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豚的鲜美面前,生死算什么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美国拍过一个纪录片——河豚,一种渴望的味道。导演一开场便“没品”的搞出满屏血色,连镜头的切换都是一片红。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活着不好么为啥要去吃河豚,即使被各种教育美味异常保障工艺到位,也不会冒险去尝试这种没有解药的毒药。然而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从小就习惯了这一味菜,就像我们习惯了米饭面条一样自然。这些人,还真是幸运。

今晚,深夜君就给你带来一个这样的朋友,还有她的河豚之旅。

——深夜君

- 正文 -

记得大学课上《走向海洋》老师上课讲到河豚,突然提起潮汕地区吃河豚的传统。然后意外地,老师点我名字问我有没有吃过以及河鲀到底是什么味道。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别人眼中的河鲀是一种如此神秘的动物,而对我来说,从小到大,河豚都是我家的盘中普通之餐。

(纪录片:河豚,一种渴望的味道)

这是早上上课第四节,我早已饥肠辘辘,突然回想起上一次吃河豚的场景,那一盘河豚似乎还在滚烫的鱼汤中遨游。回味河豚那种独特的香味,鲜美嫩滑的口感,以及嫩白色鱼汤中漂浮着切成细丝的姜和辣椒,我嘴中口水早已翻滚起来。

我家离海边只有五分钟路程,平时没事散步谈心都会到海边品味咸涩的海风。在这个环境下也锻炼了我小麦色的皮肤。海边的孩子听说比较聪明,吃鱼脑吃多了,而我是哪个专挑鱼脑吃的孩子。

吃河豚也不例外,只是可惜河豚肚子下是一层'胡子',潮汕土方言就叫“粗肚”,也就是粗糙的肚子,跟没剃干净的胡子一样刮人,每次也只有老爸能把它吞下去,每次都会回味无穷地说“这可是满嘴的胶原蛋白”,让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儿也忍不住心痒痒试了试,咬伤一口总会又把“粗肚”放回老爸的碗中。

很多种类河豚是有毒的,挑选和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在日本需要河豚烹饪资格证才能烹饪河豚,而在我家,老妈是有着十几年的经验烹饪河豚老厨。在全班和老师的眼中,我似乎成了一个独特的河豚试验者,成为班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令我意外不已,这是我第一次正视和认识河豚。

河鲀,俗称“河豚鱼”,是一类经济价值很高的硬骨鱼类。在日常意义上,河豚(河鲀)是指与餐饮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类含毒却味道鲜美的品种,在中国各大海域都有分布。河豚的别名又叫暗纹东方、豚泡鱼,有趣的是在潮汕地区叫“乖鱼”。人们约定俗成地把“河鲀”写作“河豚”,这其实是一个生物学常识错误,但也成了一种习惯。河豚种类很多,大多有毒,毒性强弱不等,所以有一个“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吃的任务是全家人的,但是烹饪河鲀这个高科技的任务就是老妈的。由于一些种类河鲀是含有毒的,所以家乡中流传着挑选不含毒素的河豚方法,这需要从河鲀的头入手,按上河鲀头部鼻子到嘴部之间发现硬邦邦的,没有“粗肚”,同时看颜色是蓝色较深的,就是有毒的。当然,这个连老妈也没看过有毒河豚的样子,鱼贩子早已将其挑选开来。

再者就是如何切好洗好河鲀,河豚的内脏是一定要清理干净,河豚以组织器官而论,以卵巢、肝脏的毒素最多,脾、肠和皮肤次之,肉则几乎无毒,即使最毒的河豚,其肉中所含毒素亦甚少。里面含有一层黑色的薄层也定要细细清理,还要将河鲀牙齿部位切除。

最后重头戏在烹饪,姜丝与冬菜,辣椒放入滚烫的水中,把鱼一扔,加点盐,剩下的就是火候的功劳,大火翻滚一会儿,转小火,看到水分基本吸收剩下浓密的奶油色汤汁,加点青葱配料,这河魨就成了。那一盘热乎乎鲜嫩微辣细腻口感的河鲀,最后连汤汁都不会剩,鱼骨头也成了流浪猫的美餐。“不食河豚,不知鱼味。”真不假。

河豚鲜美但是却因为有毒不得不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在沿海的潮汕地区,也似乎多了很多敢于冒险的吃货们,而我不知不觉成为其中之一。从海边长大的孩子总是有一些大海的魄力,向往自由的生活,以及勇敢爱冒险的灵魂。而我,早已从大学课堂中毕业,也走入了人生中的冒险之旅,希望自己对未来掌握着自己的力量,拽着希望,前行。        

文 / 林雪萍

图片 / 百度图片、花瓣网
BGM / Crazy In Love-Sofia Karlberg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tougao@tonightfood.com(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