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板,给我留一碗片儿川啊!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说起杭州的面有多迷人,定要介绍下我那在杭州读书的哥们。

被不擅厨艺的娘亲抚养长大的他,经历过小半年与面为伍的日子,自此之后,他最憎恨的食物就是面。

大三时我去探他,却没料到会被他拉着日日埋首于杭州街头各式小面馆之中,解决了一碗又一碗的虾爆鳝,片儿川,猪肝面…

今晚,深夜君就带你深入了解杭州的面食文化。

——深夜君

                                             

-正文-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这话大抵没错,不过放到杭州,好像就有点不太灵光了。

地处典型的南方,杭州人对面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

为什么他们如此爱吃面?

每天清晨,来一碗热乎乎的葱油拌面,那是许多杭州人早餐的当然之选,除了生煎包子配豆浆稍可抗衡,清粥小菜之流根本就不是对手。再看看杭州满大街的各色面馆,这还是在所谓鱼米之乡的江南杭州么?

专家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他们说,杭州人爱吃面那是有原因滴。

话说在北宋的时候,南北饮食差异就像李渔所总结的那样,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杭州人,啊不对,那时还得叫临安人,那也是米饭忠实的粉丝。

后来北宋不争气,被金人一路赶着打着往南跑成了南宋,首都也从开封搬到了杭州。按理说吧,入乡那就得随俗,爱吃面的北方人到了南方那你也得改弦易张吃米饭吧。

可是你想,那时能来杭州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可都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商贾巨子,都是享有政治特权腰缠万贯家财引领时尚潮流的时代精英,并且还带来了数量巨大的北方移民,他们的口味可不是那么随便就会变的。

于是乎,杭州的米饭不但没能攻陷这些移民们,反而是他们带来的各种面食不断扩大影响和地盘,并最终成功的融入到杭州人的日常饮食当中,形成了杭州人如今这种爱吃面食的习惯。

***

地道的杭州面

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中专门用一节“面食店”记载了当时杭城的各色面食,“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面、子料浇虾面、汁米子、诸色造羹、糊羹、三鲜棋子、虾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银丝冷淘、笋燥齑淘、丝鸡淘、耍鱼面……”

各色浇头荤的素的汤面冷面光看就能看出口水来了,这面馆就算是穿越到今天,在竞争激烈的杭城面界打拼出一番天地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没有这样的面馆穿越而来,所以当时的面究竟是何模样就只能留与想像了。

如今杭城本地面馆用的面基本上都是机制碱面,烧法么也很家常,生面下锅,略微断生即可出锅,乍吃之下会觉得面没烧透,中间甚至还有点生。

这是因为用的机制面,烧过头就容易糊烂影响口感,这一点没少被讲究面条要筋斗有嚼劲的北方人所鄙视。不过杭州人就爱这略带夹生味的面,加上在食客评分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那一勺大肠、猪肝、腰花或者大排、猪手之类的浇头,以及一碗一碗单烧而出的美味汤头,才构成了地道的杭州面。


***

新秀“片儿川”

讲到杭州面,不能不提片儿川,这可是2013年新晋中国十大面条的“名人”。据说片儿川是由杭城名店奎元馆所创,将笋片、肉片与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面条烧煮而成,肉片鲜嫩、笋片爽口、雪菜咸鲜,吃起来完全可以面尽汤干。

由于所用配料皆为片状,且须经汆煮,故得名片儿汆,杭州话卷舌平舌不分,叫得久了就成了片儿川。

好吃的片儿川在用料上那是一点都含糊不得的,别的都还好说,唯独这笋是个时令菜,酷爱片儿川的杭州人在没有笋的时节想出了以茭白——切片后与笋片几可乱真,茭白不是还有个名就叫茭笋么——取笋而代之,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讲究的杭州人是万万看不上这狸猫换太子的片儿川的,宁可忍着馋也非得等到昂贵的冬笋上市才烧上碗正宗的片儿川大快朵颐一番。

***

街头巷尾的面馆

虽说片儿川是奎元馆所创,奎元馆也是名声极为显赫的一家面馆,但是吃面,杭州本地人是不怎么去奎元馆的,他们更愿意去的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那些小面馆。

这些面馆怎么看都不起眼,有的刚开始连名字都没有,如今开在小河直街的老桥头面馆,就是原来“传说中”的板凳面,当初开在娑婆桥边,无名面馆店面极小,来的客人每人一大一小两个凳子,小的坐人大的放面,板凳面之名就源于此。

