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葱花馒头,一个“肚子有料”的馒头

又是加班到这么晚,我忍不住的嘟囔着,收拾好文件,出门的时候天暗沉下来了。

通常下班的话,会在公司附近的餐饮店随便吃一点回家。但今天不一样,仿佛有种蛊惑指引着回家的路,吹来的晚风也显得格外清爽。

昨天,妈妈给我打电话。

“最近上班累不累啊?吃的好不好啊?加班再忙也不要饿着肚子啊”永远是这样的话题,我掰着手指都能数出来,只能一直打哈哈过去:“不忙不忙,领导对我都很好,公司伙食也很丰盛。”
“我给你寄点葱花馒头过去,晚上回来饿了的话蒸一蒸就可以吃。外面不比家里,什么都有的吃。”

今天短信发来,葱花馒头已经到物业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昨晚肚子饿了一夜,想了一夜的葱花馒头。

每一个在外地的龙游人,想起家乡美食,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葱花馒头吧,或者与其说是想念葱花馒头,是在想念遥远的故乡。
从物业那里拿快递,保安看见我说,今天下班又这么晚啊。我笑笑回应着。

回到家后,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用仅有的电饭煲蒸起来。水扑哧扑哧的沸腾起来,把馒头蒸起来,安心等上5~8分钟。

葱花馒头外人看起来可能只是夹了馅的馒头,没有什么稀奇,然而但凡世界上的美食,好像有这么个规律:组合越简单,做好也就越难。这也可以称作:“食物的匠心”。

小小的葱花馒头,也孕育着龙游人的“匠心精神”。每逢过年,家家就开始制作葱花馒头。

为确保葱花馒头的口感,选用的是酒酿馒头胚。

这种馒头胚只有衢州龙游这个地方有,酒酿馒头胚不比市面上厚实的白馒头,如果说白馒头是壮实的汉子,那它就是柔软的胖子。

酒酿馒头胚做出来的馒头,看起来圆润胖乎乎,但柔软有弹性,咬起来嚼劲十足,口感更胜一筹。特别是刚出炉的那一瞬间,在还烫的时候咬上一口,还带点一丝麦的甜香味,最有嚼头。

在馅料方面也不能马虎,瘦肉和肥肉严格分开,瘦肉挑选上等的里脊肉,去除肉上的筋和膜,肉中无筋,猪肉上最嫩的肉。

笋干要用高山野竹笋笋干,龙游山清水秀,这里产的高山野笋干色泽黄亮、肉质肥嫩。

萝卜的水分要挤得非常干,这样在翻炒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吸收笋干和肉的香味,翻炒的时候要控制力道,才能使食材相互合为一体。

食材的味道相互吸收,配上简单的佐料,最后撒上一把新鲜的葱花,整个馅料香而不爆,浑然天成。

我特别喜欢笋干咬起来清脆有味,满口生津。龙游人爱吃辣,往往还会加些辣椒,家里的炒馅从来不缺辣。

如果把馒头胚和馅料分开吃的话就会略显单调,要么馅料过于鲜美,要么馒头胚过于素淡。

但若是素淡的馒头胚包裹住喷之欲出的鲜美馅料,就会大放光彩,相得益彰,回味无穷。

馒头蒸软了,要趁热从侧面戳进一个口子,用筷子把馅料往馒头胚里面送,在家里我总是把馅料塞得鼓鼓的,快要挤爆了才停下来,这样吃起来才够爽够满足。

妈妈看见了就会赶紧劝我快停下,家里的馅料都不能做几个馒头了,我总是得意地把自己的那个葱花馒头认准留着自己吃。

正当我思绪翩跹的时候,寄来的葱花馒头已经蒸好了,看着饱满圆润的葱花馒头还冒着阵阵热气,露出的些许馅料看起来看起来简直美味极了。

我一口咬下去,这一刻,饥肠辘辘的肠胃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熟悉的味道,仿佛又把我带回了家,想着自己孤零零的在这陌生的城市,瞬间鼻子有点发酸。

“妈妈,葱花馒头收到了,好好吃。”

“要吃的话,妈妈再给你寄点过去。这馒头,越是新鲜越好吃。”

在这城市,曾以为自己是坚强的女战士,一个人拖着行李租房,一个人到处跑人才市场找工作,也会热热闹闹的和同事胡吃胡喝,大餐一顿。

但今天,一个葱花馒头让我瞬间卸下坚强的盔甲,莫名地想哭。
葱花馒头,是抵挡不住家的思念。

我们都曾有过的饭堂岁月

你的“abandon”,背了多少次?

前几天接到她的电话:“我某月某日结婚,你可以来我的婚礼吗?”

