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粽子

我七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外地做小生意,我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92年我出生在郑州西郊,那时候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我记得我小时候吃的苹果,奶奶买的不是长相丑就是想变坏的苹果,奶奶把这些苹果都削好皮,除掉坏的部分,放在盘子里,吃起来依然很甜很脆还有苹果的香味。比起这些,我更喜欢,过节,哪种节日我都喜欢,尤其喜欢有特定食物的节日,比如端午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

说起端午节,我有颇多感慨,小时候我们家过端午节,包粽子不止包一次,吃完一次,奶奶会再包一次。因为我们都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其实,奶奶的粽子工序很简单,原料也很简单,郑州人的大众吃法和做法。小时候,每次都蹲在奶奶旁边看她准备好原料包粽子。原料有江米、蜜枣、花生和竹叶。竹叶、江米、花生都分开泡在水里(花生最好去皮),待竹叶泡软,先将竹叶折好型以便装粽馅,并按江米、蜜枣、花生(这两样都是按着自家口味放)、江米的顺序包。每家的包法,也不同,我们家一般都是四角粽,四角粽不好包,但方便定型,棕馅也不会轻易撒漏,三角粽好包不好定型,棕馅容易撒。我奶奶每年都在端午节的时候,包上一大锅粽子,给家人带来一个快乐的端午节,爷爷和奶奶每次都分工合作,奶奶负责包粽子,爷爷负责烧锅煮粽子。说到这个锅,有必要提下,我们家的液化气经常在制作美味的时候被冷到一边,爷爷每次煮粽子啊,做年饭啊,都用他自己加工的烧火锅。他说这比液化气快,而且还省钱,最好的一点是这个锅着货。我一开始从不相信那个巨丑无敌丑的锅能做出美味,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锅煮的粽子真的很好甜很香。

2011年我到天津上大学,从那时起,到2013年,我就没有在端午节的时候吃到奶奶包的粽子。因为我没回过家,放这三天假还不够我坐车来回的时间呢……而且上大学的时候,觉得粽子吃不吃都无所谓,小时候也没少吃,都知道是什么味。后来,2014年也就是今年,我在天津实习工作了快一年,自己一个人像我的其他同学一样,不在学校了,实习等着转正,过了一年远离家乡,同学不在身边的“奴役工作者”的日子。我越发觉得“家”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端午节能吃上奶奶包的粽子又是一件多么奢侈、幸福的事情!就在今年的五月二十七日,奶奶和姑姑到天津来看我,奶奶特意带了她包好的粽子。那天我早早的起床,到车站去接我亲亲奶奶和姑姑,那是我这一年来,在天津站实习以来看见k332最开心的一天,这辆车载着我最爱的人来到我身边。到了公寓,打开袋子,把粽子泡在煮好的热水里,我就打开了一个,咬上一口奶奶亲手包的粽子,闻到一股淡淡的竹叶香,那种家的滋味立马就通过舌尖流到了我心底,就是那种熟悉江米的粘和蜜枣的甜以及花生的沙,我整个人都超级幸福的泡在了这个粽子里。2014年的端午节,我提前过了,过得非常好,非常高兴。

家,永远都在我内心深处澎湃着,我可能以后就留在天津了,只能在歇年假和探亲假的时候回家和家人相聚一起。我一直期待着我的年假和探亲假,就算歇了探亲假我损失将近一个月工资也抵挡不了我回家的步伐。钱没了,可以再挣,家没了,去哪补?什么都没有家重要。

文 我的微笑

图 beautifulcataya 循CC协议使用

厨房的香气

每天早晨唤醒我的,不是梦想,不是闹钟,而是厨房的香气。

妈妈最近在我家小住,每天卯足了心思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早餐桌上出镜率最高的当属各色杂粮粥,比如莲子百合红豆粥,小米双耳粥、血糯米核桃粥,或是玉米桃胶粥什么的,几乎每天不重样。那,什么样的小菜配的上这一碗喷香软糯的好粥呢?腐乳?咸鸭蛋?不不不,这些顶多也就是个路人甲乙丙,赏个一秒的半脸镜头就了不得了。妈妈在,就有天底下最出其不意的下粥菜–鱼子鱼冻。

清明前的鲫鱼,味道和肉身最丰腴,待到清明后产完卵,鱼身变薄,味道也就大不如前。类似讲究个时令季节的还有刀鱼,清明前,鱼骨嫩的能和汤入肚,味道鲜得直掉眉毛;越往后,待到刀鱼长出一身硬骨,味道和价格急坠。扯远了,鱼冻要怎么做?要说容易也容易。没吃完的红烧鲫鱼搁一夜,连汤汁一起冻成布丁状,就跟深山的珍宝阁一样,但见晶莹剔透的淡红色鱼冻中布满了粒粒金色鱼子,轻挖一勺送入口中,鱼冻在勺内微微晃动,令人心旌神摇,入口,粥清,鱼冻鲜,紧接着鱼子颗颗爆破,味道极有层次感。

