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安分的在厨房做一辈子饭?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曾经和朋友讨论厨房装修究竟是采用开放式好,还是独立式好时,他的答案出乎我意料:都不重要,重要是,每晚回家都能听到厨房的炒菜声。

今晚曹晏带来她父皇与母后的故事,仿佛在回答那个经典问题,你希望爱情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她说:我希望爱情是,与他一日三餐,直到一生一世。

——深夜君

                                                         

- 正文 -

父皇喜肉,母后食素。父皇重口味,母后偏清淡。父皇擅拉面,母后爱米饭。按这喜好,怎么都吃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却日日三餐,结结实实的幸福了整整三十二年。
 

*  *  *

三十二年,三万五千多顿饭

父皇母后是那种老派的五零后生人,比起外面昂贵又不卫生的餐厅,他们更喜欢菜市场、超市以及厨房,喜欢每一顿饭都有商有量的一起完成。 

三十二年乘以三百六十五天再乘以一日三餐,足足三万五千多顿饭。他们炒菜、炖汤、蒸馒头、焖米饭、拉面条,在厨房热乎乎的油烟里吵吵闹闹,在饭桌上酸甜苦辣的滋味里有说有笑,好像每一顿餐饮,离开了彼此,都只能叫凑合吃吃。

*  *  *

从清晨到夜晚,从春到冬

厨房依旧升起缕缕热烟

母后总是教导我,以后有家了一定要让厨房热气腾腾,锅碗瓢盆一定要热热闹闹,万不可冰锅冷灶,凉了家的温度。所以我们家的厨房,利用率之高,让人咋舌!

 
清晨,厨房里打着荷包蛋,榨着豆浆,热着包子馒头;中午,厨房里掂着炒锅,焖着荷叶味儿飘香的米饭;晚上新闻联播的序曲里,厨房里的拉面也舞的正嗨;周末,厨房仍然不闲着。

 
快入冬的时候一瓶瓶番茄酱熬炖入瓶;夏至时令,一坛坛浆水、腌菜鱼贯而出;花卷、馒头、千层饼、油饼、包子、破皮袄更是从来没有在外面购买过,全出自母后之手。 

就连家里不容易做成功的地方小吃牛肉面、酿皮、灰豆子,父皇母后也是学着做的越来越地道。一家人的嘴巴就这样越来越挑剔,只对自家做的食物情有独钟。 

*  *  *

老夫老妻的爱,

踏实节俭又默契有爱

家里的食材用尽的速度很快,面粉、大米、花生油总要过一段时间就采购,而蔬菜肉类更是日日要添。 母后每天都要去菜市场巡视一番,因为和善可亲,跟菜贩们关系很好,总是给她新鲜又足量的菜品。而父皇每天晨练结束后,就会在分岔路口,按事前约定好的暗号决定路线。 

他们的暗号是这样的:父皇响一声挂掉,母后不回代表在家,则父皇直接回家;母后如果回过去一声,代表在菜市场,需要父皇去接她。老夫老妻的爱就是这样,踏实节俭又默契有爱。 当然了,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通病,拿着手机也有电话听不到的时候,事后因为担心满怀怨气,但通常,都不过夜。 

*  *  *

心中感恩又戴德,

唇齿间便是人间好滋味

我天生对食物有感情,更对给我食物的人很感性。所以每次父皇母后比手艺的时候,我总是一碗水端得很平地发表意见“都好吃”。
母后每次都嫌弃的说我嘴巴粗,明明父皇做的不那么好吃,我也说好吃!而我就哈哈笑着继续往嘴里塞,我就是喜欢看着他们彼此不服气,等着我定输赢的孩子气模样。 

食物本就是爱,何况还有爱你的人为你亲手烹调奉上,至于味道,还有什么重要的呢。所以,我的胃口向来都特别唯心主义,只要是心中感恩又戴德,唇齿间便是人间好滋味。 

三十二年间,父皇母后一起吃苦、吃饭,共同走过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

我羡慕他们在菜市场某一个摊位接头成功后,得意安心的相视一笑;我羡慕他们在厨房里一起做饭叽叽喳喳,好像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我羡慕他们在饭桌上像美食家一般的彼此调笑挑剔,又往对方碗里夹菜;我羡慕饭后他们抢着洗碗再一起泡脚看电视互损的睡前时光…… 