一时间惊喜又错愕,之后便是排山倒海般的感慨——曾经青涩的我们,居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那时候的我们,面前都横着一道坎——高考。

每天的状态,用那时候的流行词来说大概就是“鸭梨山大”吧。除了偶尔放假,基本都是课室、宿舍、饭堂这样“三点一线”的日子。

校道上少年们来来去去,行色匆匆,眉头紧锁,手里甚至还会抓着课本或是一本小小的笔记。没日没夜地用功,只因为心里都装着一个目标——大学,那是自由啊。

相同的处境,相似的家庭,相投的脾性,加上相邻的位置,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和她成为高考路上的一对难友。

文科有大量的东西需要背诵,可是背了忘,忘了背,就像许多人的英语单词永远停留在“abandon”……

于是我们一有时间便用“抽背”的办法。你考我,我考你,好让知识点记得牢牢的。

这个百米冲刺的终点,是饭堂

对于我们这些住校生来说,高考总是和饥饿相伴。

我们不像走读的同学——早上带着家人做的营养早餐和午饭便当,放学一回到家就有热腾腾的丰盛饭菜。看到他们的饭菜,我们也只好对着面前朴素过了头的“食堂菜”暗暗叹气。

而我们的早饭呢,基本就是包子馒头,为了节约时间,每天都是打了包拿着去教室,一边看书一边吃。

每次她都会留一些早餐,一开始我很不解,后来就知道她的高明之处了。

文科的早读,贼辛苦,每次读下来,喉咙生疼,都仿佛死过一样。暂短的休息之后,马上便是是第一节、第二节课,之后又是几十分钟的课间操时间。

上午的课才上到一半,我们却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此时,她总能拿出馒头来分食,那平常的馒头,对于饥饿的胃来说,被夸赞成绝世美味也不为过。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临下课的5分钟,整个课室便开始暗暗骚动。大家紧张地看着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与各自的“饭友”交换眼色。

听着老师是否还在慷慨激昂地解题,预估着拖堂的时间,判断之后等着自己的是鸡腿还是没有肉的“青瓜炒肉”。

等到老师说:“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

大家迫不及待应道:“谢谢老师!”,抓起饭盒就下楼往饭堂奔去。一时间,整个教学楼都充满了下楼脚步的轰隆声,还有饭盒和勺子碰撞的叮当声。

我们抓着饭盒一边聊天一边排队,探头探脑地想要看看想要吃的菜还剩多少;轮到自己时,瞪大眼睛看着饭堂阿姨会给自己打了多少肉……

现在回想起来,饭堂的菜真的不会好吃到哪里去,但那时候就是莫名期待午饭时刻的到来。可能对于我们时刻紧绷着的神经来说,连拿着饭盒冲下楼都是特别的放松享受吧。

一碗泡面,是一个寝室的狂欢

除了这些馒头包子,最最重要的要数泡面了。

泡面的影子,除了在一日三餐中出现,更重要的登场是在晚自习下课之后的寝室。无论晚饭吃了多少,晚上十点左右下自习时总是饥肠辘辘。

这时候泡上一碗泡面,那真是如满汉全席般诱人,这是那些有家长陪着的走读生所不能体会的吧。

有的同学带了猪肉炒过的碎芥菜、豇豆干等咸菜,有的同学带了家里自制的香肠。勤快的孩子找来寝室里最大的碗,将各种咸菜、腊肠放进碗底。

撕开包装,放入面饼,倒入佐料,掺入滚烫的开水,然后用另一只碗翻过来盖上。一宿舍的人眼巴巴地看着那碗泡面,不一会儿,满屋飘香,特别诱人,馋得我们口水直流,好在这煎熬不长。

一只碗,在不同的手中轮转着,喜欢喝汤的喝汤,喜欢吃面的吃面,怕长胖的人儿吃得小心谨慎,无所畏惧的人儿则大快朵颐,但都是快乐的,兴高采烈般。

吃着这世间美味的食物,所有人都愿意偷出一点空闲,在这个难得的时刻,聊一聊学习之外的事情,八卦一下人生,憧憬一下未来。

无数个夜晚,如此简陋,但又无比欢快的夜宴,在寝室里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一碗泡面,那也是一个寝室七八个人的狂欢。

