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清晨,被一碗米干唤醒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记得有一次旅行去西安,在淡墨色的清晨坐在路边吃一份羊肉泡馍,看着城市慢慢苏醒,倍感平和。

也许每个城市,都会有一种最适合做早餐的食物,比如广州的肠粉、河南的胡辣汤、兰州的牛肉面…它们给予了城市一天的元气,仿佛味觉的起点一般。今天深夜君给大家带来一个西双版纳的早餐,它叫米干!

——深夜君

                               

- 正文 -

米线和米干是云南最常见的吃食了,作为来自云南最南端西双版纳的孩子,我常常惦记那儿的米干。

*  *  *

遇到卖米干的阿姨晚饭就有着落啦

米…干,卖…米干咯…

屋外传来亲切的叫卖声,老妈说道:“去我包里找两块钱,今天不做饭了,下午就吃凉拌米干吧。”

我两眼直勾勾的卖米干阿姨的单车后座探去,看见米干被整整齐齐的放在车后的大竹筐里,竹筐是椭圆形的,直径差不多等于我的臂长。

掀开第一层纱布,老旧的铁称横躺在白纱布上,阿姨轻轻的扒开竹筐边缘的纱布,唰一下,干脆利落的把表面的纱布掀开,露出白嫩嫩的米干。

此时的米干像娇羞的婴儿,白白的,色泽光亮,像擦了润肤露一般,一条条整齐划一的在竹筐里排好队。

阿姨轻柔的夹起米干,放入小铁盘当中,两只手熟练的配合,右手提称左手快速的滑动着称坨,车后有根绳上有串着塑料袋,右手一扯,左手铁盘中的米干听话的滑入袋中乖乖躺好。

*  *  *

凉拌米干

回家拍两粒蒜,姜切片,半个洋葱切细,小米辣三两个切断,倒小半碗外婆自己泡的红糖醋,加两勺糖,加些炒好的碎肉末,搅拌均匀,浇在白花花的米干上,就可以开动,碗中的米干看起来色泽诱人,吃进去酸甜可口。

小时候嘴馋,和父母说晚餐要吃凉拌米干,便一家人坐在窗口张望着,顺带和邻居拉拉家常。平时卖米干的阿姨都是五点半到六点这个时间段准时出现在院子里,可这一次,天都微微暗下,米干阿姨还是没有出现。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放弃等待准备煮面时,屋外传来熟悉的叫卖声,一家人喜出望外的奔向家门外。吃饭时,一大家子狼吞虎咽,那是我记忆里吃得最香的一次凉拌米干。

*  *  *

正宗的版纳人

清晨从一碗米干中醒来

米干在版纳这里真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主食了。正宗的版纳人,早饭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吃米干,要么就是吃糯米饭。

小时候,米干店就是开在大街上的,两口锅,一张桌子,一堆碗,几张小桌子,几个小凳子。来客人了,米干放入大的漏勺中,在烧涨了的开水中过过,白色的米干烫过之后成了半透明状,放入碗中,撒上葱花,从另一口锅中舀一大勺高汤,不多不少,刚好漫过米干,放上炒好的肉末,一碗早餐就热气腾腾的出现在顾客手中。

过了中午,老板就收摊回家。随着版纳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很多人不仅仅是把煮米干当作早餐来吃,很多人晚饭也会选择煮米干。

现在卖煮米干的摊都搬到了屋内,早上依然能在街边看到坐在路边吃米干的人,但那是因为屋内人太多,已经坐不下了,只好在店面外面加些方便挪动的折叠桌子和矮板凳。

煮米干也没有了时间限制,想吃随时都可以来上一碗。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汤底也有了几个门派,有豆浆汤,花生汤(比咱们自己在家磨的豆浆,花生汤要浓稠,但又不至于浇在米干上拌不开),牛肉汤,排骨汤……最后一道的肉末也家家不同,各有各的滋味。