每每最安心的场景,就是上班前习惯性的在楼下仰头再跟他们告别一次,以及深夜回家,看着窗口为我亮着的暖色灯光,心中就是李健那句“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

*  *  *

希望遇到一个人,

与他一日三餐,直到一生一世

都说谈恋爱的时候,一定要去对方家里吃顿饭,看看TA的父母如何相处,便等于间接地知道了你们以后的日常。

能够说好听的话,做好看的事,都不如一顿有爱的家常便饭更能让人感觉到幸福。这大概就是这个识人古法的真谛所在吧。

 

能够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是莫大的恩赐,穷样富养都不如爱的豢养。我在想,等我遇到那个人的时候,我也希望我们可以像父皇母后这样,与他一日三餐,直到一生一世。

文 / 曹晏

图片 / 百度图片、500px

▼调戏深夜君

在后台回复任一种食物名称

深夜君为你随机定制食物情书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听说念书时,你们每天都想吐槽饭堂…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说起学生饭堂,在我遥远的记忆里,那是一个与饭堂大妈斗智斗勇和认识女同学的好地方。可是听女生讲起饭堂,似乎又带着更多的美好情愫在内。

她们说,饭堂是一个满足她们心愿的地方,若是想减肥了,就在饭堂自行搭配最健康的减肥餐,效果立竿见影;就算是在缩衣节食的日子里,也总能在饭堂寻得一丝温暖。

今晚深夜君给你讲一个关于饭堂的故事,读完记得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心情。

——深夜君

                 

- 正文 -

开学了,从外地赶来送读的风尘仆仆又事无巨细的家长们,在一张张好奇稚嫩的面孔的带领下,挤着饭点儿进食堂,占个桌子点几个菜好好尝尝。

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当下最不放心的就是把刚经历过高考阶段每天精致加餐宝宝们,移交给大锅灶,和别的娃抢食粮。

 

而我,身在食堂远近闻名,小伙伴到访时也很能点出几个拿手食堂菜的学校,到了第八年,依旧没有吃腻。

 

***

那个把我养胖的饭堂啊

秋冬季节的完美早餐是清真食堂的鸡肉洋葱肉夹馍,夏天热起来的时候吃不到,总是十分想念;

格外下饭的是女生宿舍楼下的砂锅鲶鱼,下面托的隔热的盘子都是粉红色的;教学区餐厅可以随心搭配粗细和浇头的拉面,到了下课高峰期总是要等很久;

还有万能的餐厅楼顶层的特色餐厅,从瓦罐汤到石锅拌饭,到烤鱼到麻辣香锅,甚至还有披萨意大利面和小牛排。

大家每次提起来总说,那家的师傅以前是必胜客的大厨噢,不过其实好吃还是在料理料足,不大的披萨满满的芝士,满满的卡路里的幸福感。

 

所以最早呆在学校的一年,一反常理,迅速吃胖。

***

有爱的饭堂大叔们

后来在食堂菜的基础上,尝试开发减脂餐。那段时间每餐必点一道开水煮蔬菜。因为用清水煮,汤底比煮了一天的麻辣烫还寡淡,咸味主要靠麻酱,但又怕脂肪。所以要赶在师傅还没从锅里捞上菜前,就跟他说好。

师傅我要一碗素的,嗯……不要麻酱噢。

师傅回,哎呦,不加麻酱怎么吃诶。

我就冲着他乐,不解释。

过了一段时间,师傅在记住这个反复出现的奇怪要求的时候,也记住了我。

小姑娘老吃这么少不行的呀,下次点加肉的呀。我应,好呀!心里想,哈哈,他大概不知道,我还有别家的小哥等着我呢。

然后去到熟食窗口。

吃肉的话,一般会点一只烤鸭腿。餐厅的肉分量厚实,连着再往上一点的一整块大肉,酱香色的脆皮,巴掌大的一整个。带着手套的小哥拎起干净的琵琶腿骨就准备装给我。

我说,师傅您帮我切成几块呗,太大只了不好咬诶。

小哥极不情愿地隔着半扇玻璃柜嘟囔,哎呀,这样好伤刀的。

不过还是转身去切。

我每次都坚持要切开,周遭排队的人学到了,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某天发现小哥开辟了新刀法,不跟硬骨头正面交锋去剁,而是先看准薄弱位置,力度先一弱再一强——一只完整的鸭腿就肢解成完美的四块,颇有庖丁解牛的气势。