每个人拿着一双筷子,或者是一只勺子,甚至有时候犯懒了就直接用手。一宿舍的人围着一碗泡面,你一箸,我一口,几块钱一碗的泡面吃出了山珍美味的气势。

吃完一碗泡面,要不到5分钟。

虽然是那么的短暂,虽然只是严肃、重压的学习中的一点灿烂烟火,经历之后才发现,这小小的幸福,早已深藏心底。

吃泡面的人,只剩下我自己

高考之后,我报了外地的大学。

大学同学之间不再像高中那么频繁地分享食物了,或许因为长大了,或许因为不够熟悉,人们更多的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饮食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习惯也完全不同了。好在寝室楼下有小卖部,可以煮泡面,另可加鸡蛋、青菜进去,相比高中的自制,要丰富得多。

只是吃泡面的人少了,从八个,变成了一个……

可高中时朝夕相处形成的情谊,也因为时间和距离的缘故,慢慢变淡了。刚开始还有联系,渐渐地,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各自的世界开始新的旅程,甚至不再有一丝交集

我们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越长大越孤单,旧的朋友渐行渐远,新的朋友还没有交心,甚至可能永远都是应酬。或许,曾经的死党才是真的死党,可即便是真的死党,也因为分居两地,而不能朝夕相处。

或许就像海子在《在昌平的孤独》一诗中道破的那样:

孤独不可言说。

加了这些酱料,感觉整道菜都不一样了

酱是用谷物、水果、肉类或海鲜等物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起源于中国。它最初的发明大概是为了在食材缺乏的情况下,还可以一饱口舌之快。

没想到,酱料在与各种食材的交融中,却产生了异于新鲜食材的独特风味。

作为一名常常“动口不动手”的老饕,品尝过色香各异的酱品。这些不同的酱料,恰似五味陈杂的人生,绽放出不同滋味。

酸味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说到酸味酱品的代表,便不能忽略客家人的传统美食——金橘酱:将金橘洗净,皮、果肉与籽分开,再将橘皮泡水后放入滚水中煮十五分钟,取出沥干。

把橘皮与果肉、些许辣椒一起打碎放入锅中,加入冰糖、米酒、盐,煮成粘稠的糊状,即大功告成。

橘酱的呈现方式为调和,抵消不同味道之间的冲突,可使佳肴锦上添花;其味道酸涩,可为清炖鸡、白斩鸡等硬菜解腻;清煮的蔬菜沾上酱,也是不错的选择,使人胃口大开。

袁枚曾询问家厨烹饪之道。

家厨对曰:“难言也。作厨如作医。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问其目的,曰:“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阨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烹饪是食材的中和,只有五味调和才能带来让令惊讶的味觉体验。

正如只有浓烈的白酒难以调和成醉人的马提尼,简简单单的一碟花生米也需要砂糖来点缀,一碗北京炸酱面缺了黄豆便是万万不能的,而一只果木烤鸭又怎能少的了甜面酱的长情陪伴呢?

人生之道也是如此:低谷与高峰合奏出时间的乐章,成功与失败共鸣出光阴的协奏曲。每个人的前进都需要亲友的鼓励与支持,每件事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

客家桔酱不同于普通果酱——放得越久,桔香越浓郁,恰似客家人饱经离乱的酸楚后还能保持着的旺盛生命力,历久弥坚。

甜味

在甜蜜中卸下防备

甜是人人都爱的味道——谁不渴望苦尽甘来,尽享在世之乐呢?

但甜也是一味慢性毒药,让人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丧失警惕性,在享受甜蜜中卸下防备。

本是为平衡膳食而发明的蔬菜沙拉就是如此。

你以为自己吃得很健康,可不知不觉之中大量的糖分和油脂都被你吃进了肚子里。

沙拉酱,起源于地中海之米诺卡岛,它用鸡蛋和油制成。沙拉酱的消耗量持续增加,而且在这几年内更为显著,特别是在年轻人之中非常流行。

一般沙拉酱的原料是油、鸡蛋黄和醋,再加上一些调味料制作而成的。在欧洲大多采用橄榄油,而亚洲一般使用大豆油。油与鸡蛋黄搅拌后,发生乳化作用,就成了可口的沙拉酱。  

沙拉酱虽可口,却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这是由其成分所决定的。每15g沙拉酱中所含热量就相当于同等重量的大米或白面的两倍。

一勺千岛酱就有67卡,如果一盘蔬菜沙拉上淋上两勺沙拉酱,就等于吃下半碗饭。但米饭会让你饱足,而沙拉酱却不会。 

曾经许多人以为爱就是要两人无话不说,牢牢限制住对方,与对方分享私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爱更多地讲究的是平等与自由:在恋爱中双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真的心意相通,又何必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呢?

