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汁,家的味道

guozhi

每次去唱K抑或是出街觅食的时候,当大家都停手了在聊天吹水时,看着我还在那儿不停的吃着,就会很压抑,这姑娘到底是什么胃啊,居然不停的吃了两个多小时了,还在吃……

我只是一个伪吃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几乎是女生的天性,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饭,除了米饭之外,对于一切吃的喝的我都特感兴趣。甚至为了吃上一顿正宗的关东小吃,而饿着肚子排队等着……唯一的缺点是,只会煮饭却不会做饭。

即使广州有许许多多可口的美味的小吃、甜点,即使也已经渐渐融入了广州吃货的生活圈,习惯了炒菜里面加点糖,依赖上每三天就煲一次汤,可还是会在某个时间段抑或是某个深夜里饿醒了却找不到好吃的,啊啊,请神赐予我一碗粿汁。

听说过粿条(类似于河粉),内个粿汁,又是什么?为什么叫粿汁,这么奇葩的名字?

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子解释的,潮汕晨早还有一种早点,叫做“粿汁”的,它是用“炒粿”所用的那种“米粿”,切成条状加水煮至成酱状才进食的。这种粿汁有米的香味,吃时往往以卤汁、卤肉作菜,也有人用卤豆干等。粿汁只有晨早可以食到。清早起来,不大想吃其他东西,这时粿汁一碗,卤肉一块,油炸豆干三四角,便是经济而美味的早点了。

特别是在家的好友喜欢没事有事就刺激一下我,发一下图@ 我,说这有多美味多好吃。除了懊恼自己交了一群损友外,更想此时此刻自己眼前也有一碗,就会无比怀念骑着单车,在路边觅食的悠闲时光。似乎就算吃上一口,都可以让一整天都不饿肚子……

每次回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车后来碗热乎乎的粿汁,嫩嫩的粿汁,配上滑滑的猪大肠,再加上几片肉片、少许热狗,淋上特制的卤汤,末了再加上几根香菜,坐在路边的桌子旁,约两三好友,说说久违的家乡话,絮叨着这段时间的烦恼抑或快乐……

让人忍不住感叹,有碗粿汁的时光甚是美好。

如果给你来一碗,我想,你也会爱上这美妙的味道。或许,等你来到潮汕地区,你该去小街巷口处的卖粿汁档口尝尝鲜,吃完一碗,再大喊一声,老板,再给我一碗,打包走!

嘴馋了半年,就为了这几天的粿汁。但貌似还没尽兴,回广州的时候还去菜市场买了粿汁带回来,即使这对于只会吃不会做的吃货来说,确实很有挑战性。电话里的一步步指导,跑菜市场买卤水的猪大肠,可是煮出来的味道还是跟家里做的相差好远……一下子打击掉所有的信心。但,应该不是我厨艺不好,是那..配料不行……

