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碗野馄饨,然后一起长大

每个城市角落的夜宵,都是这个城市最返璞归真的写照。那些橘色的灯泡底下,聚集的是喧嚣逐渐褪去之后四处寻找温暖的灵魂。

青岛的野馄饨,并不是某一家馄饨店的名字。而是夜间老板推着小车,在小街道上售卖馄饨和烧烤的无名摊位的统称。一个“野”字,倒是有种别有趣味的江湖气。若是在这里有过生活经验的人,由于没有招牌名字,只能依靠着缘分,在夜色降临后的街头慢慢找寻。

大家把车随意地停在路边,找到不必正襟危坐的简单桌椅,坐在视野开阔的马路边,等着老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吃下几口,驱散夜里淡淡的微寒和疲惫。大锅里有长时间熬制过的骨汤做汤底,馄饨里包了虾仁,撒上香葱和香菜,倒一点胡椒面,每一口都是美味。有些白瓷碗因为使用长久,边上有粗糙的豁口,用起来能感受到时间沉淀过的滋味。

大部分的摊位,都有秘制的烤排骨或者炖腔骨,被佐料腌的极入味,端上桌的时候还呲啦呲啦地冒着泡,未入口已是香味扑鼻。人人吃的嘴唇油光满满,深陷在满足里。

在青岛,吃野馄饨的标配是青岛啤酒。从桶里直接倒出的新鲜啤酒,在玻璃扎啤杯里欢乐地溢满雪白泡沫。和几个好朋友热热闹闹的吃烧烤,不锈钢盘子里有足够一晚的丰盛食物,中途碰杯畅饮。就让白日里那些烦恼都随着泡沫一起破碎吧,酒后红红的脸庞看着热闹欢喜。

酒足饭饱回家安睡,然后又是值得期待的一天,尽管它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快乐。

街边的野馄饨,让人们的忧愁在温暖的美味里,有一个倾诉的去处。把那些不愿带回家的幽怨,融化在笑容永远暖心的老板的招呼声中。那是一种家人的亲切,是来自陌生的一份安慰,好味道让人不再感觉孤独。

想起以前在青岛的学生时代,高三的周五晚上,和喜欢的男生一起去吃一顿野馄饨,再也没有比这更少女心的约会了。

那时我们嘴上从不谈爱与恨,未来与梦,可那是我们吃过的最有感情的饭食。

后来我们脱掉肥肥大大永远不合身的校服,穿着得体的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拥挤的城市。我们不再为考试成绩忧愁,却对每个人笑的虚假。

常去的那家野馄饨摊位因为影响城市卫生而被取缔,我们如今只剩怀念。

在浅浅的夜色中,在深深的青春里。

文 / 残小雪
图 / Terry Davis  by 500px

烧烤蘸醋的美味你不懂

M同学还没有变成超贪吃小姐的前任时,我们一起去吃烧烤。我在小碟子里倒上醋,使出吃奶的劲把肉从签上往碟里撸。

这种行为可以体现出,一个吃货为了吃到满意的食物,可以多么单细胞,多么不计代价。

砰的一声,肉和签分别的同时,我也崩了一身的醋和孜然(崩:溅)。

M同学把我鄙视了,他说见过吃毛肚蘸醋的,没见过吃羊肉串也要蘸醋的,直接咬下来吃不好吗?

我把撸下来的肉夹给他一块让他尝尝,他吃了之后说不好吃。

我们两个虽同为处女座,但从习惯到观念有太多不一样。我习惯未雨绸缪他随遇而安,我口味清淡他喜欢川菜。但有一点特别像,都很爱面子,平时大摩擦没有、小摩擦不断。

有一天我说:“咱分手吧”他说:“好,分了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和M分手后,我和L姐姐去吃烧烤。L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从小学开始我就喊她姐。认识快十年,我们一起吃过好多好吃的,但一起撸串还是第一次。

