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相逢》里有一段关于食物的描述:”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在北京,我会端起一碗炒肝儿,品味着蒜香和猪肝小肠三重奏的美妙。
无数外地朋友问过我:”炒肝是不是爆炒猪肝的简称吖?”
各地都有吃猪肝的做法,上海人用洋葱炒猪肝,本帮菜的浓油赤酱,鲜咸甜浓;湖南人用辣椒炒”土匪肝”,湘菜的狂暴肆虐,佐”湘泉”或”酒鬼”这样的烈性白酒,以暴制暴;山东人用大葱、木耳、黄瓜炒”溜肝尖儿”,刀工、火候、配料无一不精,尽显鲁菜千年传承。
而我们北京的炒肝儿,则完全不同以上,它根本就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煮的,大锅煮切成顶针段的猪肠和切成小片的猪肝,煮够火候勾芡下蒜末,所谓炒肝其实就是猪小肠猪肝加蒜末双烩。从前北平卖炒肝儿最出名的是鲜鱼口里小桥的”会仙居”和前门大街的”天兴居”。地道北京人喝炒肝既不用筷子,更不用勺儿,都是端着碗啼哩吐噜吸溜,您看哪位动筷子用勺子,没错,准是外地来的。
通常炒肝儿作为早点售卖,搭配包子一起吃,最好吃的包子当属猪肉大葱和牛肉大葱两种馅儿。这地道的包子铺必然提供佐料,酱油高醋必定要有,还有几种则在外地看不见的,先说蒜汁,这蒜汁必是用石头臼子捣烂蒜瓣,然后用凉白开浸泡,这样蒜的鲜辣味儿更足。再就是黄芥末,不是日本料理的绿芥末wasabi、山葵,也不是法国第戎的酸辣芥末膏,而是北京特有的芥末酱,用水稀释,拿来佐餐,辣爽通气,别有风味。最后是炸辣椒油,讲究是香而不辣,提味儿而不辣嘴。
如今我旅居上海多年,常常怀念北京旧味,每次回北京南站下高铁,必定乘四号线地铁至新街口站下车,出二号口走西直门内大街,过赵登禹路再过俩红绿灯来到新街口南大街上的庆丰包子铺,二两猪肉大葱一两牛肉大葱再来一碗炒肝儿,吃得干干净净一抹嘴,痛快!拎包回家!
文 / 王昭炎
图 / 王昭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