙茶酱,其他就是不对。也许真如爱情一样,恰好遇见了就喜欢上了,没有为什么。

后来我在潮州牌坊街上看到牛肉丸的制作过程,便明白了,它为何深受食客称赞。

做牛肉丸的师傅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切块后,放在类似木桩的大砧板上,双手持两把特制的铁棒,上下不停捶打,中间加入生粉、盐、鱼露等调料,继续捶打,直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

打好后,抓一把肉浆在手中,利用掌心的力度,挤出肉丸,用汤匙掏下放到温水盆里,煮熟即可。一颗牛肉丸,往往需要经过上千次的捶打才可完成,这样的牛肉丸制作工艺认真苛刻到我们再怎么远行,都念念不忘。

“日啖丸子三百颗,不妨长做潮汕人”。正因为是人工捶打,牛肉丸口感鲜脆,特别弹。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得很高,当然,周星驰的电影《食神》里面可能也只是演得夸张了些。

在广州打火锅、吃牛肉丸时,看见身边的人就着一碟加了调料的酱油吃得津津有味时,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吃牛肉丸怎么可以没有沙茶酱。在我看来,牛肉丸和沙茶酱简直就是“黄金搭档”呀!

说起来,潮汕的沙茶酱制作工艺也是蛮繁琐的呢,将油炸的花生米碾碎后,和熬熟的花生油与花生酱、芝麻酱混合调稀后,加入煸香的蒜泥、洋葱末、虾酱、豆瓣酱、辣椒粉、五香粉等等十几种香料,再佐以以白糖、生抽、椰汁、精盐、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制而成的。

沙茶酱味道香郁,咸中带甜,甜中带辣,味道多样,却挑不出毛病来。我从未想过一罐小小的沙茶酱,竟内含这么多材料。

在我看来,也只有这样的沙茶酱才配得上牛肉丸,因为它们都是经过精心制作、层层加工出来的,它们的内心都是一样的实在有料。真如果换成番茄酱或辣椒酱等其他酱料,口感可就大打折扣了。

有了沙茶酱的肉丸犹如穿上件华丽的外衣,为朴实的外表大大增加食欲,两者相得益彰,少了沙茶酱的牛肉丸就如同丢了半颗心。这就如同爱情一般,两颗相近的心相遇、相识、相恋,慢慢磨合,最后一起度过人生岁月。这总不能随便搭配,总要搭上投缘的,才好一路相伴相随。

愿每一位有心人能找到你的“牛肉丸”或“沙茶酱”,在没有遇见之前,不妨吃几颗蘸沙茶酱的牛肉丸,体味其中的鲜味吧,也许真能吃到爱情的味道呢!

文/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