粿汁,还是回家里吃最香……

图&文   Miss猫在广州

一份担担面

对我而言,有关食物的第一份记忆一定是一碗面。从家中爬坡三四百米到快靠近大马路的地方,在一排六七平米的小店里最不起眼的就是那家面馆,却永远能够在饭点时满座。他们家的担担面堪称绝品,碱水面条那么平凡的东西,在大锅里沸腾到软硬适中,用一双长筷往竹条细编的漏勺里一捞、再把漏勺那么一甩,落到碗里时还是规规矩矩的面卷。味道是更不用说的:老板的面作料深得川味真窍、油盐糖酱无一不是恰好,又在面底的青菜上撒一小把炒过的花生和一小把碎米芽菜。面条拌匀后挑一筷入口,喷香滋味直入肺腑;细嚼之下花生碎粒颗颗在口中脆裂、更有芽菜鲜甜爽口的风味溢出,真是精彩得了不得!
担担面的特色是不用面汤,有点像所谓的干拌。我总是没耐心、总是来不及拌匀就开始吃,夹起来的面青一块白一块也吃得不亦乐乎。那年我四岁半。
后来念初中,老爱吃校门口的一家刀削面。刀削面在味道之外,更讲究面团的软韧和削出的面条的大小宽薄。尤其是后者,很多馆子做不好刀削面,就是因为削出的面有长有短有粗有细,非但看起来一团乱,在锅里煮的时间也不能拿捏。这一家的大师傅削面简直像在跳舞,煮好的面则呈半透明,每一根面挑起来看长宽与厚度几乎都没差异。咬下去却是又筋又糯,吃完后口中连一点渣都不剩。他们家的刀削面另加了豌豆打底,豌豆都是前一夜在锅里咕嘟得绵软,比花生和芽菜另是一番风味。
在重庆,往面里加豌豆作底是相当常见的。但若真是要论起座次来,恐怕还得数牛角沱车站对面的那家豌杂面。 别家的面条都是市场上随处可买的水切面,他们的面条却是特制的,比一般的切面厚实且韧。这也就罢了,这家人打作料借鉴了担担面作料“干溜”的手艺、同样不用面汤,煮好后往面上铺一层熬到化开的豌豆,最后舀一勺滋味十足的杂酱。川人所谓的杂酱其实就是用甜酱和其他调料炒制出的肉末,与煮得烂烂的豌豆一同在碗中拌匀,挑起来的面条根根都裹上一层豌豆与杂酱混合的浓汁。再加上他们家又香又辣的油辣椒,一口下去真可入浑然忘我之境界!若是顶着四十度的酷热、汗流浃背地去吃,吃完后还得来一碗店家晾得凉凉的豆芽汤以除尽口中鲜腻,再出门时又是精神抖擞。
记得有一次在楼下馆子吃饭,有一道小炒肉做得特别好,是盐煎肉做法,配料却换成了鲜味和辣味都能吓死人的小米椒碎。后来把剩下的小米椒尽数打包回去、当做浇汁淋在意大利细面spaghetti上,居然也意外地好吃。于是漂泊在美国时也用此法炮制意面,将鸡肉切丝、加姜蒜末与胡萝卜片和青红灯笼椒粒同炒,炒至八九成熟时把煮好的意面投入镬中翻拌均匀,上桌前洒上一点橄榄油。非但洋鬼子们吃得釜底朝天还赞之不足,连中国学生也大呼“再来一份”!如今想想便忍不住要笑:我的那点儿手艺哪里能登厅室,不过是飘零在外、无以为慰,借着三两分从妈妈厨房里偷来的味道,聊为大家缓一缓乡愁罢了。
文  八八 

南方那一碗豆腐花

今年的盛夏,各地的高温都在频频刷新,客户们忙着休假避暑,严小姐也得闲准备月底回趟老家。老妈提前半个月就打来电话:“囡囡,你爸问你想吃什么?回来做给你吃。”严小姐在电话这头想了很久,或许是久未回家,都忘了爸爸的拿手菜。只能笑着回答说:“老爸做什么我都爱吃。”

打完电话,严小姐突然想起前天晚上,自己梦中醒来,突然想吃豆腐花。越想越睡不着,于是发条微博感慨下:好想吃豆腐花啊!朋友回复:你家楼下就有的卖。严小姐懒懒地打上几个字:我说的是南方的豆花。

严小姐出生在南方,江南小镇多是烟雨蒙蒙,脚下的青石板总是被雨水冲刷得很光滑,只有布在石板上的坑坑洼洼承载着小镇千年的岁月。记忆中,一个姓钱的伯伯能做出镇子里最好吃的豆腐花。每天下午三四点的光景,钱伯伯就挑起他的担子,走街串巷叫卖起豆腐花。“卖——豆花喽”,那一声“卖”总是拖得很长,悠长的叫卖声穿过幽幽深深的小巷,抵达每一个窝在家里的“馋猫”小娃儿。

严小姐这个时候就会兴冲冲地拿起妈妈上班前留在桌上的碗和钱,叫上邻居家的小妹妹,屁颠屁颠地跑出门外,生怕钱伯伯一个转身拐进另一条小巷,不见了踪影。钱伯伯的担子一头挑的是个大陶缸,木头盖子一揭开,便是热腾腾的豆腐花。另一头是个两层竹架,架子上插着一面小旗“钱氏豆腐花”,上层是葱、蒜、芫荽菜、辣椒糊、酱油等调料,下层是钱伯伯收钱用的铁皮盒子。

陶缸里的豆花总能吸引严小姐的注意力,豆腐花的表面很光滑,让她每一次都冒出伸手摸一下的想法。她看着钱伯伯拿着大木勺,一勺一勺地往自己的碗里舀豆腐花,动作优美、熟练。严小姐那时候总是佩服钱伯伯,为什么他用那么大的勺子舀,无论是缸里的还是碗里的豆花总是那么光滑整齐。而自己每次拿小汤勺吃,都会把豆花搅得细碎。豆花舀进碗里后,伯伯会问小客人的喜好,邻家妹妹每次都说:“伯伯,我不要那个红红的。”严小姐会一脸鄙视的表情,然后大声说:“我要辣椒糊,伯伯,越多越好!”

