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抢的鹅腿

鹅腿

大学毕业已15年,有时我还会梦见上课没带课本、考试没带准考证,或者在课堂上被老师问得张口结舌。大学生活总是以可怕的形态出现在梦中,可我从未梦见过,那些年我们一起抢的那只鹅腿。

那是一只饭堂粗制滥造的烧鹅腿。鹅皮在烹制过程中舒展而后紧缩,有些地方皱起来,有些地方却绷出油亮又光滑的傲娇姿态。鹅皮下面,是一层厚且丰腴的脂肪,覆盖着紧实肌肉,和腿骨里暗红美味的骨髓。鹅腿们在不锈钢菜盘中整齐排列,闪闪发光,蔑视旁边的番茄炒豆芽、土豆炖牛肉、蛋花紫菜汤和青椒炒肉片,横扫一切菜肴,全无敌。

在十一点四十五分之前,没人与你争那只最大的鹅腿。我们愿意为了鹅腿,央老师将早上的两节课,改为十点上、十一点半下,兼顾睡懒觉和抢鹅腿。下课,骑车飞奔回宿舍,用匙羹敲着饭盆,喊着「抢鹅肶」,一路冲去饭堂,大快朵颐。

噢,那其实只是一种不完全真实的美好回忆。鹅腿身价三块五,抵得上荤素两个菜和五毛钱米饭。大多数时候,这些饭菜足够消磨整个中午的无聊时光。天热,都光了膀子,坐在朝外的走廊上吃。是谁的光驱还是随身听,放着「海阔天空」或者「往事不要再提」,在男生宿舍的脏话与大笑中,毫不违和。泡一个钟头洗五分钟再草草漂过的衣物晾在走廊外横亘的铁丝上,风吹过,洗衣粉味儿合着嬉笑声,飘然飞过隔网,降落到对面女生宿舍窗台。

那些喝酒的晚上,也没有鹅腿。酒是两、三块钱一瓶的「一滴香」或「莲花白」,菜通常只有两种选择:有钱时,尖椒炒牛肉;没钱时,尖椒炒尖椒。从第三饭堂打包上来,拖一张书桌到宿舍中间,围坐而食。尖椒辣,辣得用口缸大口喝酒,又被酒呛得咳嗽起来,惹得一阵嘲笑、几轮碰杯。

进了高年级,老油条胆子大,竟敢购置电饭煲电炒锅,将宿舍电闸保险换成粗铜丝,堂而皇之自己做起饭来。酒,却是喝得越来越五味杂陈。有人因为恋爱或失恋而戒了酒;有人在一口灌进去半斤后,睡倒在厕所;有人在葡萄干牛肉洋葱胡萝卜乱炖与酒精的联合攻击中英勇负伤,在次日回家的火车上突发胃出血……于是白酒换成啤酒,乡愁渐淡,离愁渐浓。

于是有了一夜之间从学校北门喝到正门,从正门喝到操场,再从操场喝到宿舍的巡回喝法。每个杂货店、每家卖炒田螺炒牛河炒菜心也卖粥的大排档、每间地上铺了黑白格子瓷砖的小餐厅,都遭受了蝗虫灾害一般的扫荡。那晚,我们喝了太多,多到没有人记得喝了多少;那晚,我们聊了太多,多到没有人记得聊过什么。那晚,没有烧鹅腿,只有篮球架旁留下的呕吐物与尿迹,深深封在记忆的此处与彼处,直到多年以后,仍无人能够破解。

多年以后,我又寻到饭堂。人潮依旧,铁菜盘依旧,鹅腿却因无人争抢而显得黯淡落寞。它还在那儿,却又已不在那儿,如同我们曾经拥有又等闲抛却的青春岁月,再不可追。

图  Sky Li     文  韩磊

周日福利:深夜作案现场

mlh

今天是周日,按原计划,不发文章。又想,规则就是用来破坏的,偶尔犯犯规,也挺好。不谈吃,谈「深夜谈吃」。

我正在备稿。这篇文章,可能在下周某个晚上,推送到您的微信。图片中,这台用了3年的MacBook Air屏幕上,是微信公众号后台的样子。编辑工具还算好用(正如你所见,我卷动了编辑器,隐去正文,避免剧透),但群发真的很痛苦。不能定时发送也就罢了,这段时间,由于人工审核的关系,偶尔会在提交之后好几个小时才能发出。

「深夜谈吃」从2013年1月14日开通至今,发了65篇原创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来自常驻作者韩磊和Jacqueline Yeung,以及最积极投稿者Bamboo Wang。

