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一起去茶餐厅“叹下午茶”吧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提起香港,很多人脑海里会想到香港的快节奏生活,而与之抗衡的,便是能慢悠悠喝杯奶茶,吃个菠萝油的茶餐厅了。

压在玻璃桌下的菜单,从奶油西多士到意大利面,从叉烧通粉到火腿奄列,从西式咖啡到丝袜奶茶,小小的餐厅,能包容的食物却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顾客不管是西装革履,还是T恤拖鞋,都在热闹的茶餐厅里融为一体,褪下严肃坚硬的外壳,共同展示出真实的香港。

今天让我们跟随在云上唱歌的脚步去体会一下香港茶餐厅文化。

——深夜君

- 正文 -

去香港的人,往往很容易被路边摊前大排长龙的热闹喧嚣所吸引,那里有好吃的虾丸、各式串烧等,甚至连寻常的蔬菜在明亮的暖色灯光下都显得分外诱人,让人有时明明不是很饿却也不由自主地迈步过去加入那拥挤之中。十字路口的街边拐角处总有鲜榨果汁摊子,橙汁、西瓜汁、胡萝卜汁……都是些会让人轻易就生出细碎幸福感的东西,算是在香港繁忙生活中一点慰藉。

 

只是有些遗憾和可惜,很多以前受欢迎的小档铺、铁皮屋的小吃摊子,在我们到来之前就因为道路环境建设的关系而消失,无缘得见了。算起来,香港最有意思的便是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餐厅文化了。茶餐厅是另一种华洋混杂的所在,它们和那些门外时常挂着一两只整烧猪的烧味店一起,雕刻出我们对香港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去香港,是出差,那时候参加某上市公司的新闻发布会,采访结束后,约上在香港读书的同学,那时他才来香港不到半年时间,一起走在路上,我们有大半的时间是靠直觉蒙着来的,以至于日后回忆起来,他总是懊恼的说,“那个时候还没完全熟,听不懂粤语,你要是能再来就好了,我一定带你好好玩和吃!”

 

可惜等我再来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一年书回去了。那是第一次与香港面对面相逢,每一条街道都是新鲜又神秘的,就连夜晚突如其来的小雨也在橙黄色的路灯下闪烁着美妙的光。

 

我都快不记得了,到底是在铜锣湾、旺角还是在尖沙咀,十月的天气,没有半点入秋的影子,依然燥热,午后两三点,天高云淡的,正是下午茶时间,在繁华的街道上逛得实在累了,就随意拐进没什么人车也很少的小街,两旁的楼宇把整条街道都罩在阴影里,没那么晒,顿时轻松不少,走到第一家能坐下的地方,就是一间茶餐厅。也许是太饿的时候到嘴的每一样东西都无与伦比的好吃,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在那里吃到了迄今为止最棒的牛腩粉,喝到了最香浓润滑的丝袜奶茶。

 

大概或者也许,我就是从那个时候爱上香港茶餐厅的,我越发喜欢这里的市井气,喜欢在坐在里面喝着冻柠茶看底层而真实的香港,好像自己是潜到了某个寻常人家的饭厅里一样,听他们大小声的闲谈、抱怨。

 

出差住的酒店环境不好,寸土寸金的香港,肩擦肩人挤人,似乎就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住的酒店的一层商铺中有好几间茶餐厅和烧味店,真的像是附近居民的饭厅一样,那些说话有些粗声粗气的阿姐阿伯,因为常年稳定的在这里工作而与来的客人们分外熟络,招呼客人甚至是叫着名字的,也会摸摸小朋友们的头,问问返学(上学)乖不乖,夸夸他们“已经大个仔了”。

 

客人们坐定之后,便自然的聊着天,看着吊在空中的电视里播放的连续剧、新闻或足球。这些茶餐厅的阿姐阿伯大多数都没什么耐性,但也不至于让你生气,有时候会皱着眉说,“没选好就别叫我过来,现在这么多人好忙的”。但同时也会热心的告诉你,“今天的XX鱼好新鲜的,要不要试下?”“我们家的牛腩面最好吃,选不出可以试下这个。”

在香港的茶餐厅里,可以吃到最普通的炒饭、炒面、河粉、米线,也可以吃到意粉、三文治、牛扒,以及那些港英时代遗留下的最富有中外合并气质的食物,比如黑椒牛肉炒意粉,再加上许多香港人自创的港式快餐,也就让茶餐厅里的选择变得多样而有趣起来。

 

总觉得,像那样开了几十年,始终占据着街道拐角,连装修都没怎么变过的小食肆、茶餐厅,应该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吧,对周遭的人来说,它已经不仅仅就是个吃饭的地方了,而是变成一个几乎等同于家的标志,会让人在忙碌一天后、夜归时,只远远看见玻璃窗里亮着的灯,便生出被守候的,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永远也无法替代。

文 / 在云上唱歌

图片 / 百度图片、花瓣网、图虫网

BGM / 当年情 – 张国荣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