用香油浸过的辣椒糊在严小姐看来,是把豆腐花变为美味的“制胜法宝”。那片江南地区,鲜辣的辣椒糊是家家必备的调味品,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用石磨把鲜辣椒磨成糊状,然后拌进去食盐和香油。吃小刀面时放一点,凉拌菜里可以加一点,豆腐花里更是必不可少。严小姐把豆腐花捧回家后,总要“欣赏”一下:豆花是白的,上面有黑色的酱油、青青的葱花和芫荽、还有红红的辣椒糊,绿红白黑,颜色真是好看!随后,拿起勺子,呼呼几口,吃得一点不剩。砸吧砸吧嘴巴,口中还有豆花与辣椒糊碰撞产生的余味。

大人们总是说爱吃豆花的孩子皮肤好,严小姐不知是否有道理,但她确是个皮肤白皙的美人胚子。三十出头的自己在北京承受了八年的风沙,却常常被人误会成二十几岁的小姑娘。

文  吴青瑜

得闲一人食

yirenshi
现代人的烦恼,大多只与事业和感情有关。而这两者却默契地指向一个重点——“一人食”,随心所欲,正因如此,愈发要讨好自己。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这话,既是一句口号,又是对于操蛋的生活的对抗——“呐,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你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tvb经典台词在嘴边越来越熟练,却渐渐发现,一切重大的问题,落到生活里,无非都在煲汤煮面上得到解决。

速冻水饺,一人食标配。大概是除了方便面以外最伟大的发明,与冻得硬邦邦的流水线食物最匹配的是面无表情煮水饺的人,水饺的口味可以自选,蘸料可以自制;如果对食物的要求是饱腹以外更多那么一点在吃“饭”的感觉,好侍旗下各种口味的咖喱块煮来拌剩饭经济又不失美味。

甚至屌丝标配方便面,都有好事者为之选出全球十大美味,营多咖喱面最适合完成一项大工程之后犒赏自己,让人着迷的辣味甜味和酸味像给味觉做了场spa;百胜的拉面适合平日里馋那口过年才会煮的三鲜汤时拿来解馋;泰国mama冬阴功汤面么,加上西兰花、午餐肉是半夜写稿标配……看吧,方便面都在极尽取悦一人。

在失恋的坏情绪还没走到头、工作又没忙到忘却烦恼的时候,烤箱大概是迄今为止比酒精、深夜哭诉都更治愈的神器。

自从买了烤箱,一人食明显上升到了新境界。免煮麦片、黄油、鸡蛋、一点淡奶,混合搅匀了送入烤箱,20分钟后新鲜的燕麦饼干就出炉了,作为夜行生物,在为数不多能在中午前起床的日子里,也要努力让自己吃得健康和规律一些;又或是面粉、黄油、鸡蛋、淡奶的组合,蔓越莓、巧克力按需所取,到铁皮箱里走一遭,蛋液便温柔又服帖地覆在表面,这道下午茶经典司康,还能顺道安慰那些“一人食”的女朋友们。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我那些因为失恋、工作不顺而投身昂贵烘培课的女朋友,上课前还不忘忿忿表示“假装我是个闲在家没事干出来学料理的x奶!”却在围裙和蛋糕盘编织出的梦幻里冲淡了险恶生活中积攒的戾气,在粉红色的料理间脱下女魔头的高跟鞋,揉面打蛋,显露娇态。