「深夜谈吃」的文章,是吃货写给吃货看的。吃货读者们的热情,令吃货作者们极为感动。周五,我们10点提交文章,一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通过审核,群发成功。深夜君懊恼等待,于半夜12点发出一条文本消息,告知读者可以用last指令获得最新文章。几分钟之内就有数百条last指令涌进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安慰、鼓励。在一次次的「摸头」中,深夜君也平静下来。

昨天有读者问,投稿有没有稿费。我们做这个号,纯粹出于兴趣,也没有做任何商业化操作。说白了,不挣钱,倒贴。所以,很抱歉,没有稿费,你唯一收获的,就是7000多位吃货的阅读与赞赏。

如果这是个颁奖礼,要感谢的人很多。特别要感谢霍炬。他最早提出开通谈吃微信号的建议,连每晚十点半发都是他的建议。上周,他发来一个菜谱数据库,令我们得以在读者查询时,给出相关菜谱。

但这并不是颁奖礼。一位老友说,「未来正长」,我们唯一能承诺的,就是继续好好写文章,记录下嘴里和心里的幸福与苦涩,与您共享。
图&文 深夜君 (韩磊执笔)

壮哉!我大洋芋帝国

洋芋

图&文 韩磊

敝乡一区十县,气候立体,既出产温带苹果,也能种热带芒果。至于农作物,种植五谷之外,最重要的出产就是洋芋。

洋芋这东西,各地叫法不同。广东叫薯仔,到了山东,就有叫「地蛋」的,实在萌得可以。犹记刚进大学时,和北京同学去饭堂,见有此物,我以「马铃薯」名之,同学瞠目以对,不知所指。换叫「土豆」,这才了然。

洋芋源自美洲,果然很「洋」,可它的生长环境却土得掉渣。高原干燥的季风气候最宜种植,土质并不优良的沙地,才能培育出淀粉含量较高、口感粉糯的好洋芋。

昭通人爱吃洋芋,既入肴,也做主食。早先,冬天烧炭炉取暖兼做饭。炉膛炭灰里埋两个洋芋,过上一、二十分钟刨出来,剔去捂烧得焦黑的外皮,香喷喷、圆润润、热腾腾,蘸昭通酱吃,是最好的下午茶点。

切丝,少少油,干焙,略淋上一点生粉水,焙到两面金黄,粘连成饼,起锅撒辣椒面和葱花。这道「干焙洋芋丝」,是我家餐桌上常出现的菜肴。有它相伴,米饭不寂寞。

亦可切片与酸腌菜同煮,是极家常的汤菜做法。洋芋浸润了腌菜酸味,又有丝丝清甜,加之口感软糯可人,最合适泡饭吃。多少昭通人,因为爱吃洋芋酸菜汤泡饭,害了胃病,怕是数也数不清了。

也可以吃得很幽默。有一道「老奶洋芋」,是将洋芋煮透,油锅中用铲捣为泥状,下盐翻匀,加少量葱花提味。润糯香滑,吃它不必用牙,八十岁老奶奶也可以乐享,故称「老奶洋芋」。

十多年前,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媳妇从广东第一次去我家。那顿家宴,一众近亲争着给她布菜。勉强吃完三片肥扣肉,一筷子炒洋芋丝又盖到饭上。见她吃得不亦乐乎,一长辈自豪又怜悯地询问:「你们那儿没洋芋吧?」

壮哉!我大洋芋帝国。

我依然看见那些少年

读中学时,中午来不及回家,在学校吃。校门口3、5块一顿的小炒馆子,多数学生消费不起。住校同学吃食堂,走读生,往往从家带饭。

带饭,用铝饭盒。若你没见过,不妨拿出口袋里的iPhone,想象它放大变厚许多倍,圆角还是圆角,玻璃面板改成铝的,正面还蚀刻着红旗和「农业学大寨」的字样。它是盛放食物的器皿,也是一般家庭给纱布、针筒等医药用品消毒的简易工具。

清晨到学校,先去食堂。食堂墙外有水泥砌的蒸柜,打开门,木制蒸格上早摆满饭盒。我的饭盒里,是昨天晚餐剩下的饭菜,在一些特别日子里,也许还有一个煎荷包蛋。饭盒放到蒸格上,上课去。

然后用整个早上四节课的时间,挂念那一盒饭菜。调皮的学生,愿意坐在最后一排,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趁老师转头写板书的功夫,悄悄从后门溜走,跑去食堂。