观察久了会总结出,拥有最家常的西红柿鸡蛋的窗口才是人气最高处。

我经常去那个素菜窗口打饭,也是因为准时出现并点同样的食物,几个学期下来也被小哥记住了。渐渐地,他也会像水煮菜窗口的师傅一样操心我的饭量。

在某些晚上只吃蔬菜规避精细碳水的时候。

报完菜名,小哥问,米饭?

我说,不要啦。

不要米饭?他难以置信地问,哎呀,你们学习辛苦,多吃点多吃点。打菜的时候就格外满,一整盘,像隆起的小山丘。我在刷卡机后面,一边伸手去端,一边笑着跟小哥道谢。

***

不舍的小心情

可能这是我读书的最后一年了吧,也是吃食堂的最后一年了,真是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开始怀念。

以前觉得小哥们都是柜台后面忙个不停所以也不会记住你的,所能有的交流只不过是尽量瞅准迅速报出想点的菜,适当表达感激。

现在看到他们也会用心力改良大锅饭,时不时推出新菜品然后在窗口骄傲不知疲倦地招徕着,会记得窗口“忠实顾客”的饮食习惯,也会被这种专注的职业精神所打动。

食物真是奇妙,无论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任何地点,都会承载一份温暖的情感。

所以说,和食物整日打交道的人真美好,长大成一名掌勺大嫂也不错,遗憾的是我现在还拎不动大铁锅。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食堂的小哥小妹还有师傅们,你们辛苦啦。

文 / 寒水凝

图片 / 百度图片、花瓣、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粗大事了,人见人爱的橙汁在美国竟然失宠了!|吃学英语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上一次橙汁销量在增长的时候,乔治·布什还是美国总统。

纯品康纳公司(百事可乐旗下的一个果汁品牌)在自己的果汁产品上面加上了非转基因的标签,而美汁源也在强调自己的果汁是使用百分百纯果肉榨取的,再加上各种冷压果汁技术的兴起,但橙汁在美国的销量依然节节下降。

根据美国著名市场调查公司NIELSEN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冷藏橙汁的全美销量下降了4.1%,冰冻橙汁的销量下降了9.7%,而更多的大数据表明这不是短期的现象。

在全美的超市中平均有3.4条原来用作陈列橙汁的货架被用作了陈列别的货物。

那么这说明橙汁的地位不保了吗?

事实上,尽管它的销量掉得厉害,橙汁仍然是美国100%纯果汁类产品中销量最高的。

数据图也表明,不只是橙汁,整个纯果汁的产业也是在逐渐走着下坡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今天,糖分的多少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饮料产品研发与分析专家DARREN SEIFER告诉本报的记者,8盎司的美汁源纯果肉果汁所含的糖分高达24克,比某品牌的香草雪糕所含糖分还多。

“从总体上看”SEIFER说“人们其实只是在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而已。”

事实上,现在美国人看营养成分表,第一眼看的多数都是糖分而不是卡路里了。

有很多专家认为关于在果汁里面糖分多少的问题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而即将发布的新版美国食药标准里面将会科学地给消费者们指出果汁含糖量的问题。

一杯橙汁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是极佳的,它包括了我们每天必须要的维他命C、B1、钾元素、叶酸,其中钾元素更是美国人最需要的营养之一。

但橙汁在美国的遭遇并不仅仅因为人们避免摄取糖分,在2005年,佛罗里达州发现了一种“绿橘子”病,不幸的是佛罗里达州是美国主要的柑橘产地,这种病给当地的橘子产业带来了重创。

但祸不单行,这种植物疾病至今还没有能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当地农业部门只能批准使用三种雾化的抗生素,喷洒在树上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而这一情况也导致了橘子的价格在不断地攀升。

由此看来,橙汁在美国的复兴只能寄望于即将到来的食药标准新规的,只要消费者能够从中树立好正确的糖分摄取观念,“通过对比来弄清楚什么是天然糖分什么是添加的糖分,我相信消费者很快就会重新青睐橙汁的。”全球领先的战略市场信息提供商欧瑞国际在一份报告中提到。

可是我还是好喜欢喝橙汁啊!

