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椰林飘香”鸡尾酒的配方|吃学英语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

经典鸡尾酒“椰林飘香”的历史

波多黎各是伟大的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探索“新世界”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众多群岛中的一个。

当时的波多黎各是以金矿而著名的,但一个世纪之后,在各界的开采下,岛上的金矿纷纷枯竭,再加上波多黎各以及周边诸岛是飓风多发地,而且各种疾病的肆虐以及各路殖民势力为了争夺美洲的地盘而发生的周期性冲突,导致波多黎各直到18世纪才被大家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农业。

从那时候起,波多黎各的农业就发展起来了,大量地生产糖、咖啡豆、烟草。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之前,这些农作物带来的大量收益都最终落到了西班牙人的手里。

二十世纪之后,波多黎各人逐渐开始收复自己的领土,并且在1952年的时候成为了联邦制国家。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开始向美国出口热带水果像椰子、菠萝、和柑橘等。

在美国人的资助下,波多黎各人开始研发自己的朗姆酒,总所周知朗姆酒的原产地在古巴共和国。朗姆酒是古巴人的一种传统酒,古巴共和国朗姆酒是由酿酒大师把作为原料的甘蔗蜜糖制得的甘蔗烧酒装进白色的橡木桶,之后经过多年的精心酿制,使其产生一股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口味,从而成为风靡加勒比海沿岸的美酒。

而波多黎各人将配方改良升级,把他们改造得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同样,也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叫COCO LOPEZ的椰子奶油糖浆被发明出来,波多黎各人将两者调配起来,自此,世界对波多黎各的认识大多只剩下两个,一个是盛产美女,第二个便是红遍全球的鸡尾酒:椰林飘香。

***

鸡尾酒的发明人

椰林飘香的名字Piña Colada在西语里面是菠萝茂盛的山谷的意思,而制作这种鸡尾酒的历史在波多黎各诸岛上是挺久远的了,酒文化深入到了他们民族的根里头,他们甚至在每年的七月十号有专门的鸡尾酒节。

关于鸡尾酒的发明人是谁的问题,在波多黎各的街头一直都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各人有个人的观点,但是有证据显示,与椰林飘香相似的鸡尾酒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被发明出来了,比COCO LOPEZ糖浆和搅拌机的发明都要早。

***

科佛雷西与配方

罗伯特·科弗雷西,人称大海盗科佛雷西,是最后一批殖民地政府在十九世纪时打击海盗行动中的著名海盗,他出身显赫,但因为受到大不列颠和西班牙各路商人的排挤和不公平对待,他决定成为一名海盗(其中一种民间说法,具体他是怎么成为海盗的有很多个版本)。

科佛雷西在加勒比海是罗宾汉式的存在,劫富济贫,专门从商船上掠夺物资分发给波多黎各的穷困大众。而由于航海环境的恶劣,船员们的身体状态并不会太好,所以科佛雷西船长就亲自调配了一种由椰子、菠萝和朗姆酒组成的提神饮料分发给船员。但配方也随着科佛雷西船长在1825年被处决而遗失了。

***

“椰林飘香”重新走红

直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椰林飘香这种鸡尾酒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各路文献中就已经有数次提及“椰林飘香”的名字,但由于没有配方,始终没得到大众的承认。

现在普遍大众都承认的一种说法就是就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的早期,人们根据当时十分流行的“COCO LOPEZ”调制而成的。作为波多黎各的国饮,政府当然也是有出力的。

Don Ramón López Irizarry教授是波多黎各大学农学院的教授,政府重金聘请他来解决困扰波多黎各大厨们的一个问题:最浓稠香甜的椰奶是从果肉里萃取的,但现有的果肉萃取工艺效率并不高。

Irizarry教授的解决方法相当地别致,他在淡椰奶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让淡椰奶的浓度达到浓椰奶的浓度,这一方法大大刺激了当地的厨师和调酒师,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原料来达成不同的口味。

尽管关于椰林飘香来源的故事有很多种,但最终在1978年,它终于被波多黎各政府定义为国饮,而关于椰林飘香的配方有许多种,但也不外乎几种最基本的原料:朗姆酒、椰奶和菠萝,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两种简单的配方:

原味椰林飘香配方

(来源Caribe Hilton)

2盎司/60毫升白朗姆酒(最好用波多黎各本土牌子的朗姆酒例如Don Q Cristal)

1盎司/30毫升浓椰奶(正宗的做法是用COCO LOPEZ)

