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于书上所描绘的那种叫做乡愁的情感,冷眼睥睨,只想快点长大奔往远方。但真正走远了,才发现,乡愁是人与家乡的距离,隔得越远,拉扯得越强烈。

但是,这究竟愁的是一种味道,还是一段回忆,实在难解。只知道远在他乡的游子,若能尝上一口故乡的美食,那份愁绪便能得以缓解。也许如阿城所说,思乡病其实是胃对美食的想念。

——深夜君

          

- 正文 -

张佳玮说过一句话:我猜许多不在故乡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再好吃的东西,吃下去,总不如家乡的来得香,来得踏实,总隔了一层。 

* * *

我家的烤串,甩你家的七条街

前几天和KK去吃烤串儿,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路边小店,招牌看起来很久没有洗过,东西却意外地好吃。

尤其是一大盆西红柿鸡蛋疙瘩汤,居然喝出了当年高三每天早上都要吃的妈妈做的西红柿鸡蛋面的味道。


我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油,辣的嘶嘶吸凉气。

喝一大口温热的椰汁之后,我停下来跟KK说:有机会一定带你去吃我们家那边的烤串儿,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那么好吃的,绝对甩北京的烤串八条街,甩你们家的七条。”
 

这时,KK不高兴了:“我从小吃到大觉得天下第一的烤串儿怎么到了你嘴里就被甩了七条街了呢,你当时吃过了不是也说还行嘛。”

我很认真的看着他说,”你忘了当初你是怎么跟我介绍你们家的烤串儿了吗?你当时跟我说你们家那边的烤串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绝对能甩我们家的八条街,我这还给你减了一条呢。我们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啊。”

 

* * *

怀念妈妈的蛋炒饭


看起来,我每天都在吃寿司、炸猪排盖饭、年糕火锅、烤肉,配着各种各样精致的饮料。难道不好吃吗?其实挺好吃的。 可是每到深夜里,我最怀念的还是妈妈那一碗喷香的金黄色的蛋炒饭。 

从小我就爱帮妈妈打鸡蛋,蛋液随着筷子的律动被搅得均匀,下到锅里听见”滋啦“的脆响,上一顿剩下的大米饭随着锅铲翻滚,嫩绿的小葱透着新鲜的清香。

盛到碗里,松软的蛋炒饭被堆成小山,冒出一个小小的尖,配着剥好的糖醋蒜,我能吃两大碗。

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最爱和闺蜜溜进路边的小店买上5毛钱的小串儿,叮嘱老板娘多放甜酸儿少放辣。

或者利用午休的时间,骑着小自行车去另一个学校门口吃烤鸡架,大冬天冻得手和脸都通红,嘴里还是停不下来。

 

* * *

家乡的味道,总是最好的

直到现在,寒暑假时,俩人总要抽空聚一聚,把当年的那些店顺着一条路从头吃到尾,末了来一瓶黑松,撑到要吐还是能傻笑着碰杯。 

另一个闺蜜,身为播音主持系的美少女,每个假期都要拖着我去八遍小胡同里那家油腻腻的小破店吃麻辣面,碗里放许多辣油,一口一口吃得无比满足,完全不顾嘴唇被辣红,妆被热气熏花。 

家乡的食物,好像总能让我们放下一切,畅快地吃上一顿。 一个天津的同学曾告诉我:每一个天津人都觉得自己家楼下那家煎饼果子是全天津最好吃最正宗的。

我相信不只是天津,所有地方都一样。

 

就像每个辽宁人都觉得自己家门前那家小馆子的锅包肉是最正宗的;

每个山西人都觉得楼下那家刀削面馆是最地道的;

每个广西人都觉得最常经过那条路上的螺蛳粉是最好吃的;

 

每个潮汕人都觉得自己家的肠粉秒杀其他地区的几条街。

没错,这就是家啊。食物的味道可以改变,但是一个人的口味和对家乡的回忆却是时间冲不散的。

 * * *

馋总是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

万物都在流逝,小时候放学路上的小店,可能再也不会在了,儿时最常玩耍的地方,也可能再也认不出来了。

 

只有家乡的食物,多少都是会在的。 过去的那个自己,只要有好吃的食物可以吃,吃爽了,便无所畏惧,似乎是得到了一种简单的安全感。 所有的乡愁其实不一定是因为馋,但是,馋总是能引起浓浓的乡愁。

文 / 温博

图片 / 图虫网、花瓣、视觉中国、部分来自网络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长按扫码关注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