唯一不变的就属米干了。小时候啥样子,现在还是啥样。

*  *  *

版纳的米干有点类似昆明的卷粉

肯定有人看得糊里糊涂,都半天了都没看出米干是个啥玩意。其实它有点类似昆明的卷粉,用米浆做的,分手工和机器两个款式。

机器米干是最常吃的,一般说的米干都是指它,有些人生活得细致些,把它喊作细米干,薄厚长短都是均匀的,出了机器就可以直接吃了,可以加工也可以不加工。

手工米干指的是把米浆直接上锅蒸,熟了就变成厚厚的一大块,自己用刀切成条状。手工米干我们一般叫做宽米干,买回来也可以直接吃,但因为是一大片,需要自己用刀切,方便食用。

宽米干比细米干要厚,不易入味,但比细米干耐热汤泡,不易变软,个人来说,打包煮米干回家比较偏爱宽米干。

 

版纳的朋友们刷微信报复身在外地的同伴的方法之一,就是拍一碗热气腾腾的煮米干。杀伤力指数百分之白~

文 / 爱吃又想瘦的高球球

图片 /新浪博客、网易、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毕业后,你还怀念有饭堂的日子么?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记得刚毕业那个夏天,某个早上,新租的房子楼下忽然音乐声四起,吓得我翻身跑到阳台上,才发现隔壁那小球场竟然是个小学操场,转头日历写着九月一号。身后传来悠扬的校长讲话:“新学期,开学了”。

那一瞬间,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学校这个词离我那么远了。

转眼又是一年九月一号,这两天深夜君在二条晚安栏目,跟大家聊了学生时代的话题,满满的回忆。

饭堂啊,好像总是别人家的好

上大学第一次开始住宿,才终于知道吃食堂的感觉,那时把学校的每一个饭堂每一层楼每一个窗口走一遍,这种解决口腹之欲的地方,必须认真对待。

(粉丝留言)

一直都在羡慕。觉得吃食堂应该挺便宜的,结果每次都要吃20多块钱,吃不起学校食堂

@陈陈陈

羡慕别人家菜多量足,但是学校饭堂价格很便宜,味道也还不错啦,而且有很多个饭堂哦,所以还是很满足的。只是阿姨你能别手抖么?我是女生但是饭量大啊……晚安哒

@never

我一直在羡慕中过完了自己的整个大学时光。

@行走的CD

第一次去山财的食堂,点了三样菜,师傅惊讶的看了我一眼,默默的摊满了整个餐盘……要知道我们学校的大妈都是舀一勺抖掉半勺,根本不够吃。

@南风知我意_r  

羡慕别人的整个学校

@白知易

羡慕文莱初中的食堂(,,•́ . •̀,,)

@夏語

我们羡慕别人的饭堂 别人羡慕我们的酸奶

@-巫山

好像总有一天,你还是会爱上那些味道

毕业时,院里的散伙饭还是在饭堂,虽然吐槽小气,却还是去了。那个时候,饭堂、宿舍、图书馆甚至整个学校的好或不好,已经不是靠理智来评价的了…

(粉丝留言)

上学时食堂就在研究生宿舍一楼,穿着睡衣花十元就能买一大碗牛肉盖浇饭,牛肉单炒,量大肉多;各个窗口不同口味,还有炸鸡零食水果,花不到两元买一块西瓜。现在单位食堂,两块钱,荤菜四选二,素菜六种自助,面点米饭几种,玉米地瓜芋头南瓜烤地瓜山药花生毛豆等轮换一天两种,有粥有汤,凉菜三种。