1盎司/30毫升鲜奶油

6盎司/180毫升的新鲜菠萝汁

5杯/120毫升碎冰

原料倒进搅拌机,搅拌至冰沙状,倒进高玻璃杯里,凤梨块和樱桃装饰。

1979年,美国流行歌手Rupert Holmes发表了一首名为“逃亡- Piña Colada之歌”(Escape- The Piña Colada Song)的单曲,这首歌于1980年1月12日坐上了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的首位,随即带动了“Piña Colada”在美国的大流行。

The Escape版本(来源于RUM HOUSE)

2盎司/60毫升黑朗姆酒

1盎司/30毫升凤梨汁

1盎司/30毫升的COCO LOPEZ

二分之盎司/15毫升的甜苦艾酒

除了甜苦艾酒之外的原料都扔进搅拌机里搅拌均匀后,取一个白兰地酒杯,冰少许,倒进杯里,再取吧勺洗净,顺着吧勺倒进甜苦艾酒,取菠萝圈以及樱桃装饰。

吃货学英文

rum 朗姆酒

stipend

n. 奖学金;固定薪金;定期津贴;养老金

③commonwealth

n. 联邦;共和国;国民整体

④pirate

n. 海盗;盗版;侵犯专利权者

vt. 掠夺;翻印;剽窃

vi. 做海盗;从事劫掠

⑤merchant

n. 商人,批发商;店主

adj. 商业的,商人的

原文标题:Classic Cocktails in History: Piña Colada

作者:The Alcohol Professor

翻译:方外英语

图片来源:Instagram

(微信搜索 favorfavorEnglish)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这个姑娘说,要做一棵有内涵的白菜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这些年,素食餐厅在酒食肉林中异军突起,不过这些看起来清汤寡水的菜,多半一看菜单价格,就让人瞠目结舌。其实素菜的价值,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概念,还有它的工艺。

今天深夜君带来的故事,从一道开水白菜说起。

——深夜君

          

- 正文 -

初识开水白菜,是在桩桩的小说《蔓蔓青萝》中,女主阿萝为男二子离做了这一道菜,子离满是赞赏,为她开了素菜馆。

后来他去了边城,天天吃开水白菜,却再也吃不出那个味道了。那时感于子离的情深,心疼他,现在想来,天天让人运送白菜做开水白菜,简直是奢侈啊!

* * *

初遇开水白菜

我也跟阿萝一样,未品尝开水白菜前,无法理解这样一道清汤白菜可以卖那么贵。因为好友桩桩“安利”了这一道菜,当时特地去找了尝尝看。现在想想,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当时在一间小餐馆的菜单上看到了,立马点了,菜一上来,迫不及待舀了一口汤喝,好甜!——但明显不对啊,即使我之前没吃过,也尝得出来这是鸡汤白菜,不是开水白菜。

书上说,“开水白菜”其实只取了大白菜中间的那点发黄的嫩心,而且还是要将熟未透时的白菜心,至于那锅“开水”,则是将老母鸡、老母鸭、蹄子、排骨、干贝等鲜货放在一起,加了各种调料慢慢熬出鲜味来的,还要打去肉沫直到汤色变得清澈如水。

再对比了下桌上那碗有点浑浊的“开水白菜”,我失望地放下了筷,服务员不知我的心情,一边上菜一边还跟我说我真是会吃,这可是一道名菜呢!

* * *

这是一道川菜

后来我才知道这真的是一道名菜,而且还是川菜!

在川菜馆看见它时,真的难以相信如此“清澈”的菜竟然出自以麻辣闻名的川菜,印象中,川菜不都是满是红油的样子吗?当我看到端上来那么“干净的白菜”时,心里还在想:会不会是看起来清,实际上很辣呢?

小心翼翼地舀上一口喝,第一感觉就是“鲜,真是鲜!”汤味很浓、鲜,不油不腻,白菜也很嫩,本身白菜就带甜,再融入那锅鲜汤,特别爽口。

有人说是因为汤清澈见底,犹如开水,才称为“开水白菜”,可是不是应该取个什么“上汤白菜”之类高大上的名字吗?我们知道,厨师们做菜特别讲究上汤,经常听到什么“上汤XX”之类的,可这样一道菜却不这么唤,偏偏取个不起眼甚至容易让人误解的名字。

有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人不可貌相”,而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做菜人在珍馐美馔中不断品尝,才品出了“淡”是最真的滋味,这种淡,不是寡淡苍白,而是洗净铅华后的真淳之味,是繁华落尽后的朴素之风。

* * *

关于一颗白菜的“内涵”

我常常在想:人的一生如能开水白菜一样就好了,朴实清澈,透出几分从容淡定,正所谓“浓到极致是平淡,人生有味是清欢”。无论我们的一生是浮是沉,是辉煌或平凡,最后,所有的绚烂都将归于平淡,喧嚣归于沉寂,或者说是返璞归真。

处于我这个年龄来讲这些,或许有些不合适,但让生命回归最纯真最舒适的状态,却是我一直追求的。

嗯……那就做一棵有内涵的白菜吧!

