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一勺古长安的水,请你吃一碗陕西的面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我有个老同事,陕西人,每次跟他吃饭问选什么,他都想想后说要不还是吃面吧。于是我陪他,从深圳到广州到北京,吃了不知道多少碗面。

任青青,陕师大文学院学生。同时拥有了文字功底和对面的热爱这两种元素,于是,江湖的面,终于在她笔下生辉了。

今夜,就陪深夜君吃面吧。

——深夜君

- 正文 -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斜倚在崖边的土山寨,或许有美女荡一室春风,抑或有美酒醉笙歌唱晚,可惜都比不上一碗汤饼,锁紧了黄庭坚游弋山水的诗心。

汤饼,是汉时长安人对面条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今之热汤儿面,即古之‘汤饼’也。所以如今小儿洗三下面,古谓之‘汤饼会’。”喜得贵子也称“汤饼之喜”。中国人吃面的传统和中国建国的历史一样久远,经朝历代,面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里割舍不掉的情怀。感觉老去的只是岁月,而象征和谐与长寿的面条,依旧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唐朝时,长安女子杜秋娘面对情郎,只会作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简单的情话让后人解出不少歧义,如果她当年煮一碗面条以寄柔情,怕就不会生出这许多误解。而现在,古长安变成今西安,陕西人用巧思和巧手,将千年面食,盈盈织出一碗江湖。

biangbiang面,由面条拉扯中面击砧板biangbiang作响而得名。这是我心目中西安最霸气的面食。宽如裤带的面条,用力摔在砧板上,左一手长虹破日,右一手狂杀荡天,一甩,是八百里秦川,一扯,出十三朝豪情。长筷加起银练,阔勺浇出金汤。油泼辣子你尽管来,花生葱米你切莫走。我大嘴一张,咥个昏天黑地。真真是霸气! 

臊子面,是最善交际的面,从西周诞生,浩浩荡荡已有三千年历史。臊子为何?传统的以大肉丁为本,而今经过西安人的代代尝试,已经包罗万象,臊之大成。肉臊子素臊子荤素搭配臊子,喜欢什么加什么。臊子二字前加括弧,陕西人能填个百家姓出来。细面二两,盈盈飞入碗中,鸡肉牛肉芹菜菠菜青椒红椒豆干香干炒蛋卤蛋土豆黄豆胡萝卜青萝卜油泼辣子老成醋……浇一勺高汤,丢一把葱花。热气腾腾,面香阵阵,一碗臊子面,就是一碗江湖。

晋时,束晳作《饼赋》,云:“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一强似秋练,一弱似春绵,不就说的是裤带面和臊子面吗?

陕西人吃面,吃成了一门学问,吃出了一种面与人与情集大成的江湖大佬的地位。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各色面馆林立街旁。裤带面臊子面软面扯面捞面荞面炒面烩面饸烙面油泼面蘸水面大刀面摆汤面疙瘩面龙须面酸汤面腊八面梆梆面剪刀面箸头面浆水面面面面……吃的轰轰烈烈,做的千奇百怪,一碗面粉相逢一个民族的蕙质兰心,便是水与面与心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其他省份的人也吃面,且每个省也有自己的特色面食为美食文化加持。例如上海的阳春面杭州的片儿川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担担面重庆的小面河南的烩面等等,但在陕西人疯狂地吃面疯狂地创造面的对比下,这些只能算是闲情铺开时的雅致。

盛一勺古长安的水,和一团面粉精工细作。水入银面,七分擀成了劲道,剩下的三分刻成刀功,高汤没入,便是一碗江湖。

人生如面,经得起开水的浸泡,才能根根绵软,事事随心。

文 / 任青青

图片 / 任青青

BGM / No one else like you-Adam Levine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