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陪妈妈去的菜市场么?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买菜,听着卖菜阿姨的叫卖声,肉档大叔磨刀霍霍的声音,还有街坊邻里讨价还价的声音,映着橙黄色的暖光,心里就莫名生出一种异样的温暖。

后来我读过一本书,作者在菜市场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用他们的故事,道出了人生百态。我们竟然在这片泥泞中,遇见了人生的华彩。

再后来,在大城市中习惯了超市里,摆放整齐的冰冷食材。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生活变得没有惊喜了,终究就是缺了一点什么。

今天深夜君带来一个故事,关于菜市场。

——深夜君

                                                                             

- 正文 -

最爱的地方之一,是清晨小区的菜场。菜场占一条小街,不过一二百米。

 

小街的第一家,是一个年轻小伙开的金锣冷鲜肉,店面很小,价格适中,质量却很让人放心,因此吸引了不少人。

去年冬天,小区里的大叔大妈,排了长长的队在那腌制香肠腊肉。如果不是奶奶在家已经腌好,也许我会买上十斤。

 

***

五花肉的绝妙百搭

五花肉比瘦肉好吃,是最近才有的觉悟。

 

瘦肉精纯,蔬菜大多不愿和它搭配。将瘦肉细细剁碎,放些红枸杞,一锅清汤隔水炖两小时。小时候,这种吃法较奢侈,一年难得吃上几次,十分适合头疼脑热之后的补充营养。

 

有时也放两个鸡蛋进去,七八成熟的蛋黄,用筷子捅破,流进肉香包裹的浓汤,这碗鸡蛋瘦肉汤就是童年的味道。

 

相比之下,五花肉适合扮演的角色就太多了。

 

挑好五花肉,再去隔壁菜摊买三颗红椒,厨房里就能煸出一盘香气浓郁的红椒五花肉。重油大火,一勺二锅头,怕锅底烧焦,请撒点清水,继续翻炒,等待出锅。

 

这时候,红椒的辣味和五花的焦香,弥漫在厨房每个角落,是热爱小酌吃货的福音。

 

木耳炒肉,用的也是五花。优质的木耳,抓一小把,开水泡上,膨胀后的木耳像妖艳的大花。

瘦肉切片,蒜姜葱切碎。锅中热油,爆香蒜姜葱,再倒入腌制好的肉片翻炒至变色,再倒入木耳翻炒。因为互相入味,很适合下饭。每次胃口不好的时候,都会炒上一盘。

 

***

何以解忧,唯有吃鱼

武汉的“江湖地位”,让买鱼、吃鱼成为江城市民的日常。

 

早晨的鱼摊总是菜场最热闹的地方,常见的鱼有鳊鱼、喜头、花鲢、草鱼,都在每斤十元以内,和部分蔬菜价格相当,一条十元的鳊鱼大约有一斤四两重,“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如今说的是这种鳊鱼。

 

买鱼却不能往前走了。菜场前面那个鱼摊顾客虽多,我还是喜欢楼下那家。

 

鱼摊主人是位大叔,夫人和孩子都在身边,下班回家的路上,总能看见大叔的夫人用简易煤气灶烧饭,孩子则趴在小凳上写作业。“要么鱼啊?”听大叔的口音,应该来自武汉周边的某个乡村。

 

周末的时候,去大叔家买鱼,如果生意不忙,他十分愿意和你攀谈几句。一来二去,算混熟了。上班有快递来,也会让大叔帮忙领下。下了班顺路去取,并不会让我多买条鱼。

 

菜场里的人情总能给生活增添点美好。

 

大叔的鱼摊除这四种鱼之外,还有更好吃的“江鲜”——鲈鱼。二十五元买一条一斤半的鲈鱼,配上大葱、姜丝、小红辣椒,起锅之后浇上一点蒸鱼豉油,味道十分鲜美。

 

武汉吃鲈鱼十分方便。除鲈鱼之外,还有更美味的鳜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入诗的鱼,价格自然也不便宜。鳜鱼每斤四十左右,下班回来,三十一斤也买过,八两的鳜鱼算大的,一次买两条,二人吃正好。

 

大叔的摊子鳜鱼也有,但我还是会去菜场深处,常年供应基围虾、鲈鱼、鳜鱼、黄鳝、大闸蟹的那一家。水质干净,鱼也鲜嫩,不过价格贵了不少。和鲈鱼的做法一样,这样的美味清蒸最好。

 

正常的鱼吃得多些,也有像江鲶、鮰鱼、黄鳝等“非正常鱼类”,偶尔买来打打牙祭。

 

黄鳝味道鲜美,红烧最佳,买它们的时候,“杀鱼现场”不能看,因为太过残忍,所以只做过一次,就远之于庖厨了;

 

鮰鱼也红烧,但做法似乎不太一样,上次做它,是用焖锅法,并没有很成功;

 

江鲶粉丝,算是最喜欢做的一道菜了,从江西老家奶奶的厨房学来,回到武汉卖弄过几次,评价似乎不低;

 

盐水煮基围虾,吃得次数也不少;

 

清蒸大闸蟹,季节到了必要吃上几回。

 

***

吃肉虽好,蔬菜也不能少

往小街里面走,蔬菜摊约有十几家,有一家是经常去的。老板和老板娘面相实在,价格也实在,菜摊门口有个大竹筐,每天早晨往筐里一瞧,就知当季蔬菜是什么。

 

最爱吃的就是竹筐里的四季小青菜,价格三元每斤,就着蒜瓣清炒,无需加水,只放一点点盐,味道就很清香。

 

也会经常去他们家买芍,就是老家江西说的番薯,北方说的地瓜。武汉人喜欢说芍,大约是傻的意思,但如果是关系亲密的人说出来,就有一种疼爱的语气在里面。

 

芍的价格两元至三元每斤不等,最好吃的红安芍,在小街菜场是没有卖的,不过没有关系,对于从小爱吃地瓜的我来说,只要是芍就行。

 

除了青菜和芍,还在她家买过甜豆、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以及冬笋。冬笋是在春天上市,价格和肉相当,冬笋炒五花,切两颗红椒,便是绝配。

 

有一道“腌笃鲜”,自己对着菜谱做了一次,冬笋、腊肉、鲜肉、姜片,放两碗水炖上,汤色极清,出来的味道极鲜,江浙人饮食比内陆精致,由此也见一斑。

武汉人就不爱这样炖汤,他们喜欢大筒子骨、九孔莲藕,配上姜块,每到冬季来临,家家户户都喜欢这一锅排骨藕汤,混浊、浓郁,骨肉烂炖如丝,莲藕粉糯可口,冬天喝一碗,再冷也不觉得。

 

天冷了,钻进写满人间百态的菜市场里,生活温暖的样子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文 / 谢大胖紫

图片 / 百度图片、花瓣网

BGM / loving you-程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美食故事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