文 / 解忧

图片 / 花瓣、红动中国、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台南的百年肉粽 | 番薯形的台湾 Vol.06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这是“番薯形的台湾”最后一篇文章啦。开篇时提过我平常是不写东西的,不过一开始写这个专栏呢,好像就有数不清的话想跟大家讲。所以也非常感谢一个多月以来你们愿意读这些想到什么写什么、碎碎念文风的故事。最后一站,我想要回到开篇的台南,用一颗府城百年肉粽结束这个回合。

——南都小姐

                      

- 正文 -

***

一百年有多前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可能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不过台南的那个下午,当我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打开那颗“再发号”的八宝肉粽塞进嘴里,突然想对包粽子的师傅忏悔我做过的所有坏事,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地美好。‍‍‍‍

那次准备离开台南的时候,我和Lion来到民权路上的“再发号”肉粽铺。

台南有很多历史悠久到不可思议的小吃店,像是创立于1931年的“江水号冰店”、1954年的“金得春卷”、1947年的“福盛号碗粿”、开了65年的“无名豆花”……而“再发号”直接挂出一块招牌碾压这些店家——百年肉粽。‍‍‍‍‍‍‍‍

一百年是人类非常执着的时间长度。它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纪,意味着可能几代政权的更迭,意味着人类刚好无法企及的寿命。所以我们本能地对那些超过一百年的事物怀有敬畏之心,更不必说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好味道。‍

“再发号”的百年是从清同治11年(1872)开始的,那时的台南还是货真价实的府城。接着历史的巨轮不断前进,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南也从此失去首府的地位;然后二战日本战败,国民党军接手台湾;之后便是不断发生的族群冲突和政党轮替……‍‍‍

‍‍***‍‍

如何吃一颗南部粽子‍‍

一百年足够让风雨几变了,但粽子还是粽子啊。‍

‍依旧是第一代老板从家乡带来的泉州粽手艺:上等的长糯米,新米旧米要各一半,这样煮出来‍才刚刚好软糯不黏牙;粽叶要仔仔细细包够三层,外两层新叶久煮不透水,内一层旧叶剥粽时不粘米。唯一改变的是馅料吧,从原本最朴素的栗子加肉燥,到现在干贝、瘦肉、香菇、蛋黄、虾米、扁鱼酥、栗子、肉燥的八宝。‍‍‍‍‍‍‍‍‍

‍‍‍这样一颗馅料澎湃的粽子要怎么吃呢?如果你以为是直接吃就大错特错了。台湾素有南北粽之争:北部粽子里的糯米是事先炒熟的,所以粒粒分明,吃起来更像油饭;而南部粽子包时是生米,全靠水来蒸熟,相比起来更加软糯和清爽。正因为如此,南部粽子吃的时候常常会淋上一层店家自己熬煮的肉燥酱汁,鲜香微甜的南部口味,再加上一小撮香菜提味。‍‍‍‍‍

在店里吃的话店家会帮你剥好,放在碟子里,用古早的小竹签一点一点叉着吃。因为我想带上车吃,就麻烦店家剥好淋酱之后要了一双筷子。

‍‍‍‍

‍***‍

‍能用丰盛来形容的,唯有食物和人生‍‍‍‍

‍‍‍我们本来打算再浪去高雄的。但吃早餐的时候,热情的早餐店老板娘听说Lion刚刚辞职,就介绍了一份民宿的工作给她。于是我们原本的行程就变成了陪她去面试。但没想到民宿老板直到傍晚才有空,我就只能一个人先回台中了。‍

谁说一百年才会发生许多事,我觉得一顿早餐的时间就已经沧海桑田了。‍


Lion送我到车站。等车时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出来时看到车已经发动了,她正在跟司机哀求:“司机先生拜托等一下,我朋友去洗手间马上就回来了。”我于是匆忙跳上巴士,只来得及对她挥挥手。‍

分离可以来得如此突然和简单。原本还要一起前进的我们,现在一个北上回家,一个或许将会留在台南,开始新的人生旅途。而时间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改变一些事情,也为一些东西确定了意义。

