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饿不饿,我煮个面你吃?
TVB的台词很生活化,标题这句我真的从小听到大,以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困惑“南方人不吃面食”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夜晚饥肠辘辘睡不着的时候,吃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暖胃暖身。
清明广州又降了几度,大风大雨的晚上回家冷得瑟瑟发抖(我错了我只穿了一件……),躲进地铁刷微博看到满屏的番茄蛋花汤之争,唔……好饿。
回家,开煮。冰箱里拿出回乡下拜山买的走地鸡和土猪烧肉,乡下后院的番茄和鸡蛋。
烧肉切片,略微煎香;走地鸡抹薄盐蒸熟,原汁原味;面条煮好,放入乘着昨晚剩下的肉汤的碗里,加盐糖调味(注1);热锅,番茄炒蛋作为蔬菜平衡(注2)。20分钟,礼成。
在这样湿冷压抑的早上或深夜,我特别想念去世了的太婆(婆婆的母亲)。我小学时与她同住,90岁的老太婆,身子骨还硬朗,一个人买菜、做饭、收拾卫生。听妈妈说,太婆是大家闺秀出身,虽然后来落魄依然对生活保持要求:菜要怎么洗,地要怎么擦,饭要怎么做,都有一套规矩。而我最记得的是她每天早上为我准备的挂面。一碗每天都一样,但永远吃不腻的挂面。
一碗汤面,汤底浓郁,面条软硬适中,猪片只用梅肉的前半段嫩中带劲的部分,青菜清甜无渣,溏心蛋蛋黄刚刚熟,最能吃出鸡蛋本身的香味。每天都是一样,每天我都会连汤一起吃干抹净。后来才知道里面每样食材都有故事:梅肉的前半段是肉贩每天都为太婆留的;青菜梗粗糙的纤维,外婆会一点点拔掉;汤底是每天早上新鲜做的肉汁。满满一碗都是爱。
耐心选食材,耐心烹煮,不过度调味。这样一碗面,如今再也吃不上。
注1:如果没有肉汤,可以用面汤+酱油+白砂糖。白砂糖不能少,糖能加成酱油的香味。面汤可以平衡口感。
注2:打蛋时可以加一小勺的水,油温一定要够,鸡蛋才能松软。如果时间充足(这次我就没这么做..),可以考虑先把番茄的瓤炒成茄汁后再加入番茄粒,略炒软后,放炒好的鸡蛋拌一下就好。这样鸡蛋上番茄味浓厚,同时番茄能保持新鲜的口感。
图&文 @小颖小颖小颖
怀念在广州吃的银丝面,亦舒小说里也常常提到
在香港,心心念念的只是家裡老媽或者外婆隨手做的那麼一碗沒什麼營養卻好吃到飛起的榨菜肉絲小面。如今身邊有家裡帶來的榨菜,卻沒有家裡土特產的麵條,看著滿櫃子的蕎麥麵、烏東面、通心粉、彩色蝴蝶麵,最後饞蟲都餓哭了,只是又下了一碗吃過幾萬遍的超市速凍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