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吃不厌,唯有重庆小面

去年年初,重庆小面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那个时候,北京不过只有三两家重庆小面的面馆,与好朋友不断的计划与取消,终于得偿所愿。

初次品尝是在一个小区并不起眼的店面里,虽然已经有很多朋友的推荐,但位置依旧难找,绕了大大的圈子,才发现就在一直忽略的角落里。点了豌杂面,细细的面条和浓郁的酱料,缀着切碎的小葱和入口即化的豌豆,每一口都有层次丰富的滋味。面的朴实,麻的过瘾,辣的畅快。配着一小碟蒜泥豇豆,清爽的口感刚好用来解腻。

北方的面条讲究的是面本身,突出的是筋道和口感,其他配料则显得随意一些。而重庆的小面,更在意的是丰富的佐料,虽不昂贵,但是搭配的极其讲究与丰盛。一碗好吃的重庆小面,足够美味的佐料才是舌头能够记住的灵魂所在。

后来出于执念,又品尝了许多家的重庆小面。一次在微醺的凌晨,发现一家仍然在营业的面馆。距离晚饭时间已过去很久,仔细想想也觉得有些饿了。伙计趴在桌上打盹,店里没有客人。开门的声音吵醒了他,懒洋洋的递过来一张菜单。和朋友一人点了一份干溜豌杂面,被沥干水分的面条拌着酱料吃,味道没有被面汤稀释,吃着更厚重一些,把被酒精几近麻醉的味蕾统统唤醒了。

再后来,吃小面成了一次老友聚会的由头。和熟悉的人一起分享美食不必注重客气的礼节,氛围是极放松的,出门前不必选择服装刻意打扮。不像吃大餐需要在饭点排队,在纠结中点菜,吃小面往往是轻松又愉快的开始。

一份面,配上凉拌的豇豆和红油耳丝,成了默认的搭配。碗与碟端上桌,皆是艳红、翠绿、明黄等明亮的颜色,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晴朗起来了。缓缓地闲聊着,用吃一碗面的光阴。通常这段时间总是难以尽兴,吃完的闲暇,可另安排一次温暖的下午茶或者电影,让这次的相聚显得多样又精彩。

其实事后回忆起来,我们吃面时聊了什么真的难以复述,深深印在脑海的是热腾腾的面和铺在上面意犹未尽的佐料,还有那一刻愉快的心情。

如果与朋友好久不见,不如相约一起去吃面吧。‍

文/残小雪
图/F赫  循CC协议使用

下雪了,牛肉火锅

“下雪了,怎么能没有啤酒和炸鸡?”,女神千颂伊的一句话赋予了这两种平凡食物浪漫的气息,让无数青年男女吃着炸鸡就着啤酒迎来一场又一场的冬雪。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冬天,寒冷干燥又不像夏日那样生机勃勃。既看不到立在小荷尖尖角上的蜻蜓,也听不到茂密树林中的蝉鸣。但我独爱下雪,每到下雪时一定要吃牛肉火锅。

冬日的清晨,雪花漫天飞舞。我吃过早饭后跑到肉铺买了一块新鲜的牛肉,又去了一趟专卖牛羊肉片的店,付一些手工费,请早已熟识的老板在中午把牛肉冷冻刨成肉片。接下来就回家准备火锅的其它材料。其实做火锅挺简单的,不需要像炒菜那样讲究刀工和火候。白菜和嫩菠菜切成大段,半个白萝卜切片焯水,冻豆腐切块。在电热锅中除了放葱姜花椒等作料外,我还喜欢加一点炒香米和茶叶,开火煮底料汤。蘸酱处理更加容易,很多人喜欢加入辣椒酱、花生碎、将豆腐等,我只在买来的火锅蘸料里加一点麻酱调匀。我始终坚持要适当地保留新鲜食材的原汁原味,过于多样化的蘸酱看似精致反而会遮盖住新鲜牛肉的鲜美之味。等底料汤煮好后放入白菜和萝卜再加些水小火煮。看看时间快到中午了,我去把刨好的牛肉片取回来,如果没刨好还可以先和老板喝喝茶聊聊天。

锅中的汤又一次咕嘟咕嘟冒了泡,揭开锅盖,滚滚热汤散发着清香,好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双手捧一大把肉片投入锅中,再用筷子把肉片分开,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中肉片的血色渐渐退去,开吃!