吃货学英语
04.092016consumption
英 [kənˈsʌmpʃn]  美 [kənˈsʌmpʃən] n.消费trend
英 [trend]  美 [trɛnd]n.走向; 趋向; 时尚,时髦;vi.倾向; 趋势;linear
英 [ˈlɪniə(r)]  美 [ˈlɪniər] adj.直线的,线形的; 长度的carnage
英 [ˈkɑ:nɪdʒ]  美 [ˈkɑrnɪdʒ]n.大屠杀,残杀nutrition
英 [njuˈtrɪʃn]  美 [nuˈtrɪʃn] n.营养,滋养; 营养品; 营养学; 食物

标题 /No One Is Drinking Sweet, Delicious Orange Juice Anymore

作者 /Vanessa Wong

翻译/ 方外英语(微信搜索 favorfavorEnglish)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广州|我要把你一口一口吃掉…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都说广州是一个好吃的城市。对很多人而言,这个城市可以喝早茶,吃海鲜;对另一些人而言,这个城市的人会吃很多奇怪的东西,很可怕……

广州,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它不仅仅是虾饺味儿的,也不仅仅是叉烧味儿的,更不单单是怪味儿的。广州,渗透在了无数条有历史的食街里,斑驳而亲切。

今天深夜君为你细数,资深吃货最喜欢的8条马路,带着你的TA,火力全开去扫荡吧。

北 京 路

▼建城2000年,不变的中轴线▼

对游客而言,北京路之于广州,就像南京西路之于上海,前门大街之于北京……这条大道自广州建城以来,便是2000余年中,城市里不变的中轴线。

虽然论时尚感它比不过后起的天河,论传统美食的积淀不如西关,但老字号的坐镇,加上交错的众多食街,形成了庞大的北京路美食网。

其中最有人气的食街,算得上东接北京路步行街,全长500余米的惠福东路了。

永远在排队的摩打食堂,提供着性价比爆表的日本料理;而点都德的茶点,算得上是连锁广点店里,水平最稳定的;富临食府的脆皮猪手,油酥鲜香,让人忘记减肥是什么鬼;再去东南亚餐厅来份时令水果甜品。完美!

建设六马路

▼外国菜一条街▼

在老外出没的淘金一带,建设六马路成为了老饕们心中的外国菜一条街。

日本料理的严谨,越南菜的清雅,印尼菜的浓郁,泰国菜的酸辣,西班牙菜的咸鲜,德国菜的豪爽,还有墨西哥菜的缤纷,更不用提意大利菜与法国菜的地道……

当然,也有利苑为代表的粤菜坐镇其间,与西洋菜抗衡高下。

在建设六马路的带动下,建设五马路、四马路、三马路等等,也涌现了大量食肆,构成了一片繁荣的味蕾乐园。

西 华 路

▼传统美食担当▼

全场约1600米的西华路,在清朝时期被称为万善里,如今的它,是荔湾老城中的传统美食担当。物美价廉的存在,在这条平民美食街上,比比皆是。

有地道上海市民味的腾元生煎,有源自码头小吃的沙湾甜品,有从粤式肉丸到米线的的食得好,也有酱香馥郁的顺德牛腩。

在这里,林师傅食杂店足足有28年历史;芝麻糊世家出品的手磨糊,由来自少林寺的壮汉现场研磨;更不用说已经名声在外的牛佬,从22年前就开始专心炖制牛羊杂与牛三星……吃完这条街,还蛮辛苦的。

远 景 路

▼在广州的,韩国街▼ 

从上世纪末开始,来广州淘金的韩国人,看中了这块要道宝地,纷纷扎根下来,渐成如今的远景路。走在路上,两旁的韩文招牌,耳畔的韩语对话,还有满街的韩国餐馆,让它成了广州的小韩国。

 

除了吃货们耳熟能详的三友亭、大长今、景福宫、

姜虎东、全州家…

还有人气后来居上的九尾狐炭火烤肉;

用韩国家庭式炉子烧烤的MEAT LAB;

24小时营业,酒仓设计的好吃来;

今年会和好吃来合并,主打韩式猪蹄的胡同家;

温暖的乌耳岛炒炸酱面;

