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吃羊肉,就好这一口

寒冬吃羊肉,就好这一口。这样的话语,听起来有点儿嘴馋的猴急相。其实,细细品咂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故此,三九寒冬里吃羊肉,既抵御风寒,又滋补身子,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在下是最喜欢品尝羊肉的“骨灰级”羊粉,爱好这一口美食,自然不是惦念中医经典里那些补肾壮阳的功效,最最吸引我的是,羊肉的鲜美滋味!在可以吃到嘴的家养禽畜中,羊肉是最最鲜美的肉食。猪牛鸡鸭之类的鲜味都无法与之相比配!尤其是大冬天时节,天上彤云密布,天际飘飘洒洒飞扬白雪的日子里,一炉鼎沸的羊肉暖锅,一壶温热的花雕黄酒,一箸入嘴,酒醇肉肥,这时,你会对香山居士那篇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境,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物质体验。

曾经在江南乡镇,见识过吃羊肉的民俗风情。这是个隶属苏州地区常熟市的小乡村。因为公干,晚上无法赶上返沪的班车,只好歇脚在梅李镇这样富有诗意乡村的招待所里。大清早,才五点不到,招待所门前的石板街上,就传来行人熙熙攘攘的赶路脚步声。披起棉衣推门一瞧,昏暗街灯下的不远处,一户临街的吃食店弥漫着乳白色的水雾蒸汽,走进去,才发现吃客盈门。只见店堂深处,烟气氤氲,中间悬挂着一枚老式的白炽灯,投射下淡黄色的灯晕,座无虚席,人声嗡嗡。听正在吃肉饮酒的一位老者介绍,原来,苏南地方在隆冬季节,有清早起来吃羊肉补身子的习俗。一盘白切羊肉,一碟羊杂碎,一杯糯米酒,一海碗撒了生青碧绿蒜叶的羊肉汤面,这就是乡亲们御寒进补的至味珍馐,尤其是家庭中出大力劳作的男人们,这是最实在最有效的十全大补灵丹妙品!嚼羊肉、饮米酒、吃面条,身子暖和了,肚子饱满了,劲儿铆足了,正当一天干活出大力的好时辰!

曾经在黄河边的一处叫做风陵渡的地方,亲身感受过与江南不一样的吃羊肉情景。说起风陵渡,就会让人想起金庸先生笔下那些“风高放火,夜黑杀人”大侠们出没的宅院瓦堡。也是清晨,天色朦胧,寒风凛冽,街上飞沙扬尘,行人佝头缩颈。接待的朋友约我们去当地最著名的点心铺喝羊肉汤。店铺门前斜支着一面有点污秽的市招布旗,进入大堂,满满登登的吃客,人手一碗冒着白汽的羊杂汤,正不亦乐乎地吸溜着。好不容易等到了席位,朋友端来了几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杂烩乱炖的羊心、羊肝、羊肚、羊肠碎块满满一大碗,乳白色的汤汁几近溢出碗口。端起大碗,手感有点粘稠,浓重的腥膻味儿直冲鼻孔。桌子上的调料是辣椒末杂拌着冻凝的黄白色羊油,试着搅起添加到碗里。同去的上海小陈是急性子,吸溜喝下一口浓汤。只见他鼓着腮帮子,不往下咽。两只眼珠子定恹恹地望着我。突然,立起身子,直往店外窜奔出去。我以为有什么急事,也紧跟出门。三拐两拐,来到一处背静墙角,小陈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秽物犹如石油井喷。半天,缓过气来说,“这北方羊肉的膻味太浓重了!”我回店里结账,望着依然人来人往,吃客满座的店堂,不禁摇头,这江南的羊肉与塞外的羊肉,端的是不可同日而言美食啊!

江南冬季的时候,吃羊肉是一种享受。羊肉吃过,浑身暖和,正好消抵了江南冬季湿冷的蚀骨阴寒。因而,江南一带譬如浙地的湖州、嘉兴,苏地的苏州、吴江、海门,沪地的金山、崇明等,都有着独家祖传的烹制秘方,自然也是吃货们来回“扫荡”的目标。

曾经在苏州地区的藏书镇、奔牛镇等地品尝过全羊席,但凡羊身上的种种,几乎都拿来做成菜肴。从羊眼睛到羊尾巴,从羊脑到羊蹄,从心肝肺到腰肚肠,从羊鞭到羊睾丸,甚至宰杀时凝结的羊血块,蒸煮煎炸炒溜,冷盘热菜炖汤,花式繁多,无一遗漏,名副其实的全羊席!数十种羊肉菜肴,摆满一围大桌,叫吃货们看不够,尝不完,只怪自己肚量忒小!