生活中乏味时不妨适当地加一勺沙拉酱,增加一点甜蜜,让值得回味的淡甜一直萦绕在你的舌尖,但却不要因好食而太过贪嘴。

辣味

辛辣其实是一种挑战

很多人都钟爱辣,它的热情让你欲罢不能,尝了就放不下它。

什么?不敢吃辣?那么你的人生就太乏味了。

说到纯粹以辣闻名的酱,便不得不提海南的特产——灯笼辣椒酱。抹在馒头烧饼中,或是作为佐料加入菜肴,吃了保管你辣到涕泗横流的同时又大呼过瘾。

琼州的灯笼辣酱让人垂涎欲滴,可巴蜀的青椒牛肉酱也不遑多让,它青涩的身躯中带着一丝火辣的暗示,醇厚又不失热情,简直就夏日里温情少女的眼眸。

加了涪陵榨菜的青椒牛肉酱尤为美味,一来不会那么辣,二来榨菜与辣椒会产生醇厚的余味,令人欲罢不能。

在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呆的久了,总渴看到新鲜刺激的东西,渴望接受挑战。

虽说辛辣难免有些张扬,但却更符合现在野蛮女友的热辣性感。有话直说、风风火火,比扭捏作态更讨人喜欢。

咸味

足以挑战底线的另类姿态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另类的姿态存在,挑战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

黄豆酱是极为咸香的。若是想品尝这种美味的酱品,不勤快可是不行的。你需要在晴朗的日子取一斤黄豆,提前一天放在清水里浸泡。

次日,放在钢锅或别的容器里煮熟, 拌入面粉,摊到竹扁中,要不了两天,豆子们就会出现黄斑、白毛。

这时要拿掉上面的遮盖物来散热。回到常温后,即可以拿到烈日下暴晒,晒的越干越好,至少得三四天。如果这时遇上阴雨连天,是非常倒霉的,很可能前功尽弃。

晒干的豆瓣有一股奇特的香味,闻一闻就知道好坏。

将3到4两盐放入豆瓣,逐步加入凉白开,浓厚程度可自己掌握。按着自己的心意添些辣椒、生姜亦可。若是将装好瓶的豆酱放在太阳下晒,便会越发美味,晒得越透越好。

平庸的的人永远喜欢清淡,崇尚柴米油盐酱醋的安逸。重口味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只是一些骨子里反叛的人在作乱而已。

但学者米塞斯却说:

人类的进步大都是通过一小部分人偏离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开始,直到他们的行为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

所以说,多些尝试试自己平日不能接受的“重口味”,也是极有裨益的。

怪味

人生向来就是五味杂陈的

有时候,人生的滋味是说不明道不白的,就像维吉麦酱这种深棕色的澳大利亚国民酱品——非常咸,略带苦味,仔细回味却有余甘。 

这种由生产啤酒中的酵母副产品以及各种蔬菜制成的酱虽然味道怪异,却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硫胺、核黄素、烟酸和叶酸。

Vegemite曾陪伴一代代澳洲人成长的食物,一般澳洲人用它来涂面包,传统澳洲家庭总有一瓶在冰箱内,甚至有人生病时拿它来泡水喝。

但这种酱的味道,却不被其他国家的人所接受,Vegemite的气味实在难以形容,不怪大众难以接受.。

澳洲人爱她爱的死去活来,而我们中国人却难以接受这种看似排泄物并且味道也极其怪异的调味品。

就像我们眼中美味的臭豆腐、肥肠、皮蛋令试吃的老外叫苦不迭一样,人生各异,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鲜味

鲜味是需要时间雕琢的

古代人归纳味,常常是讲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找不到“鲜”字的影子。但鲜味的确一直存在在人类的食谱中。

鲜味是一种复杂而醇美的感觉,通常不独立作为食物的滋味来说。在烹饪过程中,鲜味一般是在咸味的基础上呈现的——咸可增鲜。

“鱼咬羊”、 “鲫鱼豆腐汤”都是鲜味食材调和的典范。但鲜味不只是一种东西产生的,讲明鲜味的产生原因自然也是非常困难的。

XO酱是鲜味酱品的集大成者,它首先出现于80年代香港的酒家 ,“XO酱”意为顶级酱品之意,这是效仿顶级酒类的称呼来命名的。

而“XO酱”无疑就是酱料里的贵族了。它的原料包括优质的瑶柱、火腿、 笋尖 、海米。它所使用的都是昂贵上好的材料,自然味道也是极鲜美的。 

相对于XO酱而言,虾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庶民的鲜味剂了。它最初是沿海渔民的生活调味剂,是一种储藏发酵食品,蛋白质会在贮存期间分解成氨基酸,具有独特的虾子清香,鲜美无比。

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不管是爱情还是爱好,若新鲜感一过常常会变的了无兴趣。但你得记住,正如酒往往要经历岁月的雕琢才能散发出奇香。

不管你最初没有尝到,鲜味都一直都蕴含在你的血液里,只有沉得住气,才能让这种奇妙的味道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冲击你的味蕾。

苦味

人类还是偏爱令自己快乐的事

活了这么久,尝过了苦味的酱没有?