夏末的玉楼梦韩国刨冰;

咖楼树道咖啡以温室花园风,让人置身首尔街头;

而杨平醒酒汤让人尽兴醉饮不归……

文 明 路

▼糖水一条街▼

这条老街的前身可追溯至宋代,后于明朝变身老城南墙,始称文明门。它像一棵饱含历史感汁液的树干,无数缀满遗迹的分枝,从它身上舒展散开。

如今的文明路,不复昔日文人墨客出没的辉煌,但没落气息中,却也存留着色泽柔和的骑楼群落。当电车叮当划过,传统的铺子,还炖着街坊的寻常味道。

文明路又有“糖水一条街”的别称。

始于1986年的百花甜品店,出品涵盖了几乎所有广式糖水,几元一碗的绿豆沙,更是几代人的消暑之选。

隔壁的玫瑰甜品,铺面小巧古着,一盅入口即化的冰镇杏仁豆腐,足够让它成为老广们的心头好。

作为后生仔的明记甜品,主打甜糯的芝麻糊和汤圆。

除了糖水外,达杨原味炖品的椰子炖竹丝鸡,算得上广州最便宜的人气炖品。而蔡澜都爱的老西关濑粉,有着岭南人一吃难忘的软糯。

体育西横路

▼吃上一个月都不重复▼ 

从繁华宽敞的体育西路轻轻一转,狭长的体育西横街,凭借摩肩接踵的食肆,在体育西这块时尚宝地,辟出一方混杂着各地口味,又无比亲切的美食天地。

尤其是每到夜幕,喧哗的草根气息,让许多异乡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家乡的味道,杂乱中自有无限温柔。

从街头吃到街尾,吃上一个月都可以天天不重复。江湖气息的川菜、辣到流汗的湘菜、养生派系的粤菜、豪爽落拓的西北菜…

其中火锅、边炉、小面、蒸汽锅、潮汕牛肉锅、甜品店、麻辣烫等等,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坐车去体育西横街吧,慢慢看,慢慢选,闻对了味儿,推门就是一晚的大满足。

天河南一路

▼小资情怀一条街▼ 

左手是商区,右手是居民区,伸展于其间的天河南一路,便融合了这两种气息。

不断冒出的日料店、居酒屋、独立咖啡屋、甜品屋…都以或小资或精致的味蕾内核,与低调又寻常的生活面孔,扎根其间。

尽管大多数店铺都路线蜿蜒地点缀在居民区内,但回头客们依然谙熟每一道滋味的门路。

宝 业 路

▼老广的夜生活街▼ 

入夜后,也许年轻人喜爱去兴盛路酒吧街一醉方休,但在海珠区的宝业路大排档宵夜,却是地道吃货的首选。

从淇乐多的蟾蜍火锅(别怕,想想田鸡就好),到蒲天光的肥肠田鸡;从百汇美的炭烧生蚝,到辣田鸡家的香辣田鸡;从九子香辣蟹到屹立广州十年不倒的周大龙小龙虾;最后再来一煲安抚脾胃的砂锅粥……

荡完这条街,体验一把老广真正的夜生活。

如果有时间来广州住上十天半个月,就能体会到“食在广州”4个字的分量,因为每一条街,都好像美食街,而新食肆冒出的速度,让人只恨自己肚子小、工资少……不过,生活在广州的女孩子,大多吃不胖,算不算比食物丰富更拉仇恨呀。

文 /摩托

图片 /大众点评、图虫网、新浪博客、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西双版纳的清晨,被一碗米干唤醒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记得有一次旅行去西安,在淡墨色的清晨坐在路边吃一份羊肉泡馍,看着城市慢慢苏醒,倍感平和。

也许每个城市,都会有一种最适合做早餐的食物,比如广州的肠粉、河南的胡辣汤、兰州的牛肉面…它们给予了城市一天的元气,仿佛味觉的起点一般。今天深夜君给大家带来一个西双版纳的早餐,它叫米干!

