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饺里包的是热气腾腾的青春‍

一想起各种馅料的大蒸饺,它总是和一种暖融融的安全感一起出现在回忆里。

它们被装在大号笼屉里面,都是带着雾蒙蒙的一团蒸汽被老板端上桌。一掀开盖子,白雾在几秒钟内迅速散去。包的长条形的蒸饺,烫面做成半透明的皮子隐约能看到馅料的颜色。通常牛肉馅的,里面加入了皮冻,蒸熟后有满盈的汤汁。

用筷子夹到小碟里,倒上陈醋,低下头在蒸饺的一端小心地咬开一个小口子,先吸吮滚烫的汤。有过几次因为吃得太着急,烫伤了舌头。有时也因为筷子使用不当,不小心戳破了面皮,汤洒出来,漂着晶莹的油花。每吃一下,都用筷子夹着蒸饺再去蘸取些醋和辣椒的混合料,入口就不觉得肉馅腥气过重。一个笼屉通常有10-12个蒸饺,一个人点一份,再搭配一碗粥或者汤已很足够。

读高中的时候,午饭时间很是紧张,平日里都是匆匆吃几口,赶忙返回教室,复习下一堂的考试科目或者完成上午布置的习题。那段苍白的时间,没有什么是值得享受的。日子都是试卷的白色和分数的红色,残忍直接,人人素面朝天,活得麻木机械,毫无热情。

周六要到学校补课,午休的时间比平日多一些。和同桌心照不宣的,默认在那一日中午不赶习题,走得离学校远一些,去一家小的连牌子都没有的蒸饺店。位置很偏僻,生意不怎么兴隆的样子。每次去只有一两桌的食客,吃蒸饺可以喝免费的小米粥,伙计总是很热心的帮忙盛好给端上桌来。

每次我们都固定点一份牛肉馅的和鸡肉香菇馅的,两个人吃得很饱还可能剩余几个。算是对于一周辛苦生活结束的庆祝。蒸饺的个头很大,皮薄馅多。等候的时间很久,老板现点现包。我们吃得慢悠悠的,聊着那个年纪里无尽的心事和琐碎烦恼,也不记得说了些什么,总之是想有个人听听自己讲话。

现在偶尔返回家乡,当年的同桌变成了一起成长的闺蜜,她问我难得回来一次,想吃些什么。我总说,高中时中午吃的那家蒸饺。可是原址早已拆迁,也寻不到任何线索。多年以来,再也没有吃到过去的那种令人觉得舒心的味道。

一次到西安旅游,当地的朋友带我去了一家同样无名的蒸饺店,在她的母校旁边,据说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是她读书时常常光顾的廉价小店。学生的时代,花极少的钱,就能够买到足以回味一生的幸福滋味。

在那里吃到了茄子和芸豆馅的蒸饺,个头饱满,喷香四溢,蘸着西安特产的油泼辣子来吃,过瘾得停不下来。店面是老板一家人在经营,连端上来的西红柿鸡蛋汤都有浓浓的家常味道。

我对朋友说,是啊,这就是这些年一直在找的那种味道。

包在蒸饺里,滚烫的冒着热气的,关于青春时代的活力和期待。

文/残小雪
图/Ly.H.  循CC协议使用

韭菜盒子历险记

春暖花开的时节,连菜市场里都比往日热闹起来。一天在住处附近发现了在隐蔽处的一个大市场,周末特意早起前去采购。

这种地方,总是难以发现和我一样的同龄人。大多是拖了带轮子的小车子来采购的退休老人,还有张口闭口家长里短的广场舞大妈。她们彼此分享着哪一家的鸡蛋和大米更便宜,哪一家超市正在打折,晚上可以相约共同前往。

新鲜的蔬菜都是带着露水的鲜艳颜色,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一种菜都尝一遍,想必也要花费些时日。

迎面扑来都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春天的味道。蔬菜、水果,还有面食区散发的热烘烘的麦香气,在各种讨价还价和叫卖声里混成一段只存在于人间的美好剧集。
正是食韭菜的季节,大堆的韭菜摆在菜摊上,几乎每人手中的袋子里都装了一大捆,散开的叶子从袋口冒出来大截。

也买了一小把,在市场里乱逛时,琢磨着怎么做来吃。

想起小时候到这个季节,家里的周末午饭会换成简单的韭菜盒子。家人用两张圆形的面皮夹住馅料,在锅中烙熟后用菜刀一切两半,于是韭菜的浓郁味道从切口处肆无忌惮的飘出来,热腾腾的白烟笼罩在上面,很是诱人。搭配一碗白粥,每次都会不小心吃到撑,然后向大人们汇报吃掉的战果。

离家生活后,也偶尔尝过在市场或餐厅里买现成的韭菜盒子,不是太油腻,就是馅料的味道欠佳,无法吃的如意。加之其味太重,常常遭到众人的损贬,好像是在美食队伍中遭受歧视的一员。所以它的身份变得尴尬,独自在外食用不够优雅礼貌,和好友聚餐分享又不能把它端上台面。