答案是:没有。

我想,哪怕是世上也很少有吧,酱本就是为了保存美好的味道而发明的,苦难虽是人生必经历程,但快乐的确应该是人生的目标啊。

只要不忘苦难的时光,倒也不必为了忆苦思甜刻意去吃糠咽菜。

说到苦味,不得不提到我们每个人都经受过的艰难困苦。众人都渴慕成功,追名逐利,哪有人会喜欢那只有独自一人露宿街头的苦涩呢?

结语

尽管尝遍了各种滋味,但至少到如今,我依然认为自己是没有活明白的。

不管是哪一种味道也只是粗浅地品尝,并没有做到彻底参悟,更不用说还有千百种味道还在等着我去尝试呢。

一句话。

酱香人生,慢慢品尝。

今晚来我家包饺子吧! | 吃学英文

那一年,孤身在英国穷游,吃了好久的炸鱼薯条,鸡排牛排,还有沙拉。油腻腻的先不说,总觉肚里少了点什么,吃下肚子里的食物没有一丝存在感。

直到在爱丁堡找到一家中国餐厅,吃了一盘饺子,一碗蛋炒饭,才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熟悉的味道和感觉。

人在他乡,一盘饺子却带来了难以描述的感动和思念。

饺子在哪里,家的味道就在哪里。虽然不同国家的饺子有不同的馅料和做法,但总是家常而暖心的。

心有多远,饺子就能走多远。

秘制辣酱猪肉馅儿水饺

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有一家叫BaoBao的饺子馆,店主Cara Stadler不走创新路,而是着重于制作传统口味的饺子。

这种饺子的馅料以日本南瓜蓉为基底,拌入辣味猪肉、姜、大蒜以及秘制酱料,光是想想就觉得好过瘾呢。

1配料

秘制酱料

二汤匙的小虾干

四分之三茶匙的香菜种子

四分之三茶匙的四川辣椒酱

二分之一茶匙的黑椒酱

四分之一茶匙的丁香粉

四只去茎的西班牙大树椒

二又二分之一的整只八角

两只磨碎的黑豆蔻

一又二分之一的月桂树叶

肉桂少许,打碎

馅料

二磅的日式小南瓜,切成小块  

二汤匙的植物油

二汤匙绍兴料酒

三汤匙生抽

二汤匙老抽

一汤匙芝麻酱

大葱半根,切成薄片

一只鸡蛋白,稍微打匀

四打云吞皮

老陈醋

2做法

秘制酱料:

1.用一个大的平底锅,把小虾干、香菜、两种辣椒酱、丁香粉、辣椒、八角、黑豆蔻、种子、月桂叶和肉桂混合在一起,中火,旋转搅拌2分钟直至香味溢出。

2.分批放入香料研磨机,磨成粉,放进真空密封容器再放进冰箱待用。

饺子:

1.把烤箱预热至350度,在烤盘上涂上植物油,放上日式小南瓜,加上秘制酱料就开始烤,烤的过程中扔掉一半,直到它轻微有点焦且软,整个过程大概35分钟。

2.把瓜肉放进一个大碗,不断捣,直到均匀。然后再加入一汤匙秘制酱料、猪肉末、姜、料酒、生老抽、芝麻酱、剁好的葱、蛋白、搅拌至完全均匀。

3.两茶匙的馅,放在云吞皮中间,手指沾水,摸在云吞皮的边。沿对角线包起饺子,压实边边。

4.把饺子分批放入沸盐水中煮3分钟左右,直到他们浮出水面为完全煮熟。用漏勺把饺子捞起来,再用毛巾略微沥水。

5.最后把饺子放到大盘子里,撒上芝麻酱和葱做装饰、淋上陈醋、完成!

