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人啊,这里有一支“兰州”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0.gif

我曾从兰州过,呆了短短十几个小时。那天深夜,我走在兰州街头,听的是宋冬野的董小姐,歌词里有一句话: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然后我就离开了,那一趟匆匆而过,我竟然想不起兰州之于我有什么遗憾,直到看到深夜老友曹晏的这篇文章,才知道我错过了的是兰州的水烟。我知道,这与宋冬野歌词里的兰州几乎没什么关系,但冥冥中,我怀念起那个夜晚我独自走过的兰州街头,那么温婉又那么豪迈……

——深夜君

- 正文 -

传说最早的烟草是由诸葛亮带来的,当时军中士兵受山岚瘴气侵染,普遍患病。隐士孟节献上“韭叶芸香”,将士口含一片,不久瘴气全消,诸葛亮便将此草籽种一路带回,辗转传入甘肃。

明朝万历年间,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跟着朱元璋十四子肃王从甘州搬迁到兰州,因历年征战有功,肃庄王让他自己挑选赏赐,周氏祖先选中了离兰州百余里的条城,开始种植烟叶,并以本地种植的黄花烟叶为原料,开始加工水烟。这个条城,正是位于距离兰州100公里的青城古镇。

   

外国进来一只船,船里装水船外干,

孔明定下烧船计,只烧货物不烧船。

取出烟丝捻成团,轻轻摁进铜锅台,

吹燃烟丝点着烟,咕噜咕噜吸一口。

提起烟管微微吹,烟灰弹出再重来,

消瘴除湿疗效好,兰州水烟甲天下。

一群玩耍的孩子,高声念着童谣,蹦跳着嬉笑着,先声后画的带我走进青城古镇。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634.jpg

视线里出现了坐在村道边上悠闲吸烟的老爷爷们,只见他们熟练的用食指和拇指夹起一小撮烟丝,装进烟锅里,动作连贯的擦燃一根火柴,小小的火苗像领舞者一样活泼的跳跃起来,带动了所有的烟丝的狂欢,烟壶开始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老人的腮帮子深陷下去,吧嗒吧嗒的深吸一口,继而吐出的氤氲的烟雾,一个调皮的孩子抓抢着老人的烟壶,跃跃欲试,央求老人给他尝尝,老人慈笑着给了他一口,他呛得直咳嗽,逗得周围的大人都笑了。

 徜徉在古镇街头巷尾,这里的民宅大多古色古香,特别有历史的味道。在一座大院前停下来,牌匾上刚劲有力的“罗家大院”四个字映入眼帘。

随着重重叠叠的院门走进大院,依次看到了水烟作坊、绣坊、织房等院落,突然地,一种时光倒流的声音就穿越而来:推烟台上的摩擦声、燃点烟丝的兹兹响、咕噜咕噜的沸腾声、街道巷口的叫卖声,水烟兴盛一时的画面在眼前回放,历史的痕迹被青城人极好的保存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06.jpg

兰州背山临河,栗色的粉砂质土壤,肥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石灰质和钾元素,十分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听老人们讲,水烟初盛于清初康、雍、乾时代,极盛于光绪年间。以前文武官员、富商都吸水烟。慈禧太后的一大嗜好也是吸食水烟,当时青城唯一一个翰林——罗经权进京时带给她,最后成为了她最爱吸食的品牌。现在故宫里还放着慈禧当年抽水烟的烟袋。

当地的老人们一说起水烟就兴致勃勃,你一句我一句,气氛热烈极了:

“当时无论男女,都嗜好吸水烟,除了自家用,婚丧嫁娶更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就像是瑞士的手表一样,那个时候水烟就是我们青城的支柱产业。康熙爷的时候,我们的水烟就有了牌子了!骆驼队伍、车队马帮还有羊皮筏子,把我们的水烟运往各地,可畅销呢!那个时候水烟作坊遍布城乡,最多时可达200余家,从业人员上万人,时称八大家、四小家、七十二个毛毛家。”


“有独家开的作坊和数家合开的,也有一家开几处的,坊里的老板娘们,每家每户都有成捆的银票,每晚上数钱都数不过来呢!还有些没能力开办烟坊的,就挑着担子做起了“烟灯子”,他们走街叫卖,以伺候吃水烟为业,生意可好了呢!”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10.jpg