——深夜君

                               

- 正文 -

米线和米干是云南最常见的吃食了,作为来自云南最南端西双版纳的孩子,我常常惦记那儿的米干。

*  *  *

遇到卖米干的阿姨晚饭就有着落啦

米…干,卖…米干咯…

屋外传来亲切的叫卖声,老妈说道:“去我包里找两块钱,今天不做饭了,下午就吃凉拌米干吧。”

我两眼直勾勾的卖米干阿姨的单车后座探去,看见米干被整整齐齐的放在车后的大竹筐里,竹筐是椭圆形的,直径差不多等于我的臂长。

掀开第一层纱布,老旧的铁称横躺在白纱布上,阿姨轻轻的扒开竹筐边缘的纱布,唰一下,干脆利落的把表面的纱布掀开,露出白嫩嫩的米干。

此时的米干像娇羞的婴儿,白白的,色泽光亮,像擦了润肤露一般,一条条整齐划一的在竹筐里排好队。

阿姨轻柔的夹起米干,放入小铁盘当中,两只手熟练的配合,右手提称左手快速的滑动着称坨,车后有根绳上有串着塑料袋,右手一扯,左手铁盘中的米干听话的滑入袋中乖乖躺好。

*  *  *

凉拌米干

回家拍两粒蒜,姜切片,半个洋葱切细,小米辣三两个切断,倒小半碗外婆自己泡的红糖醋,加两勺糖,加些炒好的碎肉末,搅拌均匀,浇在白花花的米干上,就可以开动,碗中的米干看起来色泽诱人,吃进去酸甜可口。

小时候嘴馋,和父母说晚餐要吃凉拌米干,便一家人坐在窗口张望着,顺带和邻居拉拉家常。平时卖米干的阿姨都是五点半到六点这个时间段准时出现在院子里,可这一次,天都微微暗下,米干阿姨还是没有出现。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放弃等待准备煮面时,屋外传来熟悉的叫卖声,一家人喜出望外的奔向家门外。吃饭时,一大家子狼吞虎咽,那是我记忆里吃得最香的一次凉拌米干。

*  *  *

正宗的版纳人

清晨从一碗米干中醒来

米干在版纳这里真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主食了。正宗的版纳人,早饭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吃米干,要么就是吃糯米饭。

小时候,米干店就是开在大街上的,两口锅,一张桌子,一堆碗,几张小桌子,几个小凳子。来客人了,米干放入大的漏勺中,在烧涨了的开水中过过,白色的米干烫过之后成了半透明状,放入碗中,撒上葱花,从另一口锅中舀一大勺高汤,不多不少,刚好漫过米干,放上炒好的肉末,一碗早餐就热气腾腾的出现在顾客手中。

过了中午,老板就收摊回家。随着版纳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很多人不仅仅是把煮米干当作早餐来吃,很多人晚饭也会选择煮米干。

现在卖煮米干的摊都搬到了屋内,早上依然能在街边看到坐在路边吃米干的人,但那是因为屋内人太多,已经坐不下了,只好在店面外面加些方便挪动的折叠桌子和矮板凳。

煮米干也没有了时间限制,想吃随时都可以来上一碗。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汤底也有了几个门派,有豆浆汤,花生汤(比咱们自己在家磨的豆浆,花生汤要浓稠,但又不至于浇在米干上拌不开),牛肉汤,排骨汤……最后一道的肉末也家家不同,各有各的滋味。

唯一不变的就属米干了。小时候啥样子,现在还是啥样。

*  *  *

版纳的米干有点类似昆明的卷粉

肯定有人看得糊里糊涂,都半天了都没看出米干是个啥玩意。其实它有点类似昆明的卷粉,用米浆做的,分手工和机器两个款式。

机器米干是最常吃的,一般说的米干都是指它,有些人生活得细致些,把它喊作细米干,薄厚长短都是均匀的,出了机器就可以直接吃了,可以加工也可以不加工。

手工米干指的是把米浆直接上锅蒸,熟了就变成厚厚的一大块,自己用刀切成条状。手工米干我们一般叫做宽米干,买回来也可以直接吃,但因为是一大片,需要自己用刀切,方便食用。

宽米干比细米干要厚,不易入味,但比细米干耐热汤泡,不易变软,个人来说,打包煮米干回家比较偏爱宽米干。

 

版纳的朋友们刷微信报复身在外地的同伴的方法之一,就是拍一碗热气腾腾的煮米干。杀伤力指数百分之白~

文 / 爱吃又想瘦的高球球

图片 /新浪博客、网易、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