@文瑜

初中羡慕别的学校能选菜 高中羡慕别的学校有夜宵 总是觉得自己食堂不好吃 可是吃不上了反而觉得小学的炸鸡腿最好吃

@杏仁

多年来一直钟爱学校餐厅一个窗口的面,从本科五年,再加上研究生三年,卖面的大叔四年前就开始问我,你咋还不毕业?想想明年就毕业了,有些不舍~

@毛毛

我们食堂还有麻辣烫呢,那时候喜欢吃麻辣烫和热狗,现在想想还是小时候美好啊。

@陈陈

都是别人羡慕我学校的

@J.H  

这种羡慕就好像别人家的饭总是比自己家好吃点,其实……我们学校还不错啦

@Jacqueline 

我们单位的饭堂午餐有两种米饭,一种面条,两种凉菜,六个热菜外加一个汤一个水果,每种菜都想吃一点,吃着吃着就成大胖子了真的很不开心。。。

@淑瑤

反正阿姨就给男生很多肉,给我们一丁点肉。相反,大叔经常给我们夹很多肉。不过大学的食堂一直很贵,也不好吃。但是偶尔还会想念,想念那些人儿,都是回忆。

@汤圆小姐

最美好的不是食物, 而是那时的心境

讨论特产这个话题时,想起曾经的行李箱总要为此空出一块,只觉那时的心境真是简单澄澈。那时我们扬起一脚足球飞过半个操场,我们拿着酒瓶对过往的姑娘吹口哨,天杀的青春年少真美好。

(粉丝留言)

曾经期待舍友的徽州米花糖,江南外婆的私房牛肉干,妈妈牌豆腐乳,甚至还有一大瓶雪白的炼猪油。

@简秋

晚安。小伙伴总希望我能把新疆所有美食都扛过来 最好带个维族哥哥现场给他们烤串

@清里

这次开学想吃怀远的石榴,可是石头没带过来,失望

@평 

新疆的各种干果,曾今看到同行的一个男生,提了整整一箱的干果~说是室友他们都没吃过新疆的干果带去让他们尝尝~一下就感受到了我们新疆人的热情!点赞

@Miss Li 

哈哈 从大学到读研 带的都是金华酥饼 酥酥脆脆的很受朋友喜欢只是今年还带了一小块火腿 焖饭不要太香哦

@阿敏

到超市買一堆餅乾放宿舍櫃子裡, 買啥都不要緊, 重點是塞得滿滿的!

@胡文玉

作为个山西人 想对舍友说 山西不止有煤

@Σ 食

毕业后,和宿舍的哥们聚过一次,那天我们在大学城的食街见面。我惊讶的发现,工作没几年竟然有人开始发福。我说喂你们这是忙到没空锻炼了么,室友说不是的,只是忽然间对什么打球跑步都懒了。

我转身看着身边学弟学妹来来往往,有兄弟们搭着肩,也有情侣们牵着手,在烧烤摊的烟火里,一切简单明快。原来那些时光里,最珍贵的,是那种单纯向上的张力,和对未来的憧憬。

如果问我再回到大学最想做什么,那一定是多去买几份榴莲酥,当初守摊的萌妹子,可是被油炸烟熏得快没法看了!

文 / sake

图片 / 图虫网,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多少日本人想溺死在柿种的爱里…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很久以前,深夜君就和大家安利过一部情色美食动画片《食戟之灵》,里面有道创意料理“和风柿种炸鲑鱼”,就是拿柿种碾碎代替面包糠,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滋味。

柿种,其实是一种米果,是日本的国民下酒菜,有着多样的口味与花式的食用方式,但最具经典的吃法,还是与中国下酒菜花生所碰撞出的口感。

今晚深夜君给你讲一个柿种花生的故事。

——深夜君

                                                                                              

- 正文 -

从生活并不怎么便利的三线城市到上海出差,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城市的便利店。

我的城市也并不是没有便利店,只不过是被地方垄断性国企全部占据了市场,只有叫“统一银座”这样奇怪名字的超市便利店。因为是山寨,所以店里零食和小吃品种少,味道也差一大截。

 

我对便利店有种莫名的钟情,一方小屋却包罗万象,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小零食、精致多样的饭盒、各种口味的冰激凌、早餐时间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喷香的车仔面、关东煮……无一不蛊惑着我,恨不得一放下行李就去搜刮便利店。 

***

柿种不是柿子的种子?

这一次“上海便利店之行”,终于让我看到了只在屏幕上看过的零食——柿种。 

第一次听说这个零食,是几年前在日剧《SPEC》里,女主角当麻的上司经常抱着一个大罐子,里面装的就是金灿灿密匝匝虫子一样的柿种,让我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当时,真的以为是柿子的种子,就像我们中国人吃西瓜的种子,葵花的种子——简称嗑瓜子一样。抱着大罐子嗑瓜子聊闲天,仿佛也是符合剧中上司油滑又闲散的人设呢。