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我打开外卖盒里的八宝肉粽。糯米在酱汁里微微浸润,变成入口即化的口感,米和馅料的比例刚刚好让人既没失望又不腻味。干贝虽然不大颗,却肆意诉说着海味;蛋黄和栗子软糯地难分彼此;香菇大气地给了三颗,是饱满的古早味……一颗粽子被台南人做得包山包海、丰盛无比,让人吃得很幸福。‍

我的学校是一个基督教大学。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我很喜欢听牧师做祷告,那像是带着虔诚说一个故事。他常说“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样丰盛的食物”;毕业时他为我们祝福说“希望你们都可以拥有丰盛的生命。”‍

丰盛意味着不贫瘠,但丰盛也包含了酸甜苦辣。我想能用丰盛来形容的,唯有食物和人生吧。‍‍‍‍‍‍

文 /  南都遗我丹顶鹤‍

图片 / 南都遗我丹顶鹤‍

BGM / Why not-无法度按奈

专栏作者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闺蜜在一起都爱做什么?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从读书考试到结婚生子,身边总会有一个人,不是伴侣,却比伴侣知道我们更多秘密,相伴度过那些脱变的瓶颈。

那个借你抄作业的TA,那个陪你当馋猫的TA,当初并不知彼此会在对方的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兰州这座时间流淌缓慢的城市,深夜君为你带来一个用豌豆和红枣慢炖出的故事。

——深夜君

         

- 正文 -

‍‍‍‍‍‍我们是生长在兰州的姑娘。这座城市有一种叫“灰豆”的西北小吃。‍‍‍‍‍‍‍‍‍‍

‍‍

‍‍‍‍‍‍‍‍‍‍一只砂锅,放‍入麻色豌豆、红枣、碱面‍,文火慢炖,盛出来撒些白糖,棕褐色的汤汁,在白瓷碗的上层隐隐透着琥珀色的光。冬天的暖,夏天的凉。‍‍‍‍‍

‍‍‍‍‍‍‍‍‍‍‍‍‍

***

记得那时年纪小

‍‍‍认识爱吃灰豆的闺蜜时,我们还是高中女生。‍‍‍‍‍‍‍‍‍

那时,她常缠着我陪她去吃老杜家的灰豆,说是这家的火候最到位,味道也最正宗。‍

闺蜜吃灰豆的过程一向讲究:一颗颗豆子被她用舌尖灵巧地抟转,待外皮被抟掉,只剩下绵软的豆芯儿时,再由舌面和上颚碾压成沙,细细吞咽,慢慢回味。

小小一碗灰豆,别人几下就扒拉干净,而在闺蜜口中,没有小半个钟,跟本吃不完。

‍‍

‍‍‍‍‍‍‍到最后连老板都认识她了,每次一来,赶紧把我们引向店铺的最深处,生怕稳坐显眼的地方,影响小吃店的翻台率。‍‍‍‍

‍‍‍‍对于这一点,最初我挺难为情的,好几次催她吃快点儿,却只换来一句:“生活这么多烦心事儿,让我好好吃碗灰豆都不行吗?” 于是,只得任由她在人声吵杂的小店,享受她难得的“灰豆time”。

***

人妻的灰豆之约

‍作陪久了,我对灰豆也有了迷恋。偏爱它的汤汁——吸饱了豆沙的绵软,又因为碱面,缠绵中混入了温吞的润滑。噙一口,任汤汁荡漾口中,舍不得咽下…不过讲真,这份慢吞吞,其实也是为了配合闺蜜的龟速。

‍“共吃灰豆”的友情,一晃就是十几年。我们从最初那两个连面对考试都觉得“活着辛苦”的小女孩,一路走来:历经考试、升学、毕业、工作、为人妻、为人母……其中有甜蜜,更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辛苦。‍‍‍‍‍

‍‍多少次,在濒临情绪崩溃的临界点,我和闺蜜‍‍‍也相约“出逃”过——即便是在母乳空隙的短短一个小时——逃到熟悉的小店坐下来,将责任和义务按下暂停,互相倾吐,也互相打气,然后静享一碗灰豆的幸福,又简单,又奢侈。‍‍‍‍

‍‍‍‍‍‍‍‍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不但陪我穿越过青春期,陪我走过成人礼,知道我的全部‍‍秘密,还会陪我捱过每一次困局…这份安全感,随着每一次“灰豆下午茶”,越来越坚‍定‍。‍‍‍‍‍‍‍‍‍‍‍‍‍