上海介于苏浙之间,自然,吃羊肉的习俗也是很相仿的。江苏太仓到上海的道路叫做“沪太公路”,中间有个叫做大场镇的地方,冬季吃羊肉的风气就很流行。这个乡镇正好处于过去菜农送菜进城的路途中点。月落星稀的凌晨,菜农们用单车驮着几大筐蔬菜,一路行来已经汗流浃背,肚鸣如鼓了,正当饥寒交迫之时,大场镇临街的羊肉店铺早市开张,热腾腾的雾气,香喷喷的羊肉。勾引着菜农们的馋虫,切一碟羊肉,挟几片羊肚、羊肝,斟一盅黄酒,加一大碗羊汤面条。嗨嗨,撒一撮青蒜叶,点几滴红椒油,美味啊!酣畅淋漓地吃完出来,满头冒热汗,脚下蹬车“嗖嗖嗖”的,转眼就进城里的菜市场了!

上海吃羊肉的绝妙好去处,大多在郊县乡镇的偏僻村落,譬如长江入海口崇明岛上的白山羊,不仅鲜美无比,入口还分外香郁;譬如奉贤的庄行镇,不仅在冬天大啖羊肉,在大暑天还流行“羊肉烧酒”的吃法(大口吃羊肉,大碗饮高度白酒,且店堂里不开电扇、空调降温,逼汗排毒。);又如松江叶榭乡的烂糊羊肉和掏羊锅,据说那烹煮羊肉的老汤已经传承好几代人了;再譬如七宝古镇、南翔古镇、真如老街上的白切羊肉,各家有各家的秘制套路,烹制的羊肉,在肉与皮之间凝结着琥珀色的原汁原汤,吃口虽有不同,却都异常美味!……

说了上海这么多吃羊肉的地方和轶事,我以为,在上海吃羊肉首选最佳的地方,在杭州湾旁的金山卫镇张桥村。这个名声不大的乡野村子,在一般大比例的地图上,大概也很难找到它的确切位置。然而,在上海资深“羊粉”吃货的心里,却是秘而不宣的朝圣宝地。

张桥村的羊肉有故事:相传当年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屯守金山卫时,当地百姓以张桥的地方特产羊肉犒劳军士,摆下军民大宴,支起大锅十口,号称“千人锅”,烹食张桥羊肉,一时间羊肉飘香,军欢民跃。大宴结束后大军上阵杀敌,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以一敌百,取得抗击倭寇的全面胜利。因而,也就有了“吃羊肉,到张桥”的说法。

这金山卫镇隶属于上海东南郊的金山区,面临浩瀚的东海杭州湾。明朝期间,朱元璋创设了卫所制度。当时全国有36卫,金山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镇海卫被列为明初四大名卫。张桥村说白了,就是一个最最基层的小村落。在村口的公路两旁开设了一批羊肉饭馆,专做羊肉堂吃生意。我们慕名而来,到达时,只见远处的田地一片金黄,成熟的稻禾沉甸甸的,就像将要分娩的孕妇宁静幸福。也有新割下的庄稼,就在田垄上晾晒着,在江南初冬的艳阳照拂下,稻禾就像熟睡的婴儿安谧肥硕。公路旁摊晒着已经轧出的稻谷,几个老农妇在来回翻摊,歇气时就支着钉耙说说家长里短。

我们请教了在田地里做农活的一位老乡,据介绍公路边靠近公交车站的那家羊肉店很能代表张桥羊肉的特色。于是,我们就选定这家店铺吃羊肉。店堂里,摆放的是乡下普普通通的实木桌椅,服务员就是村里的农妇,浓重的当地口音。大伙坐下,点了白羊肉、红烧羊肉、白切羊肝、羊肚丝炒大蒜,要了一樽据说是源于一七四三年的会籍山绍兴黄酒。不一会,农妇把青蒜酱油,细白海盐和菜肴一起端上桌来。嗯!真不错,张桥村的羊肉确实有特色!尤其是白羊肉。也就是清水煮熟的拆骨羊肉块,改刀切片,连皮带肉,颤颤巍巍晃动着。羊肉入口,略一轻呡,肉化无渣,皮嫩滑爽,味美、味鲜、味正,不膻、不腥、不燥。张桥羊肉有别于它处羊肉,最大特色就是,肥腴而不腻,筋道而不柴,味鲜而不昧,美艳而不冶。

早几年去张桥村吃羊肉时,上海市中心到金山卫还没直达的铁路,只好一大早坐了公交坐地铁,坐了地铁换乘长途大巴,下了巴士再等乡村之间的穿梭中巴,七拐八拐,坐这么多趟车赶来品尝。呵呵,不枉此程啊!有时想想,也亏得这张桥村路途迢迢,乡野遥遥,过来猎奇美食的饕餮者仅仅三三两两几位,要不然,又要像好多风景胜地一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啦!

吃完了,意犹未尽,还想带点给家人分享。一问老板娘,人家说,午市的羊肉卖没啦。这里规矩,为了确保独特的口味和新鲜的品质,每天一般只宰杀两次羊,中午和晚上市口各供应一份,除了事先预约,否则,当市销完,如若还要,再等一市或者“明日请早”。真有点牛气!

图&文    李展怀‍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