酷暑夏日打一杯爽到极致的水果沙冰,又或是寒冷冬夜里煮一锅最简版的关东煮,食物永远满怀诚意取悦你,唯有哀怨是吃情大敌,“做人呐,最重要是开心。

文 周久意
图 韩磊

花式爱情炒饭

这一年的春天,贺枫失业在家,除了为绿萝做好一日三餐,就总是侍弄窗上那盆葳蕤茂盛的兰草。兰草本不惹眼,却懂得回报一般开满了皎洁的白花,香气馥蕴,在小小的公寓萦绕。

绿萝除了朝九晚五的忙碌,另又兼了一份职,奔波后的疲惫绿萝从不提及,是怕伤了贺枫敏感的心。

这天晚上,绿萝回到家已是深夜,餐桌上有一盘五彩缤纷的炒饭,而贺枫已经靠在沙发上轻轻地扯起了鼾。最初在一起的时候贺枫很少下厨,做的炒饭却是味道一流,经常是在绿萝百般央求后才肯炫耀一下。

今天的炒饭不同以往,里面有褐色的菇,粉红的虾仁,碧绿的苦瓜,金黄的糯玉米,其中竟还有白色的小小花苞。绿萝怔怔地浅尝一口,居然品到有淡淡的茉莉清香,原来,那白色小花就是含苞待放的茉莉。再看桌上的字条,上面有几支手绘的绿萝,旁边写着一行字:这是我为你发明的“花式爱情炒饭”,用它代替蛋糕,祝你生日快乐!

绿萝这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后来的日子里,贺枫经常做这种炒饭给绿萝,即便不是茉莉盛开的季节,超市也会有卖可食用鲜花,餐桌上总是飘荡着氤氲的花香。

冬天的时候,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城市,绿萝每天深一脚浅一脚赶着挤车,而贺枫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天气寒冷,似乎只有在地铁里才能感觉些许温暖,绿萝斜倚在栏杆上,看卖唱的男子毫无表情的献唱,心中漠然地想不出自己未来的模样。

这晚的饭桌上又是一盘重复了多次的炒饭,绿萝压抑了许久的火气终于爆发,她大声说:“我再也不想看见任何见鬼的炒饭了!搞再多花样,它也终究是一盘炒饭而已,贺枫你把心思用在找工作上好不好!”

贺枫瞬间愣住,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春节过后,公司有两个去总部进修的名额,绿萝终于争取到,当她毅然决然走出家门时,心中突然有了一丝轻松,也许分开一段时间是对的。

绿萝很用功,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一次酒会上,绿萝的优雅与得体引起了主管的注意,进修结束后,绿萝被留在了总部工作。

新的环境与岗位令绿萝渐渐忘却了那座总是下雪的城市,窄小的公寓也被慢慢清浅出了记忆。

一日同事聚会,有人点了一份海鲜炒饭,绿萝不由想起曾经熟悉的餐桌,葳蕤的兰草,还有忙碌在厨房中高高瘦瘦的身影。她迫不及待去拨打贺枫的电话,话筒传来的却是“用户停机”的提示,绿萝沉思起来。

两年后,已经做到主管位置的绿萝有了自己的房和车,再也不必辛苦的去挤地铁,以往的种种似是前世的记忆。

再回小城时又是春天,朋友选了一家特色餐厅为绿萝接风。正是用餐高峰,食客很多,几乎找不到座位,绿萝打量着店内的设计,发现每张原木餐桌上都有一盆恣意生长的兰草,花香浮动,令人心旷神怡。菜品很精致,主食却是一道炒饭,朋友向绿萝介绍,这道炒饭是店中的金字招牌,名叫“花式爱情炒饭”。她将炒饭推至绿萝面前说:“尝尝看,这其中香菇的韧,苦瓜的涩,虾仁的鲜,糯玉米的甜,还有茉莉的清新,可似爱情的滋味?”

绿萝轻轻将一勺炒饭放进口中,熟悉的味道逼出了她忍耐许久的泪水。是的,爱情就是这炒饭的味道,有一丝苦,更有许多的回味与甘甜,入口难忘。

朋友微笑地望着绿萝:“将餐厅做成这样,贺枫吃了很多苦,但他始终忘不了你,他在店里挂满了绿萝。”她又小声对绿萝耳语:“放心,我始终没有告诉他,是谁出资帮他建成餐厅。”

绿萝掐一朵兰花插在鬓边,含笑唤来服务生:“请帮我将这份炒饭打包好吗?我想带回去慢慢品尝。”

爱情纵有万般结局,但缤纷千帆之后,亦不过是这炒饭的滋味。

文 碧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