除了粥类,细汤面也是我家常客。弄点肉末儿打俩鸡蛋,搁点黄瓜丝木耳,香菇青蒜,使油这么一过,出锅的时候放上点葱姜,再撒上点儿麻油,齐活了!这段瞧着有点眼熟是不是?《我爱我家》里和平她妈韩老太太的最爱啊。一清早,埋头在热气腾腾的面碗里,大口喝汤,大口吸溜面条,那舒服劲,嘿,神仙日子也不过这样。

到了双休日,早上时间富裕多了,妈妈开发出了新品种,慢火熬上昂刺鱼或鲫鱼汤,等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加些绢豆腐和枸杞,撒少许盐和香菜叶,就是一碗色香味极佳的鱼汤豆腐花。豆腐浸润了鱼汤的鲜美,舀一勺,入口即化,配上刚出笼的热腾腾且有些嚼劲的馒头片,完美。

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一晨之计就在于早饭吧。谢谢妈妈无私又细腻的爱和爱心早餐,让我的每一个早上都元气满满。慷慨的厨娘怎么少得了甜嘴的食客,妈妈,母亲节快乐,我爱你。

文   初照晨
图   Nicole Abaide 循CC协议使用

地主婆家的红烧猪蹄——我的奶奶是个老饕

我的奶奶是个无比矫情的人,也是个传说中的老饕。凡事讲究得让人生厌。比如说,中午吃碗面,一碗面的事,多么简单。她老人家一定要选挂面也就算了,煮到不软不硬时,必须要拿凉水浸一道,再换新汤水重新煮。问她为什么,回答那样好吃。一辈子如此。

她出身地主家,家底应该还算殷实。听说,奶奶和爷爷结婚的时候,迎亲的人马提着两桶银元沿路撒。那是何等蔚为壮观的场面,我只要想一下这句话,就激动万分。还听说,她家以前有码头,显然,没传给我,我这辈子连船都没怎么坐过。

虽然也质疑过她的身份,但是她以前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我也就不怎么怀疑了。她说,以前大户人家里宠孩子,专门拿了细瓷碗,摔碎了给孩子听响声玩。过去的大户人家就是这么no zuo no die的。

说正题。这位老饕,最拿手的就是红烧猪蹄。在那个物质还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我奶奶家的红烧猪蹄,绝对做出了国宴的水准。猪蹄一定是长长的一整只,会被处理得非常干净,冷水下锅焯去血沫,清洗到一点点脏东西都看不见。白白净净的躺在细竹条编织的小筐里,那是一幅绝美的静物画。

然后就是红烧的过程,过程有几个步骤记不太清了,应该是没有炒糖色那步的。

虽然没有炒糖色,但是,红烧后的结果是,猪蹄由白白净净变成了挂上汁的酱红色,软烂刚好,汤汁烧得不稀不稠,正好覆盖了猪蹄表面,还有一点剩在盘底,像西餐的酱汁一般。浓浓的酱汁里,绝看不到半点香料或杂质。与此同时,红烧猪蹄散发出令人心生敬意的香味儿,让人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我总也吃不够,但是人均就一个,因此总在盼着,下次奶奶烧猪蹄是什么时候呢。

还有点事儿,也是听来的。她年轻时,讲究到就连上街买菜,也一定会穿条小碎花的绵绸裙子,裙子要烫得一点褶皱都没有,搭配一件白净的衬衫,走在满街吆喝的菜市场里。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那是一道风景。

她从来不吃剩菜剩饭,食材一定要新鲜的,一顿匆忙的午饭也要色香味儿俱全。烫要常煲,文火慢炖,红肉可以少吃,鱼是不能少的。

有很多年没吃到奶奶烧的猪蹄了,离她去世也有三四年时间了。当年那个地主婆,那股对生活的矫情劲儿,都风姿绰约的留在了回忆里。

现在的我,既做不出那般美味儿的猪蹄,也穿不了小碎花的裙子。哎,就让这红烧猪蹄的记忆,飘在回味里,散落在记忆间吧。

文  馋猫君
图  hermeson lauCC协议使用

夏日一抹酸甜

上周六小姨打电话过来跟我炫耀说,老家有杨梅可以吃了!但是今年可能是雨水的暴涨,导致杨梅的产量不怎么高。物以稀为贵,一斤都15、16块了。她在电话里唠叨着大杨梅的酸,说得我的口水直流,可是在广州佛山都还没看到杨梅的影子……

本来周六日死宅家里的我,因为老弟的突然驾到而得换好衣服奔赴菜市场买菜做饭,力争成为一位好姐姐,即使最后做饭的那个人依旧不是我。在路边的一个小摊里,三三两两的姑娘正在挑拣着,圆圆的红中带点紫,安静的躺在篓筐里,左挑挑右拣拣,需小心翼翼,捧在手心似乎要融化了的——杨梅。挑上一两斤,让阿姨过秤,手里那么一抹红,残留着的杨梅气息,恨不得立马飞奔到家,来几颗杨梅解解我的馋。