吃火锅时,第一碗必是满满一大碗牛肉,和早已放入碗中的香菜蘸料拌匀,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虽然会吃得大汗淋漓,可这个时刻却是最幸福的。不一会儿,一碗牛肉下肚,又解馋又解饿。从第二碗开始,青菜豆腐加入进来,吃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不知不觉得由吃火锅变成了品尝火锅。我吃火锅的习惯是中午吃完后晚上下些面条鸡蛋再吃一次,所以中午不用收拾。回到客厅泡一壶红茶切开一个柚子,柚子有滋阴祛火健脾消食的功效,特别适合享用过火锅后再吃。饭后不宜马上喝茶和吃水果,我站在窗前,外面已是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雪花依旧在在空中飞舞,但是小了很多,有些则躺在海棠树上偷懒,难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雪花小憩时的杰作?回想到鲜艳的海棠花开满枝头的样子,又是另一番景色,也许自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刚才在火锅前狼吞虎咽的时候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看来人只有在解决温饱后才会胡思乱想,怪不得有人说像什么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

地上的积雪已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场,各路豪杰正在这里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看着他们一张张充满稚气的面庞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真希望时间就定格在此。时光慢些吧,让孩子们多享受些无忧无虑的快乐吧。

吃过柚子喝完茶,脱掉袜子光脚丫,美美地睡到自然醒,起床做点手擀面准备再次和火锅奋斗。

下雪了,那么能没有牛肉火锅?

文  无声笛
图 
 Daniel  循CC协议使用

冬至夜的那盘大头菜烤年糕

 

这座南方的沿海城市叫做宁波。在冬至这个寒冷的节气里,这里的祖祖辈辈习惯吃两样东西过节,一个是酒酿圆子,另一个便是大头菜烤年糕。由于我不好甜口,于是大头菜烤年糕便是我过节最爱。

记得小时候冬天的街边时常有小贩支个煤炉架个小锅就开始售卖大头菜烤年糕,一般旁边还会有茶叶蛋和兰花香干(所以台湾的同胞再也不要说咱们大陆同胞吃不起茶叶蛋了,咱可是从小吃到大的),买一小碗,两根年糕,一些大头菜,哈着白气,在街头狼吞虎咽。而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烤一锅大头菜烤年糕。

宁波的慈城年糕本就驰名远近,那时的年糕不像现在形状丰富,一条条手指般粗细,直接就可煮制入口,那时一条一条的年糕呈井字状叠加,食用前需一条条掰开再泡在冷水里一段时间,捞出后每条年糕或切三段或切两段,就可和大头菜一起烤制。

这大头菜学名芥菜,本就甜香爽口,也是宁波著名特产雪里蕻的菜种。二者结合,加入酱油。幼时没有鲜美的广东酱油,也没有老抽用来上色,宁波本地的酱油著名的有金钟牌和楼茂记,入味上色全凭火候。盖上锅盖,食物在锅里被酱油翻烤入味,不多时大头菜的甜伴着酱油香飘扬四溢,满屋皆可闻味。

小时候的我便会被这味道勾得食指大动,安静地等在那。待出锅,盛上一盘,用筷子戳一块大头菜根吃完再戳一根年糕,回味无穷。有时会跟妈妈抱怨淡了或咸了,可肚子里已是塞得满满的。