所以,这种看起来又丑又怪的零食,就从我的脑海略过,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

吃柿种竟觅得孔乙己之味

后来,在看漫画《干物妹小埋》的时候,又看到了这种零食的出现,加深印象之后,终于在这次上海出差的时候,让我在住所楼下的全家超市里,发现了柿种花生。 

▲《干物妹小埋》里的小埋在制作巧克力时加进了柿种 


在看配料表的时候,就发现跟柿子的种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了,是一种膨化食品,弯弯的小月牙,有指甲盖那么长,表面滑滑的,能想象出入口的清清脆脆。

全家超市自己的零食品牌,卖的是芥末海苔味,淡淡的芥末味,做柿种的面里,加入了海苔碎,花生就是油炸花生的味道,并无可表之处。 

柿种吃起来,有点旺旺厚烧海苔米饼一样的酱油味,但更加耐嚼硬实。

看热量表,油炸花生应该占很大一部分,只吃柿种的话,热量应该比薯片之类的零食小很多,因为耐嚼,颗粒小,味道又不重,反而让人吃不了很多。 最神奇的是柿种跟花生一起放在口中嚼碎,细咂,米香,酱油香,海苔香,花生香,芥末香混在一起,我只想起《孔乙己》里写的,“据说花生和豆腐干同吃,有火腿味,足快朵颐”。

这么一想,还真是佩服起了中日人民共同的智慧,将花生在食材中用到传神。许地山在《落花生》里曾对花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后来,在MUJI又买到了原味和咖喱味的柿种花生,同样很赞,配啤酒当零嘴或者火车上打发无聊都好。

从便利店,到柿种,再到花生,吃货唯一的追求,还是这么简单——始终在吃上呀!

文 / QUINN

图片 / 部分由QUINN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我们都不曾真正的饿过…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我们这代人,很多都不曾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日子。我们自然也无法感同身受,那种为了食物绞尽脑汁的窘迫和因此衍生出来的智慧。

今天深夜君带来一个故事,便是关于那样的岁月里,一个朴实又能干的女人,为孙子做的一份酸菜末。

——深夜君

         

- 正文 -
 

如果问我,世间什么最美味,也许我会说上数十种吃过的美味食物。那是你我平常吃食,什么海鲜了,绝世果蔬了,牛羊大餐了,独家秘制了……

可是,有道美味我很少提及,只有在心绪宁静惬意之时,我会随着对故去亲人追思而想起它,一道世上最廉价最美味的菜肴,酸菜末。

*  *  *

“抠门儿”的姥爷

仲夏,上小学的我去百里外的姥姥家过暑假。八十年代的塞北农村贫穷落后,主食以莜面为主,副食就是土豆。姥姥家更是这样,姥爷的勤俭节约在当地庄稼人里是出了名的,甚至经常被同村人嘲笑为吝啬、抠门儿。

鸡蛋只卖不吃,养大的肥猪到年底宰了,别人家里总要留些自己吃的,然后才卖,姥姥家则是全部卖掉,再去别家或者镇上买少许回来,留着过年吃。

酱油醋也是姥爷家的奢侈品,平时饭菜里搁的不是酱油而是用炒熟的胡麻籽磨的粉末。

这样,多年下来姥爷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每年有存粮存油,有时候遇上年馑,有日子不宽裕的亲戚还要来借上些油粮度日。

*  *  *

姥姥的酸菜末

姥姥是个能干而有智慧和胸襟的女人,是村里家庭妇女中为人和处事颇受大家认可的一个。

为了照顾我这个从城里来不爱吃莜面而且身体单薄的孩子,姥姥经常将舍不得吃的为数不多的白面做成馒头或者是烙成饼存放在大柜里,分多次拿出给我吃,同时也变着法的给我做副食。

一天,我吃到了一样不同寻常的东西,薄薄的土豆宽短丝和着几乎碎成末的小片状的酸菜,那个奶白色的汤汁酸香悠长,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酸菜,它完全不同于塞北或者东北那种大酸白菜的味道,胜之千倍。

我问姥姥这是什么酸菜,哪里来的?姥姥说,哦,是前几天村里来了卖圆白菜的,姥姥顺手捡了几片人家丢掉的大绿菜帮子,然后回家用刀切碎,放到大瓷盆里压实捂酸的。现做现吃,不搁盐。

