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汁的回响

蛋烘糕,乐山人民街知巷闻的小食品之一。以鸡蛋面粉为原料,于小锅上烹煎,放上各式调料,对折后油纸包好呈上。外圈酥脆,内里柔韧,口味依调料各异。

据传,清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现汉文翁石室,成都石室中学)旁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因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成都名小吃。

此等神奇传说不知是否后人杜撰,反正在成都没撞见路上有几家卖蛋烘糕,包括在各种大中小学门口。作为校园必备小吃群的一员,蛋烘糕绝对是长期坚挺且永不消失的那类。

你知道,平民化的大众零嘴,尤其是学生的零嘴,总是不那么容易消弭的。它永远有市场,永远有拥趸。而作为其中的一员大将,蛋烘糕君时刻处于领跑小吃群体的前沿。

首先,这货形貌昳丽,你看那装盛在大盆中的鸡蛋酱汁,奶黄色。所谓奶黄,白如洗练,黄若初生,那蓬勃的生机与鲜活的朝气让你不自觉往那边走。它粘稠,滑腻,那搅拌时柔韧的质感,欲揑欲揉。其次,这货香味四溢,你可知那煤油罐的呕人气味,结结实实被轻而易举覆盖。你能不吃么?最重要的,它还便宜。所谓便宜,它曾一度维持在2块以内。当然现在不可避免的随着物价涨幅番了一倍,但不过也就比可乐多一元罢了。所谓物美价廉,所谓性价比,蛋烘糕君诠释的淋漓尽致。

最美的是制作过程。蛋烘糕自然是不需要太大成本的。一辆小推车,一个不大的煤气罐,两个小炉,俩平底小铁锅,一堆边角材料即可。做的时候,先往铁锅刮一层油脂,勺子先在酱汁盆里搅一搅,奶黄色液体会出现一圈圈圆形涟漪,随着勺子划圈逐渐散开,再慢慢变淡,直至消弭。盛出一勺,碰下盆沿,隔断勺边粘稠的余孽,狠心制造残忍的分别。再从小锅中心垂直之上若干厘米,缓缓往下倒。本不是那么容易散开,特意将平底锅中间做得隆起,随着覆汁渐长,从中间向周边扩散,圆滑的边际似乎成就了若干颗粒,分离滚过莽莽铁锅,直至贴近锅竖立边缘,先前抹的油脂似乎伸出双手拥抱它。奋力地,咔哒一下贴上去,终于完成使命。老板再转几下调匀,盖上盖子打开火炉,又开始下一锅的制作。

等下一锅盖上盖子,这锅也差不多了,掀开,浓厚的香味随着白雾扑面而来,此刻加入你要的内陷儿,甜的有巧克力豆沙白糖芝麻果酱奶油等等,咸的有大头菜肉松鲜肉牛肉麻辣,有盖上,等再掀开,更新版的完整蛋烘糕便可以出炉了。

用两张方形茶色油纸包住低端,刚好供你嚼掉整块糕点。初口很烫,得晾晾,走个三五步,嚼一口,整条路都是香味。嚼完一看,嘿,路也到头了。油纸上还有余香,恋恋不舍扔掉,仿佛又完成一件大事。

蛋烘糕的摊档从记事起就那几家,多年后回去还是那几家。浓厚的蛋香熏得整条街都是美味,层层浸染的,或是大气磅礴的,扑面而来。你总会不自觉的被吸引过去,这块圆圆的小蛋饼,跐溜一下往你胃里划伤一横,岁月淡了远了,那酥脆又柔软的口感却永远不会消逝。

最合适是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 鸥鸥鸥

“蛋汁的回响”的一个回复

匿名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