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锅贴四月天

锅贴,是一种极其平凡的街边小吃,上不了华丽的宴会,入不了精美的菜谱。然而,锅贴平实与焦香,的确称得上食中之美。

恰逢春暖风轻。在九江出差、访友。工作之余,随意走走,来到了紧邻湖畔的大街上。夜晚的九江,细雨霏霏,空气格外清爽。沿着甘棠湖漫步,湖水映着灯光。雨已经停了。四下悄然无声。恬静,也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听不见,却缓缓地,如画一样,在湖面上徜徉。

远远地,灯光里弥漫出那种熟悉的焦香味道,像一闪一闪的灯火,引诱着我这个任凭心绪放牧的异乡人。寻着香味找去,在一个巷子口的小店里,两个大炉子顶着两口磨盘大的饼铛里,正要出锅的锅贴,迸发出十足的欢腾,香气把盖子顶得像个皮球一样。

掌锅大嫂,把一头乌发盘起,发鬓里优雅地插着一枚玉簪。她对我笑笑,热情地吆喝坐下。递上一杯热茶,随后问道:“饿了吧?没人能挡得住我这鲜肉锅贴的诱惑。来半斤尝尝?”

大嫂早已看透我垂涎欲滴的心思,她小盛三两,一十六颗。“咦?不是一两五个噻?”。“对呀,咯不是加上一个,凑成十六,祝你一路顺溜噻”。大嫂真是古道热心肠之人。

一口咬出个脆响儿的锅贴,瞬间释放出葱、姜、胡椒、豉油,和着香芹和肉糜烤熟出油的鲜汁和肉丸儿,服帖而温顺地在游离在舌尖、嘴膛里,让人一下子忘却劳作的辛苦,觉得自己活得真的好快意、好幸福。第一口,似乎碰撞到游侠的刀剑,再一口,仿佛依偎着婆姨的胸脯。在雨夜的这个恬静的街角,只听得到饼铛上那热烈的滋滋声,和我嘴里发出的快活的咀嚼声,我忘情地吃着,沉浸在简朴、随性的畅意中。

大嫂给我将另外的二两装在纸盒里,浇上醋汁。离开小店,沿着堤岸走着,我左手端着盒里的锅贴,右手攥着一双筷子。在湖畔婀娜成林的梧桐树下,随着月光投下的婆娑树影,我夹一个锅贴,嘬一口肉汁,走几步路,看一眼湖光月色。这算得上最最尽兴的锅贴大宴了。

锅贴,宋代就有了。先是宫廷的小吃,渐渐流传到了民间市井。北宋时期,锅贴在京都汴梁、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随着宋朝政权南移,皇亲贵族将这一特色小吃带入江浙一带。开封的锅贴承传了宋代的精良,著名的“小街锅贴”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美的锅贴,造型靓丽,灌汤利口,焦脆软香。胶东锅贴、大连锅贴、金陵锅贴、九江锅贴,这些随着族群迁徙而遍布大江南北、门派林立的美食,在人文和时空的流觞中,演绎出千姿百态,或临街棚铺、或走街串巷、或庙会社火。色泽黄白,底酥肉鲜。

锅贴的原料很简单。主要是面粉、肉馅、菜蔬、盐、酱油、黄酒、胡椒五香、葱姜末、香油、烹调油、清水。肉馅里放入葱姜末、盐和胡椒五香、酱油、鸡精和黄酒,倒入适量香油。菜蔬放在上面,一定要待包锅贴的时候再搅拌,才保有清新的香味。面团搓成条,揪成面剂子按扁。擀成薄皮。皮上放肉馅,用手捏牢,两端要露出馅料,就成了锅贴的形状。饼铛着油,锅贴紧凑地布阵。盖好锅盖煎制。片刻,烹少量清水,续煎。稍许,再次烹入少量清水,静待水份耗净便可出锅、五连一铲码盘,个个挺立,如同被检阅的士兵。

锅贴在舌尖上化作历史的沉香,历史仿佛活了一样,在梧桐树叶的摇迤中,影影绰绰地走来。九江,匡庐拥翠,物阜民淳。打开九江的历史画卷,百年同文中学,如同挂满帆棹,从甘棠之滨启航,在湖面上缓缓驶向长江惊涛。

同文中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分别于1867年和1873年创办的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1951年合并为“省立浔阳中学”,后更名“九江市二中”,2002年恢复“同文中学”校名。至今已历150年。同文中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相融,栉风沐雨,铁肩担当道义。八年抗战、流离千里,辗转至四川壁山办学,投身于民族救亡。传递着坚韧不朽的"赣北文化的摇篮"之精神。 同文学子人才辈出,从革命家饶漱石、方志敏,到科学家石美玉、杨叔子;一代代同文学子,把"读好书、做好人","欲成才、先成人"的校训薪火承传。

我的挚友,现任同文中学校长胡德喜先生,我尊称他德公,在九江是一位学贯中西、修身立德、德高望重的人物,深受学生与家长的爱戴与信任。他的身边,团结着许多像李青书记,冷副校长这样的精英人物,形成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团队。这次我来同文中学,是应德公之邀,第三次来“同文世纪讲堂”给同学们演讲,题目是“国际视野 专业精神 人文情怀”。前一晚,演讲之余,德公答谢,盛邀我并由李书记、冷副校长等老朋友在九江凤凰楼一聚。适逢人间四月天,云烟交错细雨点,江上帆影凭天系,春暖风轻草芊芊。

站在凤凰楼上,凭窗远眺,赣北河山,星云灿烂。历史的瞬间,像疾风掠过江面。这里有三国时的周瑜点将台、宋江题反诗的洵阳楼、江洲刺史白鹭先生、王勃落霞孤鹜之情怀。酒酣之时,即兴以典故入诗,纵情人生之乐。快哉。

「九江寄怀」

甘棠湖静
潋波隐去了身影
水畔树青
枝叶偃息了萧声
临窗一望
疾疾鼓点鸣
公瑾点将烟水亭
江洲有白鹭
洵阳问朝廷
自古英雄天下情
何乐识德公
酒正浓
落霞染天穹
话正通
孤鹜掠长空
春意正暖
步履方从容

四月的九江,庐山脚下,一片苍琮。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九江庐山大林寺时,曾为这晚到的春天感怀,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物风侯,九江与平地聚落不同。平原地区的花大多数在四月就差不多凋谢了,而此时,山地的桃花才刚刚绽放。生命像火一样,充满了厚积薄发的力量。

四月是美好的,给人以花一般的希望。四月是深情的,给人以酒一样的甘醇。林徽因在她的【人间四月天】里这样写到: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换。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里赶脚的人们,沐浴着春风,怀揣着希望,心里有来自家人和朋友暖暖的亲情和祝福,即使再辛苦,吃上一盘这迸发着生命之火的锅贴,好像充了电一样,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锅贴,带着生活里艰辛、平实而欣然的味道,在这滋滋作响的饼铛上,恣意地舞蹈着。再把喷香的缕缕烟雾飘进这夜深小街里。飘进赶脚人的心里。飘进亲人们的心里。

文/吕博士
图/focus on aperture  循CC协议使用

“九江锅贴四月天”的一个回复

陈韬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