回家取出面粉,在面盆里揉了面团,小心翼翼的做了半块烫面,偏偏喜欢吃半透明又柔软的面皮。制作面食的技艺欠佳,桌上、地上、身上散落了白色一片。

回到卧室换了件居家的衣服,系了围裙再次来过。摘去韭菜根部的污泥,煎了薄薄的鸡蛋饼,把香菇切丁,撒了十三香来拌馅。

擀出一张圆形的面皮,把馅铺满一半,另一面合过来,做成半圆形。收口的地方沾些水,按紧。无油的平底锅烧热,调成小火,放入,等一会翻面,看到底下烙出的金色饹馇,饥饿感又被再一次的放大。

看了看手表才发现,筹备太过投入,这顿午饭比往日迟了两个多小时。中途不小心被锅沿烫了手腕,红红的一道印子,隐隐的疼,冲了凉水也不见效。

烙熟了三个韭菜盒子,烫面的皮子是半透明的,绿色韭菜掺着黄色鸡蛋的馅料隐隐约约看的清,欲遮还羞的。摆在瓷盘里,兴冲冲的摆到餐桌上。

电脑里播着蜡笔小新,来不及等它变凉,已经边吃边吹气的进肚一半,满屋子都是韭菜浓郁的味道。

搭配了白粥。吃饱喝足后,返回收拾被面粉折腾的一片狼藉的厨房,也很是甘愿的。

有些食物,经双手烹制才知其香。有些日子,要双脚踏过才知其味。

文/残小雪
图/Nicholas Chen  循
CC协议使用

看浓情肆意流淌

巧克力好像一直是有魔法的食物。它的颜色并不漂亮,味道也并不剧烈,可每每想到它,细滑的口感和入口的甘甜在记忆里就满溢了出来。

多像个温温吞吞的老朋友。

记得以前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时候,那些小孩子第一次进入到工厂中的幸福表情,多么让人羡慕。世界能够被各色的糖果所包围,那几乎是比天堂更美好的所在吧。

这种对于甜蜜的狂热,可不仅仅是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每一个心情失落抑郁爆棚的瞬间,无意间从抽屉杂物的缝隙里发现的巧克力包装,总像是夜里不声不响跑出来的流星。

剥开大口的咀嚼起来,又欲拒还迎的吞咽下去。让浓稠的口感包围住舌头,流淌过喉咙。美好的口味大概是因为短暂而显得难得,意犹未尽的感觉刚好,吃的腻了,便是对好味道的一种浪费。

巧克力熔岩蛋糕是把巧克力多情的风采展现的最全面。酥脆的表皮,柔软的外壳,浓滑的馅料,一口便是把巧克力所表达的情绪都给领略了。

刚刚出炉,散发着黄油香。入口有可可的微苦,却在口中留下缠绵的回味。

“心太软”,有份惹人怜悯的可爱。

多数的餐厅会用长条的盘子来盛放,一端是熔岩蛋糕,一端是香草冰激凌球。单是看上一眼,就被这二者所持有的冷热甜蜜所打动。

用小勺子轻轻从蛋糕的一端戳入,醇厚的巧克力酱从豁口处如岩浆般流淌而出,取下一小块,蛋糕的缝隙里把巧克力酱吸的饱饱的。入口再用舌头把巧克力挤压出来,感受着蛋糕和巧克力在唇齿间交融再缓慢消逝的神奇滋味。时间都在昏暗的灯光下变得缓慢了。再挖起一小勺冰激凌,凉爽清新的口感重新激活舌头的敏锐,冰火两重天的美妙不可多言。

听几个朋友提过,巧克力熔岩蛋糕不单单是情人节约会的首选,也是大名鼎鼎的剩女蛋糕。

我猜测大概是因为整日在家研究烘焙的姑娘约会太少,当技艺发展至炉火纯青,能够完美控制火候烤出外熟内生的蛋糕的时候,错过了太多外出邂逅的机会。

听了这个传说之后,对于各式烘焙品都饶有兴趣的我,从不敢尝试制作。也是怕无意踩碰江湖传言。

若是嘴巴想念,还是用巧克力熔岩蛋糕装点一次约会好了。

上一次搭配了白甜葡萄酒,听了精彩的爵士乐。

再无憾事。‍

文/残小雪
图/kara brugman  循CC协议使用

因为忧郁,所以汉堡

如果日本深夜食堂治愈系经典是一碗热腾腾的骨汤拉面,那么可以与之匹敌的美式快餐非汉堡莫属了。

轻盈的面包夹着芝士和牛肉饼,吃下一口哪里还有什么忧郁。偶尔滑到牙齿缝中的芝麻,咀嚼起来更夹着丝丝的惊喜。

一个老朋友每每心情低落,总会在朋友圈发一张图片,里面是一份大大的汉堡,配的文字便是:心情不好,吃个美味的汉堡奖励自己。或者,好累,我要去吃个汉堡。

于是在一个吹着寒风的冬日傍晚,满腹忧愁的我决定来此寻求解药。

精彩绝伦的汉堡店绝不会是宽敞街头轻易可发现的快餐店。它隐藏在小小的胡同深处,远离喧嚷的大马路,并不起眼的门脸,若不是慕名前往,路过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推开那扇木门,里面别有洞天。

