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偏好与人的年龄和阅历有关,这并非随便说说。我个人的口味改变历程,就能很好地阐释这句话了。
现今谈起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诉我幼时糗事一二,如:尚未说话顺溜就好吃肉,一次爸爸捡到一只乌龟,要给我开开荤(那个时候家里很少能吃到肉),就把乌龟埋到火灰下,可我实在是等不及,眼睛直盯着埋着乌龟的火灰堆,一定要把埋进去的“美味”给捞出来,妈妈无法,只得迁就我。谁知时间过短,竟然还是半生不熟,我也吃了好几口。可见那时候真是“残忍”的肉食动物,无肉不欢的。
及至我自己有记忆后,印象中是不喜欢吃肥肉,瘦肉还比较能吃的。至于肥肉,我也不是生来就不吃的,而是有一次妈妈买了几斤肉,特意挑了能熬出肥油的肉,切成厚厚的一块,熟了后,把我的小碗堆得尖尖。据说那次的“肥肉大餐”让我吃到吐,伤得厉害,后来就再也不吃了。
但我自己认为应该不至于伤得厉害,毕竟还吃瘦肉呢,至今还吃。
而在我青春期的时候,我心理没叛逆,身体却叛逆了。至今记忆犹新,初中三年,超级喜欢吃豆芽、豆腐,以至于住校每周回来后,妈妈给我加餐,必有这两样菜:清炒豆芽和油煎豆腐。当然,偶尔也会换成水煮豆腐汤。我每次必然十分捧场,以至于现在我基本不怎么吃这两样菜了,尤其是豆腐,觉得有股生腥味。倒是不排斥喝豆浆了,跟以前的习惯反着来了。
这次身体自我的叛逆带来了我口味变化的分水岭,自此之后,我偏爱蔬菜。
尤其是年纪渐长后,自己也能做菜了,我也只会做素菜,凡是和肉沾边的菜,我只要试过,基本不算得上好吃,可以断定我没有做肉菜的天赋了。
带叶子的菜基本怎样做我都爱吃,当然,这是说我自己做的,别人做的不一定合我胃口,我现在爱吃清淡的菜,自己做菜都是少放油,油放多了,就觉得盖住了蔬菜的味道,腻味,就没胃口了。
想来这口味的转换也不是没有由来的。
毕业后我吃过一段时间的小店炒菜,那段时间天天在外面吃,无论是什么饭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多。这还不是绿色天然的植物油,是倒人胃口的地沟油。开始的时候,我是吃不出来地沟油的,但总是吃,总是吃,就非常腻味,然后就能慢慢分辨出菜品是否新鲜、调料放得过多、油用得太烂。
之后就是自己租房住的经历了。房间是两室一厅的,厨房和客厅一起,因为厨具自备,所以能用得上的也很简陋。一只电饭锅,一个电磁炉,一个炒锅,就是能拿出手、用得上的厨具了。可能是独居的寂寞,也可能天性懒惰,除非必要,我就顿顿吃面条。在那段时间里,还特意打印一份面条菜谱,更是把鸡蛋面、龙须面、蝴蝶面、乌龙面、玉米面等等可吃的面条吃了个遍。对我来说,只有手擀面和机器出的面条之分,而机器出的面条除了面条的韧性和口味有点差别之外,味道相差基本不大。印象深刻的是有种韧性很好的面条,一大把一袋,8块左右,唔,陈克明面条的一种,我是最喜欢吃的了,忘记具体叫什么名字,附近的超市里很难买到,我是偶然买到一两袋的。这种面条放进沸水里,用筷子把面条弄塌到水里,盖上盖子,三五分钟后就可以捞起来,放进凉水里洗,三五遍后,面条不再有热气,把水沥干后,面条装大碗。自己再做个辣椒油料,炝个花生碎,小葱切碎末,焯几把青菜,把油料、花生碎还有爱吃的橄榄菜,加点盐,倒点醋,然后拌均匀,再加上青菜和永远吃不腻的荷包蛋,真是超级美味的!
不过,大多煮的是汤面,尤其是在天气冷的时候,吸溜几口面条,再喝口清汤,也是很有滋味的。大概,这清淡的面条吃多了,肚子里油水少了,脾胃也渐渐适应了少油腥的清淡素菜了。
加上现在食堂吃饭,基本是水煮青菜、水煮白肉,大锅菜大抵都是这么难吃。奇怪的是,我刚开始吃的时候竟一点也没觉得是有多难吃,可后来糟糕的菜吃得多了,而且是越来越差了,以至于到现在,基本看到食堂的菜就没有胃口,一点都不饿。让我失望的是,以前的米饭是蒸的,真的好吃,粒粒分明,还特别有嚼劲,现在呢,一坨坨的,都丧失了评价它的欲望。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我的口味和偏好,确实发生了翻转。世事无常,也难以预料,谁能猜得二十年时光背后的故事?
文/余仁
图/Richard, enjoy my life! 循CC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