一到饭点路边人行道上凳子一溜排开,那也是极富特色的一道风景。

位于西溪路东头的忠儿面馆,刚开始也是破落平房里的一间无名面馆,后来生意火了才挂了个招牌,看名字就知道当初挂得有多随意。
如今忠儿面馆已经满城开分店了,不过大家还是最愿意光顾西溪路这家依然破落的总店。

从忠儿面馆沿西溪路往西七八十米,一个小区大门边的小店面就是松木场面馆总店,也是丝毫不起眼,却从近百家面馆中力压群雄拿下杭州十家人气最旺面馆之首。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面馆,他们源于草根生活,大隐隐于市。

杭州人心中认可的和本地媒体时不时评点的知名面馆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松木场面馆、菊英面馆、慧娟面馆、大学路面店、百井坊面店、复兴南街面店、军儿面馆、阿强面馆、德胜小区面馆等等等等,莫不如是。

哪家的汤好喝、哪家的猪肝嫩、哪家的牛肉卤得入味、甚至哪家的老板娘记性极好芸芸食客中听你点一遍抬头看一眼就绝不会上错面……

点滴细节无关风月而充满人间烟火气息,依食客口碑相传,隐约间就带了些传奇的色彩,声名逐渐显赫却又止于民间。

***

荣登《舌尖上的中国》

不过,这名声终究还是冲出了民间,大热的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二季的相逢一章中提及一家小面馆,熟悉的食客一眼就看出那是菊英面馆。

在杭城本就名气不小的菊英面馆——沈宏非说“大概是杭州城里最火的面馆了”——借着短短几分钟的亮相,将名声扩散到了全国。

不过,菊英面馆除了号称杭州第一的片儿川好吃,某些作派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每天生意只做到下午一点半,节假日凑合着延长半小时。再比如每年只做九个月生意,春节放寒假一个月夏天放暑假俩月,因为老板说好汉不挣六月钱。嘿嘿,够牛吧,羡慕吧,谁让人家有这底气呢。

文 / 司空

图片 / 微博、视觉中国、百度图片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重庆|有一种傻,叫做以为重庆只有火锅…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转眼就到这个专栏的第二期,这次我们讲重庆。

20多年前,在重庆尚未直辖时,外地人提起重庆美食,只能想到火锅。此后,城市里传统与新派的食物比肩发展20年,而外地人提起如今的重庆美食,好像能顺利想出的,还是火锅……

今晚,让深夜君的好伙伴,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妹纸,给大家带来重庆人的舌尖记忆,看看除了火锅以外,他们的舌头,还在为什么而翻滚。

——深夜君

                                              

- 正文 -

如果下次我们偶遇在重庆街头,让我请你吃一顿火锅以外的美味吧。

也许是火锅自成一格,又或者它的改良性强,当它成为城市多年的美食名片后,也掩盖了其它在重庆活跃几十年甚至更久的美食的名气。

其实,在两江交汇下冲击而生的山城,食物也有如长江的浑厚与嘉陵江的清冽,是麻辣火爆与活泼清新并重的存在。这一次,先给大家聊一聊除了火锅外,另外9道重庆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火爆吧。

▽酸 辣 粉

街头小吃里的重口味。剔透粗圆的浅灰色粉丝,由红薯和豌豆制成。一般会放入花生、黄豆、芽菜碎末和肉沫等辅料提鲜。

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店家调节酸度与辣度。

如果不能吃辣,让店家调和酱油与陈醋,一样能有咸香微酸的温暖饱足。

▽烤 鱼

如今在各个城市火爆起来的烤鱼,源自重庆万州,算是我们宵夜爱吃的东西。

和很多城市的烤鱼不同,万州烤鱼首创了“先烤后炖”的做法——将对剖后的鱼烧烤之后,放入扁平的铁盘中,淋上牛油、红油、砂糖、花椒、海椒等佐料调和的料汁,再铺上重庆人最喜欢的素菜——土豆、藕片、黄豆芽和苕粉等等,一起小火慢烧。

边烧边吃边喝夜啤酒,吃到后面,口味越辛辣,鱼肉也越香浓。

▽鸡鸡 复 鸡鸡

比起羊肉和牛肉,在家常荤菜里,重庆人更爱吃鸡。凭借味觉记忆,脱口而出的便是:芋儿鸡、尖椒鸡、藤椒鸡、口水鸡、泉水鸡、辣子鸡……
其中,芋儿鸡的芋头,是在鸡肉翻炒后加水炖煮的,软软糯糯特别讨喜。

