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不起眼的老店,才最吸引
现在是深夜十点半,漫步在港河边上,马路对面的肉丸粉店一字排开,大钢锅里通透的肉汤在咕噜咕噜的翻滚,边上零散摆放的四方桌上坐满了深夜里依旧出来解馋的夜猫子。摸着反应剧烈的胃,小聪径直走向经常光顾的老店。
在那明显饱经沧桑的掉漆招牌底下,是仅有十余平方大的店面。一位与小聪母亲年龄相仿的老板娘正在一群大大小小的钢锅堆里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筷子和勺子。
“阿姨,给我来三颗肉丸河粉,多葱,多鱼露。”
还没走进店门,小聪就冲着正在忙碌的掌勺大妈喊道。
老店里没有空调,屋内的老吊扇不仅转得慢,还按节奏如有旋律一般地发出刺耳的声响。
小聪挑了张靠门的木方桌坐下,从肩上卸下那装满复习材料的书包,摸了摸早已饿扁了的肚皮,托着腮帮子盯着忙碌着的老板娘。
河源客家肉丸子和传统的广式肉丸差异颇大——除了体型上有足足半个拳头般大小,用料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而且各具特色。
为确保肉丸的新鲜和口感,老店每天只会做大概300颗的肉丸。老板娘每天清晨,都会去到农贸市场,挑选上等的猪前腿肉,加入胡椒和鲜鱿鱼,用三厘米粗的两根铁棍全手工打制而成。
先是用混有大量胡椒的山泉水煮至七成熟,捞起晾干后放入冰箱存着,剩下的肉汤便可作为翻煮肉丸和最后勺入粉中的美味汤头。
累的时候,你的胃会为你指引方向
在十五分钟之前,小聪才刚刚下班。三小时高强度的培训和一个多小时的来回车程让小聪脑力和体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透支。
“到站了!到站了!赶紧醒醒!”
叫醒小聪的,是师傅那略带外地口音的召唤。揉了揉费力撑开的眼皮,小聪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公交车的最后一排站起。
双手提起身旁那重得要命的背包顺势穿过手臂划上肩膀,拍了拍裙子上的皱褶,独自一人穿过空旷的车厢,踏出车门。
小聪毕业一年,托家里的关系毕业时顺利在老家找到一份会计的工作,虽然工资不算多,但日子还算是过得挺自在。
上个月,在父母的督促下小聪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没想到就进了面试环节。为了弥补“先天”准备的不足,上周她报了公务员面试培训班。
每晚下班后独自搭公交车到市里头上课,然后再搭末班车回到自己所在的镇区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爬起来回公司上班,日复一日。
借助手机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小聪穿过漆黑的公交总站,踏上了河边上的游步道。五月山城的夜里,远方山谷间吹来的凉风吹拂着平静的河面。
今天是小聪连续第五个夜晚出现在这里了。原本只是在河边漫无目的地踱步,每晚却像受了什么蛊惑一样,最终都会来到这家夜里闪着昏黄灯光的河粉店。
没有什么是一碗肉丸粉解决不了的
“还是用肉汤来煮粉,没错吧?”
老板娘将三颗半只拳头大小的肉丸放入翻滚的肉汤,转过身来询问小聪煮粉的喜好。
“没错,就是这样!”小聪爽朗地回答。
煮粉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山泉水煮,一种是肉汤煮。小聪一向偏爱以肉汤煮制的河粉,却不知缘由,便只好求助老板娘了。
老板娘告诉小聪,河源客家河粉是用米浆做的,厚度适中但比传统的广式河粉稍厚。若用山泉水可以保持河粉顺滑而不粗糙的口感;而肉汤浓郁粘稠,煮出来的河粉味道更丰富,口感偏软。
老板娘加大了钢锅底下的炉火,抓了抓身旁面框子里的河粉,掂量了两下,将一大束米白的河粉放入煮面专用的肉汤里。
那个比她脸还要大的面网子,在她的手里快速地在翻滚的肉汤里上下倒腾了几下。原本粘成一坨的河粉充分散开煮熟,便可用面网子一网打尽全部捞起。手腕以巧劲抖动,沥干水分后倒入桌子上的白瓷大圆碗里。
如同精密计算过一般,老板娘提着面网子转身,在刚刚煮肉丸用的肉汤钢锅中,将三颗大肉丸勺起,一同放到大圆碗中河粉之上。
随后,老板娘端着大圆碗走到调料桌前,葱、姜、蒜、胡椒粉等依次加入,还有她家特有用鱼干磨成的粉,以及滴上几滴鱼露。
最后浇上一勺滚烫的汤头,一碗招牌肉丸粉就这样完美地端到了小聪面前。
时针划到十一点,店里的老式摆钟叮咚作响。
面对这样一碗热腾腾的肉丸粉,三颗几乎一样大的肉丸挤满了整个大圆碗,早已饥肠辘辘的小聪毫不犹豫地提起筷子便是一轮的狼吞虎咽。
就如其常言道,没有什么是一碗肉丸粉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碗。
有什么等我嗦完这碗肉丸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