文 /  Jessica的七公主

图片 / 图虫网、百度、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于书上所描绘的那种叫做乡愁的情感,冷眼睥睨,只想快点长大奔往远方。但真正走远了,才发现,乡愁是人与家乡的距离,隔得越远,拉扯得越强烈。

但是,这究竟愁的是一种味道,还是一段回忆,实在难解。只知道远在他乡的游子,若能尝上一口故乡的美食,那份愁绪便能得以缓解。也许如阿城所说,思乡病其实是胃对美食的想念。

——深夜君

          

- 正文 -

张佳玮说过一句话:我猜许多不在故乡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再好吃的东西,吃下去,总不如家乡的来得香,来得踏实,总隔了一层。 

* * *

我家的烤串,甩你家的七条街

前几天和KK去吃烤串儿,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路边小店,招牌看起来很久没有洗过,东西却意外地好吃。

尤其是一大盆西红柿鸡蛋疙瘩汤,居然喝出了当年高三每天早上都要吃的妈妈做的西红柿鸡蛋面的味道。


我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油,辣的嘶嘶吸凉气。

喝一大口温热的椰汁之后,我停下来跟KK说:有机会一定带你去吃我们家那边的烤串儿,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那么好吃的,绝对甩北京的烤串八条街,甩你们家的七条。”
 

这时,KK不高兴了:“我从小吃到大觉得天下第一的烤串儿怎么到了你嘴里就被甩了七条街了呢,你当时吃过了不是也说还行嘛。”

我很认真的看着他说,”你忘了当初你是怎么跟我介绍你们家的烤串儿了吗?你当时跟我说你们家那边的烤串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绝对能甩我们家的八条街,我这还给你减了一条呢。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啊。”

 

* * *

怀念妈妈的蛋炒饭


看起来,我每天都在吃寿司、炸猪排盖饭、年糕火锅、烤肉,配着各种各样精致的饮料。难道不好吃吗?其实挺好吃的。 可是每到深夜里,我最怀念的还是妈妈那一碗喷香的金黄色的蛋炒饭。 

从小我就爱帮妈妈打鸡蛋,蛋液随着筷子的律动被搅得均匀,下到锅里听见”滋啦“的脆响,上一顿剩下的大米饭随着锅铲翻滚,嫩绿的小葱透着新鲜的清香。

盛到碗里,松软的蛋炒饭被堆成小山,冒出一个小小的尖,配着剥好的糖醋蒜,我能吃两大碗。

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最爱和闺蜜溜进路边的小店买上5毛钱的小串儿,叮嘱老板娘多放甜酸儿少放辣。

或者利用午休的时间,骑着小自行车去另一个学校门口吃烤鸡架,大冬天冻得手和脸都通红,嘴里还是停不下来。

 

* * *

家乡的味道,总是最好的

直到现在,寒暑假时,俩人总要抽空聚一聚,把当年的那些店顺着一条路从头吃到尾,末了来一瓶黑松,撑到要吐还是能傻笑着碰杯。 

另一个闺蜜,身为播音主持系的美少女,每个假期都要拖着我去八遍小胡同里那家油腻腻的小破店吃麻辣面,碗里放许多辣油,一口一口吃得无比满足,完全不顾嘴唇被辣红,妆被热气熏花。 

家乡的食物,好像总能让我们放下一切,畅快地吃上一顿。 一个天津的同学曾告诉我:每一个天津人都觉得自己家楼下那家煎饼果子是全天津最好吃最正宗的。

我相信不只是天津,所有地方都一样。

 

就像每个辽宁人都觉得自己家门前那家小馆子的锅包肉是最正宗的;

每个山西人都觉得楼下那家刀削面馆是最地道的;

每个广西人都觉得最常经过那条路上的螺蛳粉是最好吃的;

 

每个潮汕人都觉得自己家的肠粉秒杀其他地区的几条街。

没错,这就是家啊。食物的味道可以改变,但是一个人的口味和对家乡的回忆却是时间冲不散的。

 * * *

馋总是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

万物都在流逝,小时候放学路上的小店,可能再也不会在了,儿时最常玩耍的地方,也可能再也认不出来了。

 

只有家乡的食物,多少都是会在的。 过去的那个自己,只要有好吃的食物可以吃,吃爽了,便无所畏惧,似乎是得到了一种简单的安全感。 所有的乡愁其实不一定是因为馋,但是,馋总是能引起浓浓的乡愁。

文 / 温博

图片 / 图虫网、花瓣、视觉中国、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