如今的时代食肆遍布,天南地北的美食均可寻得。唯有最传统的老黄历依然被世世代代传承。冬至这一天,据说一年里最冷的几天,朋友圈里还是上传着大头菜烤年糕和酒酿圆子的照片,依然互道一句大头菜烤年糕,今天你吃了吗?在这潮湿阴冷的南方的街头,弥漫开大头菜烤年糕的香味,无论多么繁忙,此时只想回家吃上一口。

图&文  耳语

麻辣串——青涩年华的记忆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年少时疯魔于一种美食,成长后却因为某些原因把它列为垃圾食品,鲜少再去品尝,可还是会在深夜里饥肠辘辘时,带着微笑回想……这种美食对我来说叫做——麻辣串。

麻辣串伴随着我青涩的大学时光,那是没有高铁、没有手机、没有地沟油的时代。彼时,我在江苏的一所医学院里读着厚厚的枯燥的医学书,从早晨八点上课到下午五点以后,为了应付繁重的功课,晚上自习室也座无虚席,没有大学的绚烂多彩,几乎是高中生活的翻版。所幸有R和X陪伴着我,生活才不那么压抑。X是四川的辣妹子,有一对乌溜溜的小鹿一般的眼睛,敢爱敢恨,如琼瑶小说里的女主;R是江南的水妹子,学业优异,温婉美丽,女神级的人物;我呢,应该算是北方的野妹子吧,毫无心机,粗犷生长,三个不同个性的人,居然奇异地结成了死党。

枯燥的学医生涯,美食是慰籍心灵的良药。在学校对面一个幽深的小巷子里,常有一些小商贩摆出自制美食,蛙鱼、蝴蝶馓子、鸡汤米线、糯米包油条……小巷深处一个低矮的屋檐下,有一个说着四川普通话的阿姨,简易的蜂窝煤炉上放着一口朴实的用了很久很久的铝锅,锅里是飘着红油的热汤,随着沸腾的汤沉浮着红红的辣椒和四川特有的麻椒。各种食材,不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被整整齐齐地串在竹签上,绿色的是生菜、菠菜;白的是豆腐皮、莲藕;红的是鸡心、鸭肠;蘑菇、土豆、红薯、海带都可以制成串,竹签层层叠叠码在汤锅里,麻辣味随着沸腾的汤浸渍到各种食材中,取出后还可以随自己喜好刷上辣椒、芝麻酱。那飘着红油的汤是阿姨到中药铺买了草果、桂皮等各种中药密制的老汤,老远就能闻到特有的香气。

三个少女,长发飘飘,白衣白裙,游走在小巷中,走到汤锅前,就那么毫不顾忌形象地站在屋檐下,每个人手里握着几个往下滴着辣汤的串串,一边吃一边嬉笑,谈谈医学院里发生的趣事、解剖楼里的鬼故事、班级里的八卦。不喜欢就放肆的批评、毫不留情贬低;喜欢就欢欣雀跃,用尽所有赞美之词;得意时会跳着脚互相斗嘴、挖苦。银铃一般的笑声震荡在空气中,卖辣串的阿姨会在一旁宠溺地看着我们微笑。青春无敌的脸庞被辣的绯红,鼻尖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像水晶一样反射着光,是那么的生动鲜明!但也有伤心的时候,就豪气冲天的说:“多涮点辣椒!”随着食物吞入胃中,麻、辣也从口腔、食道一直蔓延下去,辣的鼻涕、眼泪横飞,那么,就借机流泪吧,掩盖自己的伤心、失意、惶惑、不安,再喝瓶冰镇的酸奶,火辣、酸甜、冰凉同时刺激。彼时年少,仗着有一副好身体,肆意挥霍。现在想来,那些难过伤心还真有些幼稚,却也是成年后不再有的纯真感情。

青涩年华里,以为人生就是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社会非黒即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爱一个人就是永恒,不爱了就会恨。生活就如同麻辣串一样,永远沸腾着,麻辣着,如少年的心性,火热而不甘平淡。那时的我们终究想不到,人生会以它意想不到的面貌出现,就如饮食,除了川菜,还有粤菜,鲁菜、淮阳菜……除了麻辣的味道外,还有酸甜、清淡、苦涩……人生就是不断的妥协、让步、和解,哪能像麻辣串一样,永远火热、味道鲜明、一往无前。