尖椒鸡有炝炒青椒与小米椒的热辣激麻,

而藤椒鸡有凉拌中释放冰鲜的爽口酥麻。

口水鸡的名气最大,同样是凉拌,比起藤椒鸡的重麻,更偏香辣。

此外,重庆市区中就有很多山脉。南山上的一位农民,在80年代中期,首创了由菜油微微酥炸,再用泉水,加麻辣和鲜甜的诸多辅料焖炖出的泉水鸡。

而辣子鸡则源于歌乐山,和泉水鸡的浸炖所不同,偏干煸的辣子鸡,除了麻辣,更重咸鲜,很适合送饭。

小 面

地道的重庆式早餐。加了碱的面条也许比不上北方面食的浑厚口感,而且狭义的小面除了几叶空心菜或莴笋叶,并无任何浇头。

但重庆小面的精华,在其调料,而油辣子又是调料的灵魂,辛辣、呛香,回味层次丰富,摒弃燥热的干辣,带来馥郁的浓香。再调和入姜蒜汁等配料,让一份看似寡淡的碳水化合物,释放出张力极大的味觉振幅。


▽烧 烤

重庆烧烤,不似西北烧烤的大块,也不似沿海烧烤的单一调味。和小面一样,它重佐料,是一场味道而非口感的宵夜狂欢,往往在午夜才拉开序幕,有些地方烤到天明。

厚厚一层佐料,包裹着瘦瘦长长的肉身,另外,豆干、韭菜、茄子、糍粑……也是烧烤的常青主角。而用锡箔纸裹着烤制的猪脑花,绵密的口感加上辛香的油脂,简直是重口味的挚爱,甚至有了很多专营脑花的烧烤店。

▽毛 血 旺

它是重庆口味的“东北乱炖”,又似固定搭配的“成都冒菜”。重油、厚麻、辛辣下,是就算加入不同辅料,也万变不离其中的三剑客——鸭血+毛肚+黄豆芽,因此口感也是嫩滑+弹韧+爽脆的杂合。

比起冒菜或者麻辣烫,毛血旺的味道更加粗狂,更加江湖。

▽老 麻 抄 手

很多外地人会被老麻两个字吓住,也会被抄手两个字弄迷糊。

其实抄手就是棱角更分明的云吞;而麻和辣是两种痛觉体验,:走进任何一家老麻抄手的店铺,都可以自由组合,比如:老麻微辣、微麻中辣……
不过,汤汁的麻辣只是裹皮,并不入肉,所以吃起来没有看起来那么重口,此外少许姜蒜汁、白砂糖、香醋、酱油等佐料的调和,加重了鲜香的程度,让麻辣不那么单一。

▽酸 菜 鱼

作为重庆江湖菜的先锋与扛把子,这道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酸菜鱼,用简简单单的草鱼+泡椒味的酸菜,熬制出重酸辣的厚实口味。

其中,剔除了鱼肉的骨架用大火稍微过油,再把姜蒜与花椒干海椒一起呛得辣而鲜香,接着加水和酸菜熬煮,最后才在沸水中加入鱼片,很快起锅。所以肉质吸饱了汤汁的酸辣,又口口细嫩。

▽水 煮 鱼

在重口味的度量衡上,作为酸菜鱼的进阶版本,水煮鱼其实历史更悠久,也更复合重庆人火爆性格。

采用和酸菜鱼近似的做法,但突出了大麻大辣的过瘾。一般会用黄豆芽来作辅料,挥发豆制品的清鲜之余,也让口感在嫩滑与脆爽之间,得到双重刺激。

在“酸甜苦咸鲜”这五味之外,作为痛觉而非味觉的“辣”,往往将食客的好恶分化两级。

其实,真正吃过地道的重庆菜(也叫“渝派川菜”),才能体会“辣”这种痛觉体验,有太多太多的表达形式。并且透过表层的刺激,一样能释放出酸甜苦咸鲜,只是它把这五味,表达得更极端和热情而已。

文 /摩托

图片 /花瓣、图虫网、部分来自网络

▼调戏深夜君

在后台回复任一种食物名称

深夜君为你随机定制食物情书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在他们心中,稻米是“神性”之物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记得小时候挑食,把吃剩的饭倒马桶里,妈妈和奶奶知道后暴揍一顿。貌似在中国的神系里,五谷有专门的神掌管,很早开始,这便是一种神圣的食物。

