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今天纯粹说吃这件事,但本人极少下厨房,再则出自贫民家庭,也没吃过啥山珍海味,更有是个不喜应酬的女子,因而对于吃,怎样吃,吃什么,滋味如何,都不能细细为读者道来。
近来在看《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文采虽不太好,但对于大多数的从古至的能数得上的一些名人,都有涵盖。从吃的一面,可以看到名人生活的一面。我承认,买这样一本书回来,纯粹是出于对于名人或者非名人生活的好奇。
在作者们历数的几十位名人里,最佩服者是张翰,西晋人氏。因秋风起,思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来。竟然连官儿也不与皇帝老儿相辞,驾车回江苏吴县去了。听说他任大司马东曹掾,本人不解,上网查得半解,说是类似于丞相的职位。他却轻盈卸去。
张翰如此,我也作过他想,首先他自然是不缺钱的,能养得了家,不然也不至于如此轻便即走。二则,即便是有钱的丞相,如他者,五千年竟只此一人。因此,不管是何种猜想,都是对他的不敬。“不在官位,而在随心适志的闲淡生活”是个高尚的追求,不去追者,大都是其人本无此慧根。而羡慕其如此潇洒者,则是有心无胆不说,贪恋权钱自是明摆在眼前的。
书中吃者还有一人便是谭延闿其人了,会吃,讲究吃,会做,做出来的吃食可口儿。再者便是蒋氏夫妇,鲁迅其人者,虽不大会做,在吃上的所求也不甚多,但追求精致却是好的。老舍也是我所最敬者,下小馆子,该与得张翰“莼羹鲈脍”有的一拼。吃得自在,吃得闲适,并能吃饱食,自然是在“小馆儿”才好些。
至于一些皇帝的吃食,却不敢恭维了。一是那是一种讲排场,二者把吃饭也制作出一种规矩来,三则浪费奢侈之态让人嗤鼻。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所言,倒是非常赞同,在吃这件事儿上,值得下功夫,也值得用时间有心思去琢磨。
当然大多数的有钱人家里,吃饭就是一件讲究艺术的活儿,请厨作大花工夫煮粥炒菜是常有的事儿。我等平常人家,无三厨六作,即便是于时间上,也给工厂的老板剥去不少。一日工作下来,时间所剩无多,吃喝成了喂饱肚子一种生理需要,不讲究色香味,只讲究,量多还是量少,能不能喂得饱现时受饿的肚子。
对于应酬上的吃事儿,则皆不可作为“吃事”排在一起。国人吃饭是大事,凡事皆放在饭局上解决。那对于吃这件事不但淡化,而简直是浪费,食物的浪费,以及对厨师的不尊重。
一个人吃饭时,也可以下点儿小功夫,把一个人的食量安排好,再用心去做,精致是必然的追求,而下功夫去做自然也是必要的。若是约三、两知己,家中小聚,自然更要在厨事上下足功夫,方能显出这吃事儿的重要性和艺术色彩来。三五人小聚,不讲究吃相,不谈与吃无关的题外话,只管大吃特吃,然后撑到动弹不得,方是真性情。
窃以为,国人一不要“虐食”,动不动活驴肉,活猴脑儿地乱上,二则不要饕餮浪费,能吃多少就做多少,三是不要吃面子饭,动不动就看价钱下菜,实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儿。
曾见乡下一小饭馆儿,无座位,只一大炕在屋子里。小店主人,看到有客人来,便热情招呼上炕,然后动手生火,煮饭。发现去者皆是熟客,不请自然就会上炕,也不点菜,点饭,不一会儿食者所喜的热菜热饭端上来,那饭吃起来,就像吃到在自家热炕头上,妈妈煮好的饭一样。开饭馆儿,饭店,或者是城市里的酒楼,皆需如此气场,有家的氛围,而不是装修到极致,一碟小菜也枝叫到吓人的价格不说,问到为什么会这么贵时,还会一脸的看不起人的神,在脸上写着没钱别来吃饭的神色,不要说吃饭了,就是神仙豆儿,也难下咽了。
文 杨燕妃
图 li-penny 循CC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