当我俩一人面前一碟醋,然后用筷子往碟里撸肉的时候,我乐了。好像我面前是面镜子,对面的人就是我自己。

我说姐姐你知道吗,M那XX(此处省略东北日常损人用语)说这么吃不好吃。

姐姐说,他真没品位,就是个XX。吃烧烤的精髓就在于这点醋,烤串油这么大,正好解腻。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单吃肉感觉没有味道,蘸了醋之后肉一下变香了。

L姐姐还说,“一开始看你和M还挺有夫妻相的,没想到说分就分了。”

我说:“可能是互相不够在意吧,想想我们那些摩擦,都是些小问题,但两个人都不愿意退一步。比如说有一次我俩出去吃饭,他就点了一个水煮鱼和一个麻辣鸭头。

姐姐当场炸了毛。一番长谈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不是个消停的妹子,有一些事只要作不死,就往死里作,时间长了搞得M同学很累。但从吃品看人品,M同学这样的人不会为别人着想,分了就分了,不可惜。我这么带劲的萌(女)妹(汉)子肯定能找到比他好的(带劲:优秀)。

从小到大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有一个跟我合拍快十年的人一直陪在我身边,还能跟我守着一瓶醋吃烧烤,已经是一大幸事。

干嘛要求一切都圆满呢?

文/超贪吃小姐
图/alpha  CC协议使用

在我家,炒米粉店开的比花儿还茂盛

回忆总是离不了吃。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姑娘,从羊肉串到大盘鸡,从抓饭到烤包子,人生不长,吃的不少,最难割舍的却是一碗炒米粉。

以酱香为主调,米粉粗细、软硬都要适中,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辣度,材料大多是鸡肉或者牛肉配蔬菜的自由组合,炒出的肉油和酱汁挂在一根根粉上,色美味鲜,怎么吃都不会腻。

我成长的城市极小,小到出门看个电影买个车票就像参加了半个同学会。可是这样一个小地方,炒米粉店却开的比花儿还茂盛。

中学附近就有三家离得很近的米粉店,一到放学时间准坐满了穿校服的学生,“鸡炒”、“牛炒”的声音此起彼伏。为了加入他们,我以学习为借口,成功获得了中午不回家吃饭的特权。于是每天中午下课前的五分钟就成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铃声一响,和几个同学飞奔出学校,仿佛即将经历一场战争,不止一次引人侧目。然而也确实是一场战争,并且每次都是一场小小的胜利。

偶尔也能吃到妈妈自己炒的米粉。她会特意起早,去早市买粉,剪好了泡在水里。可惜总是掌握不好米粉的硬度,炒出来的味道也差强人意。我一边笑话她自称大厨,一边兴高采烈挑着肉吃(她总会豪气地拿几乎整只鸡作辅料)。

后来,当我带着对大城市的好奇去了离家几千公里的大学时,我并没意识到,那个城市有宽阔的海,有耀眼的摩天轮,有飞速的动车,却始终找不见一碗我心心念念的炒米粉—这导致每次放假回家,我都必须要先连续吃上一周的米粉才肯罢休。

自从高中毕业,每回去吃米粉,我总是故意错开学生放学时间。我说,是图个安静,可心里又觉得不全是这么回事儿,我不愿意细想。

某天傍晚,回家途中路过学校附近的米粉店,正赶上晚自习前的饭点儿,我下意识向里瞥了一眼,坐满了校服大军。然而下一秒,我便鬼使神差般踏进了店里,径直走到一桌只空着一个座位的桌前坐下来,“老板,鸡炒。”

我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尴尬,却又不好离开,只能低头摆弄手机,祈祷米粉快点上来。同桌的学生三人组却完全不在意我这个陌生人的忽然介入,依然笑嘻嘻的边吃边大声谈论着。

“数学老师总拖堂真烦、班长今天的新发型太帅了、明天放学和隔壁班有篮球赛一起去加油吧、暗恋的男生好像有了喜欢的人怎么办。”

她们表现得旁若无人,我却快要被错觉淹没。我好像又看见曾经那个姑娘,眉开眼笑着和同学吵闹嬉笑、自视清高地对老师不屑一顾、和爸妈争执不休、嚷嚷着要吃炒米粉。

我不敢抬头,害怕自己的红鼻头暴露,匆匆打包离店,天空里晚霞热烈,美到让人睁不开眼。

那之后的第三天,当我坐在去往另一个国家的飞机上时,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影子,俗气的开始伤感。却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那天我会莫名其妙的进去,为什么我又一直不敢进去。