在傣族,稻米更是有着不可言喻的地位,今天深夜君带你看看,稻米的“神性”。

——深夜君

                                  

- 正文 -

1

傣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历史久远,在公元1世纪的汉文史书中就有对傣族先民的记载。

傣族自称‘傣’、‘傣泐’、‘傣达’或‘傣纳’,与《汉书》当中的“滇越”属于同族,隶属大理国,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南迁,现在分布于中国、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

 2

中国的边陲小镇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它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地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四季如春,土地肥沃,为粮食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有“滇南谷仓”的美誉,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种植的水稻有粳稻和糯稻,质量极高,不仅颗粒大,而且富有油性,黏稠度也很大。

充满智慧的傣族先民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引水开田,发展农业。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创造出外翻土歪犁、抄耙等实用的耕田工具和堆垄、栽教秧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耕作方法,从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的渔猎社会过渡到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     

水稻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性喜温湿,气候炎热湿润的西双版纳恰好具备水稻生长的条件。水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大面积的种植是长期选择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必然形成了傣族以糯米为主食的传统习俗。

3

傣族人民一直钟情于糯米,不吃杂粮和面食。傣族妇女会在清晨天还未亮的时候起床舂米,为一家人准备一天的食物。

舂好的米用水洗净,放在陶罐中泡上一阵子,待米粒泡透后倒入放在陶罐里的甑子中,用心为家人蒸香喷喷的米饭。   

 

米饭熟了,心急的傣家妇人趁热把甑子从陶罐中端出,用手或木棒不停的翻搅,使米饭快速冷却,待热气散尽,将饭揉成团,置于既透气又保温的陶罐中

傣族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吃隔夜饭,所以每天蒸的份量刚好够一家人吃三顿。外出劳作或赶街时,把饭团取出用芭蕉叶包好随身携带。

据历史记载,傣家人饮食“不用匙箸,以手抟而啮之”,左手把稻米揉成小饭团,右手夹菜,菜多为鱼虾螃蟹等水产品做成的酱料或烧烤。

稻米黏性极大,如果不快速冷却使黏性降低,吃东西的时候就会粘在手面上,用清水也很难完全清洗干净。快速降温降低稻米黏性这一过程也体现出了傣族人民的不朽智慧。

4

稻米对于傣族而言不仅仅是饱腹之物,除了单一的生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文化功能。它在傣族人们的心中是“神性”之物。稻米经常被傣家人们当成祭品供奉神灵,或者是制作成美食承载着祝福送给亲戚朋友。

傣族过傣历新年时一定要吃一种叫做“毫诺索”的食物,寓意“吃了就新增一岁”。

“毫诺索”是一种制作过程中加入糯米、毫诺索花、红糖、芝麻、花生等食材,用木棒以舂的方式混合在一起的糯米粑粑,舂好后的糯米粑粑被包在芭蕉叶里蒸熟。吃时香气四溢,是傣家男女老少都喜爱的食物之一。

稻米在傣家人们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围绕稻米创作的各种傣族民族文学赋予稻谷文化象征意义。

稻米的形象相应的成为傣族人主要的文化事项,稻米的生产、食用成为了一种文化,傣族成为用“稻”作文化标记的民族。

文 / 爱吃又想瘦的高球球

图片 / 视觉中国、百度图片

BGM / ridan-ulysee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冰箱,是家里的百宝箱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今天中秋节,也许有很多人回家了。在那个柴米油盐一切都非常熟悉的地方,看着家人吃着月饼,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家这个词下,包含了很多东西,冰箱就是其中之一。每次打开冰箱,看着食物安静的躺着拗造型耍酷,便觉得无比温馨。今天深夜君给你带来一个,关于冰箱的故事。

节日快乐,团圆欢乐。

——深夜君

                                      

- 正文 -

冰箱, 锁着我所有的爱与馋。
冰箱至少可以展示一个人一半的全部:嗜辣如命自虐狂,借酒浇愁不眠人,午夜时分偷食者,速冻食品狂热病…别去否认,冰箱装满了你在过的生活。

(一)