很多年过去了,我已长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人,平淡温和,不复当年的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经年累月加班加点工作,饮食极度不规律,再也没有一副吃嘛嘛香的好肠胃了,开始注重饮食健康,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冷饮,并且再也不吃辛辣的食物了,因为我脆弱的肠胃承受不了这么活色生香的刺激,麻辣串也因此被我归入了垃圾食品。可是,我还是会在某些个加班的深夜,想起那些冒着热气、飘着红油的麻辣串,想起和我一起度过青涩年华的朋友们,不知道她们还吃麻辣串吗?是谁陪着她们吃?吃的时候有没有想念过我?想念我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就如那首著名的被反复引用的歌曲里唱的:“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文    安安
图   Aether Wu循CC协议使用

 

苦杏仁与爱情

再一次尝到苦杏仁的味道,已经是他们分开的第14个月又14天了。苦杏仁的味道有点怪,不像苦菜、甘蓝的苦涩,而有点像苦咖啡的香涩,苦苦的、柔柔的馨香回荡着,令他想起他们的爱情……

尽管是吃货,但他对一切苦涩的食物敬谢不敏,不仅是苦瓜、豌豆藤、甘蓝这些植物,便是苦咖啡也是甚少接触。她则是甜品爱好者,对甜品简直毫无抵抗力,更是被他带着向吃货的方向发展,两人一起的爱好就是寻找好吃的,做一对幸福的吃货是最大的憧憬。

她喜欢甜的同时也喜欢苦苦的味道。第一次约会在一家咖啡厅,午后慵懒的阳光流淌在临窗的吊椅,不断搅拌的长柄勺制造着漩涡,吸引着对坐两人的目光。“好苦!”他皱了皱眉显然有些受不了。“怎么不加伴侣和方糖?”“可是你都没有加啊。”她被逗乐了,“因为我喜欢苦苦的馨香。”他是第一次碰到爱苦味的女孩子,也是唯一一个。

第一次吃到苦杏仁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七天。七月的乡间是最令人欢喜的,除了大色块的田间风光,还可以避开农家的护园宠物,偷偷摘上几颗成熟了的水果。那天,他刚知道原来吃完杏,还可以咬开里面的核找到杏仁。她让他挑长扁的,而她则选择鼓圆的。他很奇怪,抢过来咬开一个,“好苦!”她乐了,“笨,都知道你不吃苦的,给你选的是甜味的。”其实也不那么苦,反而泛起淡淡的甜。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能接受咖啡不加糖的喝法,也喜欢上了苦杏仁的味道。因为,异地的感觉,有点苦苦的、有些甜甜的,一如苦杏仁怪怪的味道,令人上瘾。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苦杏仁有毒。“如果有一天你先老去了,我会去陪你!”“说什么傻话呢,而且多血腥啊!”“一点也不,我就吃好多苦杏仁,然后微笑着死去!”“额,这也行?”“你不知道?苦杏仁有毒,但是吃多了死去的人会带着微笑。我一早就想好了,笑着离开多好!”他们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直到分开的那天,她曾经说过如果分开就吃苦杏仁笑着离开。他陪她一起机械地剥杏仁,然后远远地扔出去,似乎想听到撞击曾经誓言的回响。当他决定留在北方而她决定留在南方的时候,似乎就预见到了这个结果。他尝了最后一粒杏仁,似乎选得不太对,杏仁的苦涩与泪水的咸涩充斥着……

曾经他不懂为什么乌尔比诺医生能从空气中弥散的苦杏仁气味回忆起他们曲折的爱情,为什么马尔克斯会让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最后走到了一起。

当再一次尝到苦杏仁的味道,泛起他与她爱情的记忆,他似乎有点懂了……

文  游荡到天光
图  Harsha K R  循CC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