人生路漫漫,吃下去的又何止是一碗炒米粉。

行行重行行,相去千万里。回忆果然是离不了吃的,吃里装着的,也不止是回忆。

文 / 花卷儿不萌
图 / sharonang  CC协议使用

不曾改变的方便面

谁说没有吃过方便面? 当学生党吃腻了食堂的黑暗料理,要换换口味;加班族错过饭点,要赶时间为老板卖命,还要哄饱肚子。至于单身狗没有田螺姑娘做饭,女汉子又不屑于疱厨,唯有方便面,高效快捷,立等可食,老少咸宜。

谁说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居家必备,外出旅行,依然是首选。坐火车时,满车厢那股浓郁的方便面味,经久不散,仿佛是车厢搭配使用的香水。尽管乘务员推着招人厌烦的餐车,一遍遍高喊:“借过,借过,谁要盒饭?”但大家置若罔闻,纷纷从行李中摸出一盒面,打开包装,加料,去开水间加水,小心翼翼穿过人满为患的车厢,端回座位。方圆五步,人手一盒,且品种不一,老坛酸菜,红烧牛肉,小鸡炖蘑菇……于是一股新鲜的方便面味,再度升腾在车厢,久久不散。

尽管谁也没有吃到过包装上那夸张和大块牛肉或鸡腿,但不妨碍或酸或辣的口感刺激味觉,带来一时的畅快淋漓,远非贵而无味的盒饭可比。大长假小长假,那些前不接村后不接店的景点,除了人多,别无它物,食物短少,品质可疑。农家乐饭食更是奇差无比,且宰人没商量。

关键时刻,方便面随身携带,有备无患!最难得是春运之时坐大巴,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手脚早已冰冷麻木。服务区里残雪铺地,寒风四起,餐厅里的饭菜照例是高贵冷艳,没有一丝热气,少人问津,唯有开水处人头攒动,丢弃的方便面空盒堆积如山。抖抖索索,打开一桶面,料调包早已凝固不化,索性撕个口,一同扔进面里,费劲挤到开水处,倒好水,然后找个背风的地方,等待漫长的几分钟:面块在热水里慢慢舒展;调料一点点溶解,变成油花;各种添加剂混合出的香气冉冉飘出,如同魔瓶中冒出的烟雾无比妖饶,诱人心智。

饥饿和寒冷要出身体里伸出手来,拥抱这盒热腾腾的食物。风卷残云之后,肠胃得到安抚,身体微微冒汗,每个地方都被熨过一般妥贴,心满意足地登车而去,熬过剩下的路程。饥饿之时,关于方便面君的种种负面新闻,抛之脑后,尔等的生活就是这样与方便面纠缠不清,爱恨交织。

谁说方便面不上台面?早年,韩剧里的炸鸡啤酒还不是主角,方便面还有一席之地。只因白富美的女主想吃煮方便面,男主灵机一动,带上酒精炉等家什,邀女主来到深夜的小公园,架锅烧水煮面,天寒地冻之时,两人吃那一小锅面,极尽浪漫之能事,自然感动的女主内心如冰雪融化。另一桥段是,高富帅的男主悄悄潜进草根女主的家里,两人一起煮面,女主突然吃到了打在面里的荷包蛋,兴奋的如同小孩子,令男主油然而生怜爱之心。遂择日把女主带到自家开的法国餐厅,共享烛光晚餐。此刻,方便面君又做了美食界的备胎,成全无数男女。

有谁没有经历这样的夜晚?窗外滴水成冰、北风嘶吼,或雨雪交加、寒意侵人。饥饿之余扫荡厨房,竟然还有包方便面,再搜刮出其它食品,欣欣然炮制一顿宵夜:搭配一枚煎蛋,两片火腿,三五片西红柿,若干绿叶菜,简直是一款方便面的豪华版。于是,在这寒冷的深夜,细细品尝一碗热腾腾泡面的滋味,感受它带来的温度和舌尖上的快感,用它治愈生活中的种种不快……

