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云南的菌菇,就不算真的去过云南

我生在甘肃,甘肃雨水较少,因此菌子不多,日常所食用的多是人工培育,甘肃谓之蘑菇,味带土腥味,且含水汽,自此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

后来读书到昆明,才知以前吃的,在此地称作人工菌,其滋味相比自然生长的菌子,逊色不少。

起初不相信,直到同学带去吃过一次鸡枞菌,从此以后再不做他想。听云南本地同学说,鸡枞有菌中之王之说,其鲜美无与伦比。据称其做法也多种多样,加肉同炒、下油锅炸干,加上作料可称绝美。

我当时吃的,是后一种,一大袋鸡枞,用牙刷刷净菌盖中的泥沙,大锅油烧热,下鸡枞,油变为奶白色,稍候,待油恢复清澈捞出沥干。盛入碗中,洒单山蘸水,取食,鲜、香、麻、辣,一大碗鸡枞,顷刻而尽。据同学说,此次的鸡枞菌盖已开,其鲜未到极致,来年雨季,早点下手,其味更胜一筹,但之后毕业,星云流散,同学已多日不见,鸡枞也只在脑海中做想。

鸡枞鲜美,但云南最为推崇的菌子,乃是另一种——干巴菌。言说尤为美味,但因其价昂,常人难以购买,往往当做礼品送人,因此在云南本地,干巴菌号称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说得令人神往,但一直无缘。

除了唯一的一次,那是读书时期,得一位学校老师照顾,在中秋节去他家吃饭。我当时多是在食堂吃饭,听闻有此好事,立马应允。而那日餐桌之上,便有干巴菌。

云南人言,干巴菌其貌不扬,价昂之外,烹调很是费时,因其生长地方特殊,且形如牛粪,软趴趴一大坨,草叶、沙土……各种东西都可能附着,因此需要花大量时间择洗,以清除其泥污。

老师家中有一老人,曾经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四川人,毕业分配到了昆明,在昆明生活了四十年,养育了一双儿女,这位老师正是他的乘龙快婿。老人退休之后,无事可做,唯爱肴馔,因此在女儿家里,专治菜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老人左足微跛,走路甚缓,连带的性子也缓慢许多,这盘干巴菌,乃至整桌菜肴,都是他所调理出来的。

饮食间,老人十分热情,连连布菜、推让,指着那碗黑乎乎的东西,说是干巴菌,心中欣喜,一筷入口,如同干柴,并无任何清香,反倒不如那盆板栗烧肉,至此不再伸筷。盖是其时年少,只爱腥膻,不懂清香。

云南本地菌子数不胜数,每到雨季,菜市之中,满目皆是各种菌子,但我生性怠懒,且久居宿舍,无法“洗手作羹汤”,自然也少了吃遍云南诸“菌”的机会,只此两样,也是因缘际会,才得膏馋吻。

但云南关于菌子的事情切也听说不少,每到雨季,菌子上市,本地人食指大动,趋之若鹜,因此中毒之人不少,据同学说,中毒之后各种症状皆有,平常头脑昏沉无法工作者有;更有甚者,出现幻觉,眼前有各种幻象飞舞。

因此,每到雨季,昆明医院之中,总有因食菌子中毒的,甚至因为中毒人数太多,政府有发出通告,告诫市民食用菌子,小心中毒。曾听同学言,吃菌子中毒的,皆是在烹食之时,未加入青蒜。我无此经历,不知真假,但青蒜能解毒,却是知晓的。如此想来,每到雨季,政府不单要发公文,更应该发青蒜了。

文/ 极目北望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