当时,真不敢相信,如此简单廉价的食材,却如此美味。我记得每次吃这个饭时,我都能吃到很饱。假期结束回到城里,我向母亲提起姥姥的美食,母亲说她也很爱吃这种做法的酸菜。

*  *  *

我心珍藏

后来,我家也按照姥姥的做法做过多次,差不多和姥姥家同样的味道,微酸而香浓的味道使人不相信它的出处竟然会是简单的卷心菜叶,而且必须是外面那层绿菜帮子。

多年以后,母亲和姥姥都去了。每当我听别人谈起美食,大肆宣扬某种疯狂的吃喝的时候,我总要淡淡的提起姥姥的酸菜,我想,纵使有人说起一千种、一万种美食,也不抵我心中这一道美味酸菜末,姥姥的酸菜末,它和逝去的岁月一样回味悠长。

文 / lili

图片 / 百度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出国后人生地不熟,如何找到优质餐厅?|吃学英语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可能你习惯了每天都在家里葛优瘫,手和手机简直是黏在了一起,但当你到了外国,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有什么好用的美食软件,又不会到处都有可用的wifi,不熟悉当地的流量政策(之前那个在巴西玩PM GO的运动员就是很好的例子)很有可能就会导致高额的流量费用。

那这就意味着,你得用老办法去找到淘美食了。

■ ■ ■

提示一

尽量避免去客人很少的餐厅就餐,很多吃货们认为人少的地方就是“未被发掘的宝库”,而且有很多嫌麻烦的朋友想省去等待和人挤人的痛苦,选择人少的餐厅。

等到你的菜肴上来了,你就知道为啥这个餐厅客人这么少了。找一些适当繁忙一点的餐厅,你会发现这些餐厅就算再难吃,也有个限度。

■ ■ ■

提示二

向当地人询问,不过别问前台(原因的话大家应该都懂)。

一个小技巧就是去当地的一些小商店买点东西,在埋单的时候询问一下附近有什么很棒的餐厅,这个时候你最有可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 ■ ■

提示三

避免吃不是当地特有的食物,换言之,入乡随俗,当地有啥就吃啥。你可能想点些披萨或者外带寿司什么的,但有时候送上门的很可能是一堆奇怪的东西,甚至你会怀疑这些玩意儿能不能吃。

■ ■ ■

提示四

尽量避免去游客多的地方,虽然去一些著名的景点,点杯小酒感受一下异国风情是出来旅行很自然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想吃到质量高的一餐,最好还是去一些当地人喜欢的餐厅,吃完了再去景点折腾也有力气。

■ ■ ■

提示五

如果这个餐厅看起来不卫生,那么它就是不卫生的,换地儿把。

■ ■ ■

提示六

(敲黑板)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哦!不要去那些带有英文餐牌的餐厅。

出发前做点小功课,用下手机里的翻译软件你还是能够点餐的,然后最好吃的餐厅,他们的餐牌通常每天都不同,就是那种在餐厅外面有一个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各种今日推荐的那种餐厅。

当然啦,这都不是死规矩,都是一些外国旅游达人们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吃货国的旅行者来说,吃好不好一餐真的会毁掉一天的心情呢!所以说还是那句话,一次靠谱有质量的旅行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丰富的经验的,无论是事前上网的调查还是和当地民众的沟通都是十分重要的!

吃货学英文

reception 

英 [rɪ'sepʃ(ə)n] 美 [rɪ'sepʃən]

n. 接待、欢迎会

deserted

英 [dɪ'zɜː(r)tɪd]美 [dɪ'zɜrtəd]

adj. 无人居住的,荒废的

terpretation

英 [ɪnˌtɜ:prɪˈteɪʃn]  美 [ɪnˌtɜrprɪˈteɪʃn] 

n.解释,说明

unsanitary

英 [ʌnˈsænətri]  美 [ʌnˈsænəteri] 

adj. 卫生的,有碍健康的

chalk

英 [tʃɔ:k]  美 [tʃɔk] 

n.粉笔

原文标题:How to Find the Best Restaurants Abroad

作者:Baz Hart

翻译:方外英语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