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烤冷面

我是生活在广州的东北姑娘,每年过年回家心心念念,好像吃不到就死不瞑目的不是锅包肉,也不是排骨炖豆角,而是街边小摊的烤冷面。这是我找遍广州都吃不到的美食。

据说烤冷面起源于我们黑龙江,后来传到吉林和辽宁。我不知道后来是不是也被家乡的朋友带出我大东北了,但至少我在东三省以外的地方还没有吃到过。

烤冷面大多是街边摊,一块铁板,一个煤气罐,几种作料,简单得很,却总是排着长长的队。烤冷面的冷面不同于朝鲜冷面,更薄更细更软。取出一片冷面,撕掉两边的薄膜,放在铁板上,刷上水,看着冷面在水泡的作用下咕噜咕噜地抖动。打个鸡蛋或者加份香肠,撒上葱花香菜,番茄酱辣椒酱蒜蓉酱香醋任选,最后来点芝麻,颜色鲜艳,香味扑鼻,会让你不顾形象地立刻就站在街边大快朵颐起来。

高中的时候,男朋友总带我去吃学校门口的烤冷面。两个没有钱的穷学生,穿着校服,站在寒风里,吃得满嘴是酱,却也要彼此对望,幸福而满足地笑折,好像天底下最好的约会也不过如此。

后来每次回家,一个人去学校门口吃烤冷面。小车换成小店,烤冷面也涨价了。味道还是熟悉的味道,可是身边的人却已不在身边。

文 Florine Hou

泡面!泡面!

泡面!泡面!

我觉得,没有一种食物会像它一样充满了矛盾性,挑战着你的忍耐力。你明知道这将代表减肥宣告失败,可是半夜饿了你还是会用饮水机里80度的热水泡一杯解决燃眉之急;你明知道零营养还热量爆表,可是劳累了一白昼并将继续劳累到深夜的你还是会到公司茶水间泡一杯支撑自己;你明知道吃了会上火会冒痘会喉咙痛,可是你有事没事看电视玩网游刷微博还是会不自觉地泡一杯来抚慰寂寞的胃肠。

你们管它叫什么呢?小时候我们称它鸡仔面,小卖部的阿姨说那是公仔面,爸妈说那是最不健康的方便面,而我想,你一说泡面,全国人民都知道。

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方便面就是高级货,六毛钱一包的七宝一丁。这在当时老贵了,因为别家牌子的不过四毛钱。绿白包装上的小人长的是出前一丁的翻版——当然那时候的我是不知道的。趁妈妈外出偷偷拿家里的铁杯子泡着吃,并且时刻注意大门外的动静。犹记得打开杯盖的瞬间,香气冲天,热水都被吸尽,面条发胀几近软烂,没有经验的我还以为泡得很成功,吃得津津有味。

后来上学,才知道学校还流行一种面,名字很直接,“爽爽面”。橙色半透明包装,面饼烤得极焦,隔着袋子都能闻到香味,开封干吃,脆脆的。我总爱躲起来独享,因为一旦被男生发现总会被其硬掰走一大块,现在想来我的人生从小就那么悲剧。

噢,关于儿时的记忆,还有 “小浣熊”对不对。因里面附送了水浒传的人物卡而备受男同学的青睐,一些家里有钱的男生为了尽快收集全套卡片耀武扬威,往往取卡即把面饼丢弃很是浪费。高年级的同学则吃腻了学校的早餐,买一包五毛钱的红烧排骨面,快速撕开粉包,直接拿热水往袋里泡,袋子竟也经受得住热力只是他们不知道吃进去的还有那些有毒物质。高中寄宿了,偶尔会到小店买一根火腿,或者一个盐焗鸡腿就着一碗泡面吃。和爸妈打电话的时候从不言及。他们吶,买的牛奶麦片怎么吃都吃不完,让你补脑让你不要省着饭卡里的钱,而你说你今晚吃了泡面,哼,那结果是电话以高分贝音波作结。后来,五谷道场横空出世,想着这产品好伟大呢,非油炸的面饼很健康,香气是没有那么浓郁但口感也没差,吃得倍儿心安理得。

现在出差旅行,总会带上一两包方便面,好像这样才能抵挡异乡的口味落差,才能在深夜抵御饥饿感,获得安全感。挤火车的人们,上车前总会买一两杯泡面塞在包里。他们在旅途中弃选盒饭,泡一杯面吃得呼哧呼哧,末了喝几口热汤就算完事。有的人是为了省钱,不过我想,他们大多是怀着“回家就有好吃的,现在就随便吃吃”的心情吧,是吗?我没有坐过长途火车的体验,这都是我猜的。

此刻的你,在床上辗转反侧,在归家途中被风雨凌乱了脸面,在加班的电脑前产生了幻觉,是否也想来一杯泡面了?
文 Jacqueline Yeung

拉面物语

朋友的拉面店开张了,合作方是日本排前6位的某拉面店。提起日本料理,常人想到的可能是鱼生、寿司等等,其实来到日本才知道,以平民大众的味蕾来评判,拉面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日本人对拉面的执著常常令我等“外人”不可思议。只要看到哪家餐厅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十之八九是拉面店。每年各家电视台收视率的重头戏,少不了各种拉面的排名。

日本拉面,精髓在汤。好的拉面,猪骨汤或是海鱼汤都得熬上10多个小时,再放入各种“祖传秘方”机密汤料,熬出来的高汤是浓浓的金色或是乳白色。再加上两片厚厚的肥而不腻的叉烧、一个熏鸡蛋,撒上芝麻,叠上一片紫菜,一碗令日本人神魂颠倒的拉面就成了。当然面的韧性、粗细等等的讲究,就不是我这个外行能知道的了。