把爱情里的记忆碎片,

都藏在冰箱里

心被爱充满时,仿佛成了仙,一个眼波的回转足以赛过一碗腌笃鲜。痴笑一直挂在脸上,还互相喂食,叽叽喳喳,像两只毛没长全的麻雀。

热恋时分,它是你们共同的蜜糖罐,吃什么都觉得好吃得不得了,筷子像是蘸了蜜,连烧糊的菜都是焦糖味的,洗个碗都要来一出后背杀。

更别提在厨房这小小空间里数不清的卿卿我我了,然而这一切,都在厨房温暖的灯光中显得理所当然。

失恋时懒得下厨,因为要专心品味痛苦。

冰箱里塞满了用来宣泄的垃圾食品和外卖残余。原则是,热量要高,口味要重,带着自虐的快感。

抱着自欺的谨慎,你干掉了最后一包薯片,怅怅地跌坐沙发中,这时仿佛身体更沉重了一些,此刻的你真的成了一只在发芽膨胀的couch potato。

据我所知,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靠吃来排解情绪的,且吃得极端。若是失恋了,要么厌食,如沙漠穿行;要么暴食,如飓风过境。

极端的结果通常是愚蠢而惨烈的,会造成连环锁般不可逆的结果——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姑娘,就因为很久之前的一场失恋,成了厌食暴食交替症的终身奴隶。

所以说,何苦呢?年轻人傻就傻在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的爱了不起,能上天。

为了只在生命中出现 了寥寥数时的人,而一辈子舔舐他带来的痛苦。而这还不够,因为这痛苦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会不时提醒你,那甚至不是爱,最多是性冲动。

每一天,围绕着冰箱,洗菜,翻炒,盛盘,点火关火,刀起刀落。而那些记忆与琐碎,该冷藏的冷藏,该冷冻的冷冻。不拖泥带水,不藕断丝连,总之生杀大权在你手。冰箱门一甩,你仍潇洒。

(二)
千里之外的家的温暖,

却在近在咫尺的冰箱的寒冷里

大好青年远走家乡,一巢两空,留下独居老人,自己成了城市空巢一族。虽然出租屋普遍面积过小,质量参差不齐,但冰箱一定是标配。

不用打开冰箱门也知道,里面一定装满了叫不出名字的瓶瓶罐罐,仿佛辉映着家乡厨房的暖灯。而这些家乡特产坐着高铁飞机,漂洋过海,驻扎在空巢青年最后一道胃部防线。

毕竟,天天点外卖,身体和精神迟早都会垮掉。而那些质朴土气的特产,载着家人温润的关怀,温热了你的胃和心。

离家渐远,慢慢学会崇拜冰箱,学会和妈妈一样,将冰箱慢慢塞满,再慢慢掏空。

这是一场有目的性的寄托——我们把过去种种难忘和深情用一个个容器封起,使之恒温,甚至彻底冰冻,仿佛这样就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一种以自我证明为主题的倔强的生活。

不管在公司冲多少业务,带多少人,加班回家也还是时常想吃一两道家常菜,最好还有碗热汤。

于是按照回忆中的自家菜谱变出一盘番茄炒蛋。不过细细咂两口,还是会感慨盐和糖的比例不太对,没能完整复刻妈妈的版本。

“唉,这菜做起来也没那么简单。” 抱歉,其实是你的胃想家了。

自发明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全世界的冰箱都常年保持以一定冰冷的温度运行,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

然而这冰冷,却是一切温热的来源。家在千里之外,冰箱却在眼前。就算是为了爸爸妈妈,你也该对自己好一点。 

(三)

打开冰箱

有食可吃,有梦可做

成年人第一要学会不动声色,第二就是自我排解。毕竟对外再怎么强装,回到家这笑也冷了。因此,不开心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医自己,别磨叽别矫情。

不同于世故冷漠的医生,你自己知道每个细微情绪后面胃部的渴望。而冰箱,就是医你的急救箱,你的手术床,你的命。

胃和心不会同时饱着,吃太多后人会蠢,心会钝,胃被填压后,心会空虚更甚,吃撑了躺在床上扪心自问,今天是不是又要胖了,之后就更颓了,刚刚咽下的食物就哽在喉咙,分外尴尬。

但胃和心却经常一起挨饿,饿的时候。饿得什么都思考不了,只想做原始人,大口咀嚼和吞咽。好像身体里有个风洞,呼呼作响,连饥饿都是有回响的,念念不忘。

正因为有着对于饱和饿过于深刻的体验,冰箱的好就越发凸显出来,不管经历了什么,打开冰箱门就像是一种仪式,这是一种冥冥的召唤。

现在家里的很多原本没有生命的电器都成了精,变成了某些人的喉舌,比如电视和收音机。而放眼家中,似乎为数不多诚实的物件也就剩下冰箱和电子秤了,两者刚好互为因果。

冰箱不会骗你,它不会骗任何人,因为它相对中立,也因此绝对忠诚。它严整有序,却永远冰冷。但只要你去掏它的心,它总能以温暖的食物相馈。

我爱冰箱,因为它让我有食可吃,有梦可做。它喂饱我,不骗我。它永远新鲜,每次打开冰箱门,都是我们相识的第一天。
人在世一生,不外乎一口吃食,这是跨越了许多形而上学的终极结论。而凡人如你如我,终究难以避开吃喝之外的种种感情。

