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馄饨配油条,早餐才要接地气

闲散的春日周末,买了高铁票从北京到天津闲逛。便捷的交通让两个城市的穿梭仅像是多换乘了一次地铁,包里装了一本书,读几页,吃了一个苹果,广播里已经出现拿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的提醒。

越是离的近,似乎越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总相信欣赏来日方长,却从不记得认真的看上几眼。就好像是家门口那家人气火爆,每次路过说要尝一尝却从未走进过的小饭馆。

大学的时光统统在天津度过,可如今它与我,依旧是个陌生的城市。约了许久未见的朋友,下午在五大道看老式的建筑,晚上在海河边观赏迷离的夜景,河边断断续续的有广场舞的团队,让这氛围多了些奇怪的背景音乐。

借住在朋友家,睡前散漫的聊着天。忽然说,第二天的早饭,要去吃一些接地气的味道。她边思考着,边丢出多个选项来给我做选择。

好像那些种类多样的早点,哪怕再多出一周也不能尽情享用。第二天早早醒来,在小区外面的煎饼摊买了地道的煎饼果子,绿豆面的煎饼,夹了炸的酥脆金黄的果箅儿,咬一口,粮食的香气混着鸡蛋香,在刷了薄薄一层的酱料里浓郁的散发出来。

装在牛皮纸袋里,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趁热把半个全部吃光。听司机师傅讲着旧时早点的回忆,朋友和他说起那种用大铁锅熬煮的原味豆浆,和如今街边豆浆粉冲兑的千差万别。

到附近的一家老店,据说经营了有二十多年。到这里用餐的,多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朋友跟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家馄饨的介绍,用真正的骨汤熬的汤底,付了款现场下锅煮,等候的时间能看见师傅用大漏勺往外捞骨渣。只是想想那场面,就知道纯白的滚烫汤底里浓浓的都是真心实意。

馄饨上桌,装在大碗里,新鲜蒸汽忙不迭的往上冒。配了紫菜,还飞了一个蛋花,香味扑鼻。用瓷勺子捞起一个小馄饨,急促的把它吹凉,咬下一半,看到里面纯正扎实的肉馅,入口味美弹牙。吃馄饨的当中,舀着汤来喝,别有一番滋味。

多买了一根油条,有些凉了,撕成小段泡在热汤里,等它吸饱了热汤变软再吃,又是一种鲜活的滋味。好像那精心熬煮过的骨汤,让丧失了活力的冷油条又重新活起来了似的,博得了味蕾的宠爱。

一块钱一碗的豆浆,果真喝的出旧时古朴的味道,不是现代社会的速食产物,带着有诚意的醇香。

环顾四周,不少人也来这里吃拉面,据说是人气火爆,朋友说如今中午想要来这里吃拉面,甚至甘愿排队等待一个小时。餐厅的墙上摆放着诉说历史的老照片,老时爱钓鱼的天津人,常常会在钓鱼结束后,骑着自行车来这里吃拉面。那时还是小小的店面,桌椅不够,就端着碗站在外面吃。

真是遗憾,没能一次饱览这里的美味。

也好,意犹未尽,给下一次的嘴馋留个借口。

文/残小雪
图/Parimal Satyal  循CC协议使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