北京老式的平房经过重新的改造装修,用木板包裹起来。地板、墙面和桌子,都是温暖的原木色,抬头看看屋顶,就是旧式房屋老旧的样子,虽然房梁也被改造一新,从房间外壳隐隐渗透出的时光的印记是怎么都遮掩不住的。长条形的房间,吧台在其中的一端,形状狭窄的像是一截宽敞的地铁车厢。

饥饿或是失落的人由此“上车”,然后在“快乐”的那一站离开。

菜单上有简单的几款汉堡套餐,忧郁汉堡,推荐我来的朋友说,一定要尝尝它的味道。

服务员多是中年的阿姨,态度极是热情,并不拘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坐在空下的座位上玩手机,显得随意休闲。汉堡的制作频率很慢,据说厨师一次只能做出两个汉堡,所以很多客人都要花长长的时间来等待。餐盘是一片厚实的木板,汉堡摆放其上,旁边是用餐巾纸包裹的刀叉餐具。

忧郁汉堡,其中是扎实的肉饼和味道浓郁的蓝纹奶酪,新鲜的洋葱衬得油脂味道不腻且香。用刀子从中间切开,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拿起一半就咬下去,那姿态倒和吃一个肉夹馍无异。

面包烤得松软适宜,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刚出炉的温度。入口汤汁丰富,满口的肉汁和奶酪香,心里只感觉到幸福的甜腻,忧愁烦恼早在香味里烟消云散了,当真是摆脱低落的灵丹妙药。

一口还未咽下,又迫不及待的吃上第二口,生怕肉饼冷了会现出肉的腥气,辜负了这好滋味。

整个汉堡下肚,微微觉得有些撑。此时已到了晚饭时间,店面里的客人渐渐坐满了,白皮肤的男人居多,除了汉堡薯条,他们还会来一瓶啤酒。

推门离开,“快乐”的这一站,忧郁汉堡已经带我抵达了。

文/残小雪

瞬间治愈一切的美式炸薯条‍

以往对于快餐总是有些偏见的,快速成熟的食物,被烹饪的时间过短,感觉少了些缓缓渗透的感情和味道。总是比不上在厨房里经过厨师细细的烹调,耗费数小时所得来的有内涵。

如果要说出几个例外,美式薯条必当位列榜首。脂肪和淀粉,大概是最直接和单纯的安全感来源。几乎坐在餐桌前等待它出场之前的时间,心情也随着幽幽漂来的油炸香味变得热腾腾起来。

很久以前和一个美国朋友无意间聊起对于土豆的钟爱,从番茄土豆汤、土豆饼、土豆沙拉、薯片,最后聊到薯条时我们的眼睛一起放了光,然后彼此的脸上居然露出一种原来你也明了的会心坏笑。

他十分沮丧地说为什么在北京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薯条都不好吃呢,带你去尝尝真正的美式薯条吧。

我们一起去了一家不起眼的美式快餐店,菜单比较简单,售卖汉堡薯条三明治等,饮料有啤酒和可乐。很多老外聚在这里,嘻嘻哈哈地聊着天。

那是我第一次与美式薯条的邂逅。此前遇到此类餐厅只是路过,却从未想到进去品尝。点了单薯条很快端上来,金灿灿的样子已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吃下肚。刚出锅的薯条粗粗长长的,放在垫了油纸的藤编碟子里。老板拿来装着番茄酱和蛋黄酱的小碟。热热的薯条饱蘸一下凉爽的酱料,入口外表酥脆,内里绵软,味道深邃。

从此感觉我的世界新打开了一扇门。

夏天闲散的周末,懒觉睡到日上三竿,那时喜欢约朋友出来brunch,我们在咖啡店的院子里露天坐着,躲在大号阳伞遮挡出的阴凉里,煎面包片和鸡蛋先用来饱腹。到了聊天和八卦的环节,再喊来服务员加一大份薯条,才算是这次碰面的重点部分。

说话的人把发生在身边的狗血故事讲得眉飞色舞,聆听的观众手拿薯条听得津津有味。有的情节激起大家的共鸣,混乱之中的番茄酱滴到了裤子上或者油腻蹭到了衣服上,又是一阵子混乱的热闹。薯条和番茄酱,嘻嘻哈哈的慵懒时光,当我们吃得饱了聊得也累了。大家嘴角带着笑意各自离开,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幸福的期待啊。

文/残小雪
图/chotda  循
CC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