寻常的食物之所以迷人,也许是因为它除了有味道之外,还有温度的原因吧。          

文 / 芙蓉秋江
图 / Pigamitha Dimar  from  tumblr

火鸡肉馅云吞

澳洲超市鲜肉专柜,多是分类明细,包装卫生,齐整陈列于 5℃的开放式冷藏柜中,顾客一目了然,取购方便。标签更是详明,每公斤多少钱,该盒重量多少,单价如何,有的甚至附上菜谱几款。

今天,忘了从急冻柜取鱼、肉解冻。我很抗拒将急冻肉类浸水中解冻,喜置室温自然解冻,其实真正解冻应置冰箱冷藏柜十二小时以上,悉尼近来冷得很,室温10℃左右,也正合适。

走进超市,排列齐整盒装火鸡肉碎跳入眼帘,每盒500克,$5.99每盒,买二盒打折,只需$9.00 ,省三元即是赚三元,合算!火鸡,在西方饮食中,是圣诞大餐的主角。美国则有感恩节,放生一对雌雄火鸡的习俗,赦免牠们免受人类刀叉之痛。每只通常重七、八公斤,除圣诞期间,鮮有整只出售的。以前买过火鸡腿,每个足有一公斤,切骨取肉,骨似爵士鼓的鼓槌那么粗。别看个头大,肉倒是不粗糙,腌好酱料,BBQ烤起,香喷喷,肉含脂肪少,很好的嚼劲,不柴不韧。

我煮食的偏好,看家中冰箱有什么,临时临急改变主意是时常的。正酝酿来个火鸡肉碎青葱煎蛋饼,见桌上有水发云耳,冰箱中有云吞皮,一包金针菇。包云吞!主意已定。男人做饭,不太婆婆妈妈的,不去算计六十张云吞皮要多少馅够包的。一盒500克火鸡肉剁碎,一大抓云耳切碎,云耳富含植物性胶质,虽不及木耳咬起般爽脆,但胜在粘胶多,正能弥补火鸡肉碎脂肪少,拌起来顺滑些,不会干巴硬实。

调味,盐、鱼露、一点糖、胡椒粉,切些葱花,略拌入味。最后入二匙食油和几滴香麻油,油应最后下,味入馅后油包裏着。我不大喜用鸡粉,味精更是家中不备已久。顺时针搅个天昏地暗,目的是馅料在搅拌过程,空气进入,煮时膨胀,吃来松嫩。包,不太讲究章法,最要紧捏合紧密,团结在中央。大女将外出就餐,二女在餐厅做兼职,有工作餐。剩儿子与我们,六十粒够三人一餐的。

一大深锅,水七分深,煮沸,少许盐,几滴油,分批下云吞,因馅中水份、空气多,已不是硬实的肉碎,浮起即熟。同时间,另一锅,煮开水,盐、鱼露调味,滴些油,下金针菇,滚起,熄火。已熟云吞入碗,舀起金针菇汤入云吞,开餐。清香可口,大家全然不知云吞包的不是猪肉馅,只知肉嫩柔顺、清香,别有风味。

在这寒冷冬天,暖暖一围,嚼咬着滑柔火鸡肉馅云吞,就一口清汤,伴几条脆口又滑潺潺的金针菇。想想,有时候,自己就地取材,灵活变通,“创意”地煮顿饭糊弄家人,他们还不明就里被蒙着。其实,只要食材新鲜,调味不偏不倚,出差错的机率不高的,相信我!

这时,大女约好外出就餐的男朋友到达,客气问他要试吗?舀来六粒一小碗,片刻见碗底,又盛多几粒,看来他是想外出就餐时省点钱的。也对,半工半读的大学生,能省则省。

忘了交代,准备的云吞馅还真剩下一大团,打几个鸡蛋,煎成一大盘,煮些白饭,正好明天带去午餐。简单的很惬意,美味何需太奢华!

文 / 周伯沃
图 / Haroon Sheikh  from  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