意大利芝士香梨小方饺

在曼哈顿有一家叫Felida的意大利餐厅,大厨兼老板Lidia Bastianich把柔软多汁的西洋梨和香浓可口的羊乳干酪以及马斯卡彭奶酪组合在一起,做出了这种美味的芝味香梨小方饺。

1配料

意大利面团原料:

二又二分之三杯的面粉

二分之一茶匙的盐

一汤匙的橄榄油

四个鸡蛋

芝味梨肉馅料:

一磅的羊乳干酪,磨碎,用量可根据口味调整

四分之三杯的马斯卡彭奶酪

六只西洋梨,去皮、去核、磨碎

十二茶匙的无盐黄油

新鲜磨制的黑椒末,以加强风味

2做法

面团做法:

1.把面团和盐都放进食品加工机里。在这个过程中,加橄榄油、鸡蛋、和1-2茶匙的水知道面团成块。

2.把面团放到撒过一点面粉的台面上,揉搓8-10分钟左右直到面团变得有弹性。

3.把面团放入一个抹了油的大碗里,盖上塑料布,室温静置一小时。

馅料做法:

1.把羊乳干酪、马斯卡彭奶酪和西洋梨碎搅拌均匀,冷藏备用。

2.在撒过面粉的台面上,把面团分成三个球。一次处理一个面团球,剩下的得用潮湿的纱布盖起来。

3.把面团球揉成11×30厘米的长方形,把长的一面正对你,摆上一又二分之一汤匙的馅料,留离边边大概1.5厘米的空间,然后每隔2.5厘米的距离摆放一点馅料。

4.刷子沾水刷一下面团,从底部对半翻过来,包起馅料,用力压面团让馅料完全被包裹,把馅料周围的气陷都挤走。

5.用酥皮切刀切成一块块的小方饺,整齐码好。

饺子煮法:

1.准备一煲沸盐水,把小方饺煮至有嚼劲的,大概3-4分钟即可。

2.同时用一个12英寸的平底锅,中火,把黄油煮融。

3.将煮好的小方饺摆进平底锅,加入一杯沸水、盐和辣椒,猛火收汁。

4.出碟,用一些羊乳干酪和辣椒装饰。完成!

日耳曼肉汤饺

大厨Oliver Steffensky 的日耳曼肉汤饺,来自德国南部的士瓦本。其馅料由猪肉末,牛肉、牛犊肉和培根混合而成。

下面就来介绍制作八人份的日耳曼肉汤饺的方法。

1配料

饺子皮:

一又二分之一杯的面粉

两汤匙的意大利硬质小麦面粉

二分之一茶匙的芥花油

少许蛋清

馅料:

五个蛋清蛋黄分离的鸡蛋,稍微打开

三盎司碎牛肉

三盎司碎牛犊肉

三盎司碎猪肉

一又二分之一盎司的切好培根

四分之一黄洋葱,切好

新鲜碾磨的肉豆蔻,调味用

粗盐、研磨黑椒,调味用

汤底:

一汤匙芥花油

一个小黄洋葱

六杯鸡汤

四分之一杯切好萝卜

四分之一杯切好西芹

四分之一杯切好欧芹

2做法

1.面团:把两种小麦粉都倒进碗里,加入蛋清和芥花油,揉搓成团,桌面撒少许面粉,继续揉搓至面团表面变光滑,保鲜纸包好冷藏一小时。

2.馅料:在大碗里放进所有肉类、剩下的黄洋葱、肉豆蔻、盐、蛋清、胡椒,搅拌混合,做成二分之一的圆尖状放进裱花袋,放到一边。

3.装饰物:八英寸的平底锅中火热油,加入碾磨好的洋葱,直至略焦,大约25分钟,起锅备用。

4.拿出面团,拿掉保鲜纸,切成等量四块,一次处理一块。每一块面团擀成十六分之一英寸厚,切块,放入馅料,开始包饺子,包出大概25个。

5.在大锅里放入6夸脱的水,放入饺子开始煮,煮到饺子浮上水面,大约25分钟。

6.把鸡汤、萝卜、西芹、盐、黑椒和6夸脱的水放进炖锅文火炖3分钟直至蔬菜变软,把饺子分成八个碗装,淋上汤汁、微焦洋葱和西芹装饰,即可食用。

猪肉泡菜锅贴

为了美味的猪肉馅和韩国泡菜,再多工序的饺子也是值得的!

1配料

饺子皮:

两杯饺子面粉

二分之一茶匙的粗盐

四分之三杯热水

馅料:

八盎司的猪肉末

一杯切好泡菜

一汤匙酱油

一又二分之一茶匙的姜末

一又二分之一茶匙香麻油

一又二分之一茶匙绍兴米酒

一又二分之一茶匙的糖

一块蒜瓣,切好

一根大葱,切好

一汤匙玉米粉

三汤匙蔬菜油

蘸酱:

三汤匙老陈醋

两茶匙蒜蓉辣椒酱

一茶匙酱油

二分之一茶匙香麻油

二分之一茶匙糖

2做法

1.面团:把面粉和盐在大碗里混合,加水用木匙羹搅拌到刚好成团,桌面撒粉,把面团扔桌面上搓至光滑,放进大碗,保鲜纸盖住碗口,静置在室温之下至少15分钟。

2.馅料:猪肉、泡菜、香麻油、酱油、姜、米酒、糖、蒜和大葱放进大碗里充分搅拌融合,撒少许玉米粉,继续搅拌,然后保鲜纸盖住碗口,静置在汁液中30分钟。

3.蘸酱:老陈醋、蒜蓉辣椒酱、酱油、香麻油和糖放进大碗,搅拌混合,待用。

4.面团分成四块,桌面撒粉,一次处理一个面团,把面团揉成直径10英寸的圆,大概八分之一英寸厚,切成8份,放在烧烤纸上,整齐放进烤盘,再在每层饺子皮之间都放一些烧烤纸。

5.每次包一个,一汤匙馅料放在饺子皮中间,按传统的方法包起来(有褶皱、新月形那种),把饺子放在备用的烤盘里,盖上厨房纸。

6.一大汤匙油放进锅里预热,文火,分三批炸,炸大概2分钟,炸至金黄色,加入两汤匙水,盖上盖子,蒸4分钟,彻底蒸熟。放到烤盘里保温。配上蘸酱,即可食用。

西伯利亚鸡汤肉饺

娜塔莎大厨经营着一家叫“西伯利亚美食速递”的餐厅,里面有一种用卤水腌制的蘑菇、大葱、圣女果和各种食材炮制而成的肉饺汤。

这个肉饺汤又可以称作“俄罗斯拉面”,同时里面由香麻油和香菜混合而成的酱汁,融合了亚洲和东欧原材料的特点,可以说是斯拉夫美食的缩影。

1配料

饺子皮:

二杯通用面粉(多取少许备用)

一又二分之一汤匙的粗盐(根据口味调整)

一个大鸡蛋

馅料:

两个大鸡蛋

两磅鸡腿(大概4只)

一个中等大小的黄洋葱,粗略切一下

一块蒜瓣,去皮

一片月桂树叶

一磅鸡肉末

一大汤匙切好茴香,多取少许做装饰

一大汤匙切好平叶荷兰芹

一大汤匙切好香菜

一大汤匙切好芫荽

配菜:

新鲜磨制黑椒

溏心蛋两个,切半,装饰

芫荽叶,装饰用

薄切大葱,装饰用

香麻油,装饰用

2做法

1.中碗,面粉和二分之一茶匙的盐混合,面团中间挖个洞,倒入两个鸡蛋和四分之一杯的水,用手指搅拌,然后把面团放在桌上揉搓至光滑。

2.碗上油,面团放进去,保鲜纸封住碗口,冷藏45分钟。

3.备一口4夸脱的的炖锅,放入鸡腿、洋葱、大蒜和月桂树叶,倒入6杯水。煮沸后,收小火慢炖,撇掉浮末,大概45分钟,煮干水,用滤网滤掉固体物质。

4.把剩下的鸡蛋打在一个碗里,然后取两大汤匙放进一个中碗里,把剩下的去掉,倒入一茶匙的盐,鸡肉末,茴香,西芹,香菜和芫荽搅拌混合,放进冰箱待用。

5.桌子撒粉,把面团揉成直径18英寸、八分之一英寸厚的圆,均匀地切出32块,按需要揉搓出形状,开始包饺子。

6.备好一大锅盐水,煮饺子,4-5分钟,直到它们浮起来,分四碗装,浇上汤汁,配上溏心蛋、芫荽叶当装饰,即可食用。

吃货学英文

云吞wonton 

温度 temperature

西芹 celery

芝麻 sesame

酱油 soy sauce

满街都是奶盖茶,我却独爱炭烧珍奶

拥挤的广州三号线上。

湿漉漉的汗酸味连地铁里的强劲空调都抵挡不住,就这么通过密集的空气渗入了王颖的碎花长裙里。

耳边传来那阵陌生又熟悉的报站声,一股莫名的紧张涌上了心头。

今天是王颖的生日,原本打算和男朋友去江边吃顿浪漫的烛光晚餐,但偏偏就在三天前收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

虽然电话没有显示来电人的信息,但仔细一看,王颖便愣住了,迟疑了一下大拇指才不太灵活的按下接听键。

“嘿!知道我是谁吗?”话筒里传来了一把低沉但又轻佻的男声。

“你说呢,当然知道啊。”王颖握着手机,回答得似乎很镇定。

“找你电话,真难。”

“不还是找到了吗?”

“干嘛摆出这样一股爱理不理的腔调?”

“不然呢,你还想我怎样?”