远远看见蒸柜的门已经大开着——原来还有更早溜号的。一股杂合了饭菜味与木制蒸格味的复杂气味,悠悠在空气中旋转。气温只有十八度,春天的正午阳光却如此强烈,照在其实并不反光的饭盒上,烧灼缺少油水的胃。

那时粮食定量是每人每月25斤,通常是大米,用自行车驮回家。家里还养鸡。去畜牧局仓库买饲料,也用自行车驮回家。人与鸡,一般地混吃等死。

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地饥饿与贪馋。县上同学回家探亲,带来煮好的带皮腊肉,切成寸许见方,九肥一瘦,油乎乎,香气诱人。公平起见,划拳分派,约定赢家吃一砣。吃到后面,腻得想吐,规则变成输家吃一砣。

再馋,可也没馋到偷吃别人饭盒的地步。拿错饭盒是常有的事,丢失饭盒却似乎不常见。「隔锅香」,错拿的被错拿的,都有机会吃到别家的饭,倒也不错。

于是每天中午,少年们就坐在食堂门口的台阶上,聊着天,享用午餐。偶尔有那么一阵子,大家都在埋头刨饭,人声陡然静止,柳树、槐树、梧桐树哗哗作响,蚂蚁在地上匆匆爬过。嘴里一口饭,眼里、心里、耳朵里,装了整个世界。

一饭之间,我们突然长大、变老。每当自鲍参翅肚的盛宴退席,总会醉醺醺望向车窗。车窗反光,见到醉汉一个,也依然看见那些少年,拥有近乎无限的未来选择。定睛看时,却只有嘴角法令、眼角鱼尾,以及额头深烙的抬头纹。倏然惊醒,不觉已满眼泪水,模糊归途。

赌仔的厮杀场,吃货的伊甸园(三)

IMG_6092_副本

(三)地中海菜的高级演绎

图&文 Jacqueline Yeung

去年马场开了新的餐厅,据说观赛位置更佳,能较近距离目睹赛事经过。噢,我关注的点错了吧。

从电梯出来等候入场,看到入口处标识着诸如穿无袖短裤都不得入内等一系列规条。我几乎可以想象,这里不会听到输马的爆粗声,也不会看到那些把马经插在腰间穿梭于投注窗口和取餐处的中年大叔了。我倒不是嫌弃这些市井的声音,只是以前在马场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是比较难的,现在终于有地儿了。

我这小市民知道这地高级,不过可千万别拿餐厅的装潢如何华丽,我们的餐桌餐具如何定制云云来糊弄我,我只相信自己的感官接受而来的东西。因为我不想坐在黄金椅上喝一碗奇咸无比的汤,这就好比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正室一般,好无瘾。值得欣慰的是,这餐厅的素质的确不错。首先主厨会不定时出来巡视,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他紧张自己的出品,他想知道哪一些菜式受欢迎,他想知道食客们的意见,然后回厨房做调整。我总说,这就是那一颗认真的心在作祟。

其次,他们标榜出品地中海菜式。嗯,这一款法式烧春鸡就深得我心。一般的烧春鸡,剖开一半上碟,为了迁就价钱和摆盘。而当它“降落”到我的桌上时,我真的有点吓到了。一整只,真的就这么一整只,赤裸裸坦荡荡,一副“我已准备就绪等你了”的架势。氤氲热气携着一股橄榄油香,这是地中海菜的标志,橄榄油是他们烹调的不二之选。烤的温度、时间应该经过了严格控制,否则怎么会生出如此诱人的味道。那表皮真是漂亮,焦黄焦黄的,还不断渗出鸡油。入烤箱前抹的浓重香料,高温下渗入鸡身的每一个细胞,另外还有不少香料残留在表面,一同被烤熟烤焦。喜欢软绵口感的抹一刀土豆泥入口,多汁丰腴;喜欢清爽口感的,叉几根菠菜,裹着鸡肉入口,迷迭香送,爽脆与焦香同行。别忘了旁边还有小粒培根、芝士驻扎的半块土豆,可以供你大战春鸡三百回合小憩小憩。

另外,他们还有自助的甜品区和小菜区,那好吃的程度可以媲美春鸡,一点也不马虎。喜欢茄汁泡生蚝,一个字,鲜;喜欢巧克力酱淋泡芙,小巧不腻;喜欢芒果芝士慕斯,芬芳浓郁…

最后还有,喜欢它们的自助雪糕冰柜——满满的哈根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