也许日本人的”魂”就融合在这经过10多个小时熬出来的汤里了。

地道的吃法是呼哧呼哧地大口喝汤、大口吃面,当然还要不停擦汗。在日本人的眼里,这是何等的“幸せ”(幸福)。虽然不是山珍海味,鱼翅,鲍鱼,能够美美地吃下一碗拉面,也是一种常人的幸福。在外国人眼里,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缺乏修养,在日本文化里,此起彼伏的“吱噜吱噜”的声音却是一种充满食欲、生命力、诱惑力的优美乐章。

日本人常说,做事要用心去做。喝一碗汤、吃一口面,都能品出厨师做拉面时的心情。拉面店的师傅应该鄙夷我这种品不出大厨心情、喝汤不出声音的人吧。

曾与朋友的日本合作方老板吃过一次饭。从东京市区驱车近2小时,在山亭水榭的和式餐馆里,见到了肥肥壮壮30多岁的社长。这位社长在东京起家,事业最辉煌时,北起北海道、南到福冈,开了大大小小不少连锁店。但是小小一碗拉面,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不亚于高科技的IT业。一场“拉面战争”下来,能够活下来已殊为不易。

不断收缩本土战线的社长,如今与中国人合伙,把拉面店开到中国来。断定“不加变革的日本本土拉面能否适应中国人的口味”还为时过早。地道的日本豚骨拉面、汤浓,如果在北京也能喝出“认真”两字的评价,这店也许就没白开了。

文 阿元

幸福是深夜的车仔面

711noodle

图&文 韩磊

总有那么一些夜晚,你终于忙完了在公司做不完又带回家做的工作,或者情节狗血电视连续剧终于暂告一段落,又或者自喧闹的KTV落寞归来。四顾,四壁或四野,空荡。你的思想也突然空白。腹中「咕咕」声响起一串,饥饿,便在此刻掩袭。

不必打开冰箱寻找冻得死硬的速冻食品。在这个深夜,楼下的7-11便利店,和以往任何深夜一样,提供通宵服务。随便趿上拖鞋下楼出单元门,不出两百米,就看见便利店的白色灯光,还有招牌上的红色、绿色和黄色。

走近。路边花基上,坐了三个穿球衣短裤的小年轻。天知道半夜一点哪里还有篮球场开放,反正他们就坐在那儿,大声讨论「刚才」那场球谁打得烂谁打得赞。他们脚边的篮球,默默静止。

你走过时,三个小年轻甚至懒得看你一眼,你也只是用余光瞥到他们,就径直推开门,走进店里。「叮咚」一声,跟着是「欢迎光临」的自动迎接语。女声,温暖而机械。

常例,一位店员在盘点货架,另一位拖地。你看了一眼正被盘点的货架,那些微波炉米饭,「叮」热了,饭还是硬,蔬菜变得软塌塌,鬼才会买来吃。你需要的是真正现做的食品。

你只是想吃一碗面。开口喊「唔该,车仔面」,再侧身看看保温炉上的金属格子,「加只鸡肶!」

拖地的那位就放下拖把,走进柜台,洗手,走到炉前,弯了一下腰,抱歉地说,「要等水滚哦。」你「嗯」了一声,开始在店里晃荡。麦玲玲的蛇年运程书摆了满架,旁边是励志书、心灵鸡汤书和广州旅游指南(卖得出去吗?)。翻阵书,顺手抓了一包奥利奥、一盒鲜奶(明早,牛奶用微波炉「叮」1分40秒,用奥利奥蘸着吃,是美妙的早餐),走回柜台来时,面已出锅,店员正在用一只大碗,拌着调料。

七仔的车仔面,与几十年前香港街头的车仔面,毫无关联。面是方便面饼,酱是方便调料,那只鸡腿,烘了半日,变得柴如焦木。你坐在塑胶高脚凳上,塑胶面碗摆在塑胶台面上,面条和鸡腿嚼起来似乎也有一点塑胶味道。你被这套工业化制造的把戏深深刺伤,又想,好歹还有一双手,在你面前煮出这碗面条。

于是你说服自己,好歹还有那么一点点卑微的幸福,煮进了这碗深夜的车仔面。

美食字典:车仔面

czm2

文  韩磊
图  维基百科

以下介绍摘自维基百科:

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国内难民涌来香港,谋生困难,香港街头涌现了流动摊贩,最多便是搭起车仔面档摆卖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一类熟食。贩卖车仔面的木头车中放置金属造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汁、面条和配料,顾客可自由选择面条,配料和汤汁,通常十多块钱就可饱吃一顿。

看过周星驰电影《食神》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影片一开始,落魄的食神史蒂芬周在庙街吃了一碗嗱咋面,其实那就是车仔面。食神吃得很不满意:

碱水面冇过冷河,所以成碗汤有碱水味。鱼蛋亦都冇鱼味,但系你为咗掩饰,专登加啲咖喱汁将佢做成咖喱鱼蛋,但系噉做太天真嘞,因为你煮嘅时间唔够,咖喱味根本只系喺表面,而冇入到里便,掂到汤之后重要冲走埋。好好哋一粒咖喱鱼蛋,畀你整到冇鱼味亦都冇咖喱味,失败!萝卜冇拣过啦,太多渣,失败!猪皮又煮得太腍,冇咬口呀,失败!啲猪红松泡泡,一夹就散,失败中嘅失败!最惨系啲大肠,里面都未通干净,重有嚿屎,你有冇搞错呀?

这段搞笑到极的台词,也道出了嗱咋面的要点——碱水面,可以加鱼蛋、猪皮、猪红(猪血)、大肠等等各种配料。

车仔面早已脱离「街头小吃」的范畴,进入茶餐厅市场。7-11的车仔面,在形式上(餐车、煮格)很像过去的车仔面档,但实在不是一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