也因此,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围着冰箱打转的丢手绢,我希望能和你们围坐一圈,说说那些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情感。

毕竟,人心易变,冰箱唯坚。

文 / 玉昧

图片 / 百度图片、视觉中国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以前你对月饼,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我在广东的小镇长大,中秋节隆重又繁琐的祭祀无比迷人,鲜肉的大月饼也是节日恩赐。然而长大后,月饼越来越甜,节日却越来越淡,就在刚才因为台风导致高铁退票,我竟然懒得再想回家的法子,准备好好睡一觉。

你呢,这个中秋节如何过,曾经的中秋节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么?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说说,愿节日安康。

——主编sake

                                                                   

-正文—

中秋了,又到了吃月饼的日子。

记得小时吃的月饼,来自家乡一个老字号糕点铺,爸爸排队去买的。当时脑海里也没月饼种类的概念,现在想来,应该算苏式的。

饼皮特别酥,馅料丰富,有豆沙、椒盐、百果、五仁等,甜咸都有。

家乡小,主顾都是老相识,月饼都带着人情味儿,料用得特别足,味道也尤其正。

***

月饼皮儿好

我最爱吃月饼皮。小心翼翼揭开包装的油纸,闷头一咬,饼皮酥透了,层层叠叠,碎成屑,撮在纸上,舌头一卷,尽是烤过的麦香。

只是月饼被我这样祸害,每每只剩下馅疙瘩了……所幸爸爸恰好爱吃馅,正好组成默契的月饼搭档。

***

广式月饼甜

渐渐,家里出现了礼盒装月饼。饼皮精致油亮,内馅细腻,以甜为主,是广式月饼。

我喜欢把它切开来,一瓣一瓣吃。皮薄,松软,与馅紧紧相贴。好的广式月饼,吃在嘴里,润滑,浓郁。差一点的,比较粗糙,嚼起来沙沙的。

或许因为广式月饼易保存,后来发现市面上月饼多是广式。馅料也更丰富,水果的清甜,鸭肉的咸香。

***

滇式月饼脆

近年又流行起滇式月饼。滇式的饼皮是硬壳的,老牌糕点铺吉庆祥创制。

它也酥,却与苏式京式酥得各不同。苏式酥得掉渣,京式酥得松软,滇式酥而不散,有钝钝的松脆感。

滇式月饼以鲜花饼和火腿饼为代表。鲜花月饼清香适口,掰开能看到玫瑰花瓣,受很多女生的欢迎。

火腿月饼听着就想流口水,云南的火腿可是一绝!不过吃过朋友带来的云腿月饼后,发现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咸津津香酥酥,甜味儿还是蛮足的。

看下馅料,由火腿、蜂蜜、猪油、白糖制成,怪不得甜香甜香的。我爸近来血糖略高,已经不适合带给他吃了,略遗憾。

***

新式月饼巧

好在新种类的月饼总是层出不穷。冰淇淋月饼,伙伴们都爱,不过我总觉得他们是爱冰淇淋所以爱屋及乌,其实跟月饼关系已经不大。

还有好看的冰皮月饼,从冰箱里取出,凉丝丝软糯糯。更有很多奇葩口味的月饼,不能一一尽数,我爸看了,估计要皱眉头。

***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馅

曾几何时,还流行过月饼券,或者礼盒月饼,在各户人家里流浪,发生过不少故事。很多时候送出去的月饼,转一圈又回来了。这个时候,月饼的口味已经不重要,只是作为一种中秋的节礼而存在着。

我为这样的月饼感到悲哀。月饼若有情,怎堪这样的对待?

苏东坡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馅”。月饼,一是纪念圆月,二是作为美食的存在,也在以后的岁月里承载了人们对团圆的寄语。月饼,不在于多贵的价格,多高档的包装,甚至多美观的造型,在那饱满的圆里,寄托的是对家人最热切的想念。

对你说一声,中秋快乐!愿你今夜吃到的月饼,都是真诚的。

文 / 百事逍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图虫网、百度图片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