听着老人们惟妙惟肖的描述,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水烟作坊遍地的年代,我仿佛听到了“烟灯子”们叫卖的声音:“大会馆门上的,双鹿好烟!”,以及烟雾缭绕中,青城古镇繁荣富足的景象。

水烟的前世,在历史上兴盛了三百多年,不仅让青城享尽了荣华富贵,更是成就了古镇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把兰州的名字传遍白水黑水,天涯海角。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14.jpg

      

 “为什么水烟会衰落呢?”我心生疑问。


“知道我们这里水烟味道为啥好不?除了手工精做,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这黄河水浇田,井水洗烟叶。这个水做的水烟,放3年5年都不会坏。以前每家烟坊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口井,专门来清洗水烟。后来水烟没人抽了,好多井就给填平了,现在只剩下一口了。”


“纸烟来了,水烟罢了。纸烟好带,串门、出远门都方便!”


“抽水烟太繁琐,家里来上十几个人,我得找十几个烟瓶,你咕嘟嘟他咕嘟嘟那不是个事嘛!”


“以前是有地位的人抽水烟,现在是穷人抽。尽管数量在不断下降,但水烟消失不了,因为水烟能治病,这个纸烟永远达不到。我和弟弟小时候被蚊虫叮咬肿痛时,我们爹就用水烟台内的‘烟油子’水涂抹,很有效果。对轻微的毒蛇咬伤也有奇特的疗效呢。”

         

知道目前水烟的销售和价格降到了最低点这个现状之后,内心还是很遗憾的,水烟辉煌的历史尘封在了泛黄的纸张和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其手工制作工艺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一个老爷爷告诉我,他的儿子还做着现在水烟厂的推手,他答应带我去水烟手工作坊参观。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18.jpg

      

穿过烟厂的大院,只见成堆的烟叶覆盖满了空地,女工们成排坐在烟叶堆后,麻利的撕撕扯扯,老爷爷的儿子告诉我这道工序叫做撕筋,多由农闲的农民妇女们来完成,之后烟叶还要经历晾晒→配料→焖烟→压捆→推丝→压方→出风→包装→外运销售等阶段。

踏进厂房的一瞬间,确实有被震撼到,就在这间厂房里,原料变为成品,烟叶被“推”成烟方。工人们以“板”为单位,两人一付板,称之为“上手”和“下手”,上手是师傅下手是徒弟,他们面对面站立,共同使用这种特别的推刨进行推烟,上手推,下手拉,配合操作。他们随时观察烟丝的均匀程度,掌握烟方的厚薄轻重,并将烟丝分底分面,装入特别的烟匣内,用小绳扎紧,压成小方块,用刀切齐,取出垒在烟盘上。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22.jpg

老爷爷的儿子做的工作是“下手”,他师傅笑着告诉我,现在徒弟不好找了,以前都是徒弟找师傅,现在是师傅找徒弟,没办法,愿意推烟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个程序又不能一个人完成,必须合作。

夕阳西下,劳作了一天的工人们,抬着一盘盘拓了“甘”字的烟走向车间,等待检验。检验合格后的水烟,才能出风装箱,以待销售,否则返工重做。这一道道精密的工序,无论在水烟前世的兴盛里,还是在今世逐渐衰落中,都没有失去它特有的精细考究,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兰州水烟的品质才得以始终如一的传承。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24.jpg

       

一个下午,从民间的角度知道了好多水烟的故事,收获颇丰,像是穿越完了一场水烟的前世今生,归家路上,远远的看到黄河边上的老水车下,一位老人幽幽的吸着水烟。几个小孩子好奇的蹲在爷爷腿边,看着爷爷装烟丝、点燃、吸食、吐烟……孩子们依然好奇的抓抢老人的烟壶,跃跃欲试…… 

微信图片_20170929194427.jpg

很喜欢网上的一篇科学论断,就引用它来做一个有希望的结尾吧!

“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吸用方法的先进性、吸用器具的文化性,在中国烟草乃至世界烟草史上是空前的。这三大特性既是它兴盛300多年的秘密,也是它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可以断言: 兰州水烟被人们重新认识之日,就是它复兴之时。”

文 / 曹晏

图片 / 曹晏

BGM / 董小姐 – 宋冬野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

QQ图片20160711160205.jpg▲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