白色带子里的杨梅,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你们是在雀跃着夏天的到来么?还是在感慨这大烈日跟大暴雨交替的频繁?抑或是在讨论着,这个女主人怎么花痴得跟见了帅哥一样。

杨梅呀杨梅,待我把你带回家。

把杨梅一股脑儿的倒入玻璃器皿中(请原谅我那女汉子的本性),过一遍清水,让一路风尘仆仆从遥远的地方赶过来的杨梅歇口气,撒上盐(以前家里人都是这样子弄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撒盐,应该是可以把虫子引出来,又或者是,在盐的挑拨下,杨梅会更加的酸甜可口),轻轻的晃动玻璃器皿,让盐充分的侵入到杨梅的每一个角落里。虽然没有荔枝那般晶莹剔透,没有西瓜那般酣甜可口,没有榴莲般的营养富可敌国,带着滴滴水珠,合着盐的节拍,轻轻附合着,似一位可人的少女,让你忍不住想亲近她。

紧接着,套上保鲜膜,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大概冷藏20分钟左右(想吃得更清凉的亲们,可冷藏久一点。一般当天吃完就OK的)…

闷热的午后,整个人窝在摇篮上看《吸血鬼日记》,桌子上放着一小碗的杨梅,动情之处来几颗杨梅,放入口中,一股清新的味儿瞬间蔓延至嘴角的每一个角落,轻轻一咬,杨梅的汁儿瞬间掳获了我的32颗牙齿,有点酸有点甜,情到浓处再咬一口,果肉与果汁在牙齿的咀嚼之间肆虐的散开,深深吸一口口水,再来一颗!

昨晚天色灰灰,乌云压城,可我还是骑着死飞去菜市场溜达,想再偶遇那一箩筐杨梅。可是,只剩下那几个卖西瓜、香蕉的小贩了。我知道,我还会跟你偶遇的,我的夏天因你才开始,我的牙齿我的胃还想跟你一起缠绵夏日午后。

图&文   MISS猫在广州

盛夏季节的田园feel

不夸张的说,睡意朦胧的我是被豆浆机翻转搅拌的“大动静”给吵醒的。本想翻个身抱着被子继续入眠,但脑海里却不由自主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醇香无比的五谷豆浆在晨光中散发出腾腾的热气,似乎在热情地招呼着,快来喝我呀,饥肠辘辘的肚子为了配合这番诱人的想象,这时也应景地狂叫起来!

蠢蠢欲动的馋虫可比催命的闹钟还厉害十分呢,无奈的我只得赶紧起床洗漱,然后坐在餐桌前等着“大快朵颐”,凭借美味的早餐换取一天的活力。但是,今天的早餐显然有几分不同,充斥着满满的田园气息,原来是外酥里嫩的绿茶饼“大驾光临”了我们的餐桌。

看看它惹人怜爱的小身子,通体都是鲜嫩的绿色,四周裹着一层白芝麻,掰开里面一瞧,原来“另有玄机”,里面可是满满的芋泥陷哦。田园味可是扑鼻而来,挡都挡不住呀!

其实有时我在想,它为什么一定要叫做“绿茶饼”,而不是“芋泥饼”或者“芝麻饼”呢?据了解,绿茶饼这道抹茶点心,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了细微的改良,大大减少了抹茶粉的含量,只做提色之用。另外,抹茶粉是由优质新鲜绿茶经过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一系列繁复工艺制作而成,充分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成份。这样一来,“物尽其用”的抹茶粉既给饼带来了鲜嫩的色泽,又把天然的茶香充分地释放其中,看来真称得上是制作绿茶饼的大功臣了呢。而白芝麻只为点缀而用,芋泥又“害羞”地藏匿深处,那自然是绿茶料当仁不让拔得头筹,故而有了“绿茶饼”这一美称吧。

盯着它看了许久,口水都快流出来啦。赶紧用手拿起一个,送入口中。咬下第一口,嘴里先是被芝麻的酥脆填满,嚼了几下,芋泥混着绿茶的香甜才会慢慢充斥口腔,软糯可口,心房霎时被一种名为幸福的感觉占据。

如果说芝麻是个横冲直撞的小伙子,那芋泥则是柔情似水的姑娘,这一柔一刚的“过招”下,最后滑入喉咙的,自然是“柔能克刚”,软糯的口感完胜啦!这个土土的“田园小妞”看似不如那些日式的糕点寿司精致,也不及中式的包子馒头饱腹,但它以松脆外皮和绵软里陷的完美组合迅速俘虏了我的芳心。上一口还未嚼碎咽下,下一口已搁至唇齿;左手还擎着半块茶饼,空闲的右手又往无辜的另一块抓去。就着醇香的豆浆,绿茶饼那口感那滋味真叫人欲罢不能。最后只能腆着圆圆的肚子捧着空空的碟子失落惋惜,嘴里还嘟囔着:下次一定要再买上十几二十个,吃到过瘾满足为止。

盛夏的田园气息着实令我着迷,看来是时候踩着脚踏车,开启我的田园之旅咯!

图&文  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