这样一通陌生又熟悉的电话,每一句对答都是这么的尴尬。电话那头是王颖大学里的初恋小威,四年前小威选择跑到异地工作,由于疏于联系,最后两人还是和平分手了。

“我调回来了。”电话里,小威话锋一转,声音忽然变得深沉。

“哦,是吗?恭喜了。”王颖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态度。

“老同学,好久不见,我们吃顿饭吧。刚好周五就是你的生日,就那天怎样?”

面对突然而来的邀约,王颖先是停顿了一下,脑海里一下浮现的是四年前分手后和闺蜜们吐槽过的每一句脏话。

此时,却一句都说不出口。

“嘿,还在吗?”许久都不见应答,小威赶紧呼唤道。

“恩,在的”

“怎样,这么久不见,你就不想叙叙旧啦?”

“有什么好叙的?”

“哎哟,别这样说。就这样吧,周五晚上,就学校西门那家寿司馆,就这么定了,我想死老板的三文鱼了。”

小威熟练地抓住王颖天枰座犹豫不定的弱点,不留反击余地地作出决定并迅速挂了电话。

这两天,王颖一直在胡思乱想,想这一通电话的目的是什么,想如何和闺蜜一起撒谎瞒过男友赴宴,想四年不见的小威是不是和身边朋友一样变成了一个秃头大胖子。

对于这一切的问题,答案也即将在接下来十几分钟后揭晓。

随着人流,王颖踏上月台,从小挎包里掏出手机,借助头顶的灯光对着反光的黑幕整理了一下额头上的刘海,径直地踏上扶手电梯。

出了地铁,已进入黄昏色的天空飘起了细雨。王颖弯腰提起了裙摆,撑着小伞走进来往人流,近乎本能般地拐入熟悉小径,毕业后王颖回学校的次数屈指可数,学校西门外早已物是人非。

走到巷尾,推开寿司馆熟悉的栅门。

“哎哟,美女,好久不见咯。”听到推门声后,光头老板从厨房里拨开帘幕,探出头来招呼道。

“对啊老板,好久不见。”

“两个人?”

“恩,两个人。”

“小威?”

“恩,是他”

“哈,我就知道,还是坐这里吧。”光头老板一边擦了擦里面靠窗的那张桌子,一边指引着王颖就座。

“都好几年没见咯,你俩结婚了吧?”

“呃,没有耶。”王颖尴尬地回答道。

“也不着急,不过也没事,大概也快了。今天吃什么?还是老样子,招牌拼盘来一份?”

“好。”对于光头老板的问题,王颖选择把前半句直接忽略。 

外面的雨势越下越大,老店的木质装修如古老音箱般将滴答声无限放大。

光头老板就把招牌七色寿司拼盘端上来了,甜虾、北极贝、扇贝、三文鱼、吞拿鱼、鱼子、鳗鱼每一样都依旧是那样整齐安分地躺在饭团之上,甚是诱人。

“你终于来了,人家女孩子等你很久了。”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推门声,光头老板又一次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打着眼色招呼道。

随着老板眼睛的方向,王颖回头望去,小威用手拨了拨头发后拍了拍身上的水珠,朝着她所在的方向走过来。

就这短短的几步距离,王颖的一下紧张了起来。转过身,小心脏不断加速,脑海里全是刚才那一眸间小威的模样,时间似乎在他身上只留下了体面和成熟。

“生日快乐,你知道我为你准备了什么吗?”小威一边喘气一边问道。

“什么?”

“你看!”小威从身后掏出了一杯珍珠奶茶放在王颖面前,然后顺势坐下。

“来,尝尝。”

王颖先是一脸的皱眉,完全搞不清状况。狐疑地接过奶茶,掏出吸管戳破那层胶膜,大大地吸了一口。

“这味道熟悉吧!你知道吗,西门对出的那家大卡司现在都不卖炭烧了,都卖那些奶盖什么乱七八糟的了。”

小威满脸嫌弃地描述,王颖则拿起了那杯奶茶,静静地喝着。

那股鲜奶、红茶、焦糖混合的浓郁味道是王颖熟悉不过的,加上这熟悉的环境,桌子上熟悉的食物,还有对面这张熟悉的脸……

似乎一切都回到了四年前的那些夜晚,简单而幸福。

毕业后的王颖,早已忘记这股由添加剂和调味剂混合出来的味道。嚼着满嘴的珍珠,熟悉的甜味充斥着味蕾,似乎也唤醒了读书时期自己对这股人工甜味的热爱,以及那一段段两人同饮一杯的调皮回忆。 

 “嘿,你给我留点啊!”眼看快要见底的奶茶,小威伸手作抗议状。

“对不起,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