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寻小吃

时隔四年,再次北上。

四年前的北京还有些北平的影子。深秋十月,天空高远而蓝,那么柔和而清澈的蓝,大大方方铺陈在你眼前,直到天边,怎么都看不够。午后后海的胡同、恭亲王府、卤煮店,或者是街边随处可见的火烧店,还能嗅到老北平的味道,仿佛能听见呼啦啦飞过的鸽群和拖长音儿的鸽哨。这里有迎面走来笑呵呵问你吃了没的老大爷,这里有站在地铁车厢门口,一脸严肃吆喝着,往里走啊,都往里走呵的马大嫂。我和闺蜜隐在胡同四合院的小餐馆,笃悠悠吃着午饭喝着茶,和屋顶的大白猫一齐眯缝着眼晒太阳,看着院子里的树叶摇曳。

这次到北京,一半的日子,像是三体里的乱纪元。天空像是蒙了一层灰,对面的楼在雾霾里若隐若现,每天,北京都在等风来。风来的日子,尽管鼻子都冻红了,人人都高兴,裹得严严实实在阳光底下溜达着,穿着军绿大衣的武警们齐刷刷走着正步,每走几十米就替换下一名岗哨,北京大气威严的那一面又回来了。所幸的是,气候环境变了,食物还是原来的样子。这么冷的天,除了爱,还能有什么比好吃的更暖心的东西呢?

小吃街隐在牛街一个毫不起眼长条形建筑的二楼。掀开门帘,一个个小吃柜台一字儿排开,呈倒L型,交叉着卖些砂锅,小炒,羊肉羊杂汤,牛羊肉包子什么的。还没到饭点,店员比客人多,相当冷清,也没暖气,东西上桌后必须赶快吃,要不然吃下一肚子凉气。

唐鲁孙曾说,当年某外交部长有一次请各国使节吃早茶,吃的就是炸糕,面茶和普洱。各国驻华使节夫妇吃完,觉得这是使华以来,最好吃最丰富的中国味早餐,想不到炸糕,面茶还能成招待外宾的上食珍味,可惜这两种早点,没见哪家小吃店做过,大家也就没这种口福了。当我看到面前跳出一个圆滚滚的点心,貌似由黄米面掺少许糯米粉揉成,炸得黄澄澄,隐约现出红色豆沙馅时,顿时兴奋无比。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炸糕?!当下尝了一个,薄薄的糯米皮内裹着满满的馅儿,豆沙的细腻,枣泥的香气,红糖的清甜,咔哧一口下去,透过焦酥的糯米层,牙齿轻触甜甜软软的豆沙馅,味蕾很是满足,如果是热乎乎的刚出炉,该更是惊艳。 

建筑的一楼是清真超市。穿过厚厚的布门帘,呵,人可够多的。马记糖葫芦、白记年糕……每个店前都站满了人。先说这冰糖葫芦,红,黄,白,绿,细细竹签串着,煞是好看,红的是山楂,黄的是橘子,白的是山药,绿的是葡萄,外面轻裹着薄薄一层糖稀,晶莹剔透,粒粒饱满,看着就让人爱。白记年糕,据说是很有些年头的店了,卖新鲜手作的驴打滚、艾窝窝、紫米年糕、豌豆黄、糖火烧,这对爱吃糯米类点心的我来说,就跟撞进了天堂似的,什么都想尝一口,但这按斤卖的架势以及窗口贴着保质期一天的提醒,让我瞬间冷静了下来,驴打滚和黄米年糕各买了半斤。尝过了白记年糕才知道稻香村的小包装的驴打滚有多么地粗糙,白记家的口感清甜,入口即化,相当有满足感。 

出了清真超市往右没几步路,就是火锅店,门口设了俩外卖窗口,一个卖些包子点心,一个卖些酱卤牛肉之类。包子窗口前排了不短的队,羊肉胡萝卜包卖得尤其快,不时看到有人一脸失望地啊呀一声,羊肉包子没了啊?哎,那还有啥?行,那就来俩牛肉包子吧。包子馅儿紧实,轻油重卤,面皮也有厚度和嚼劲,和南方的包子很是不一样。南方的包子面皮松软有弹性,馅儿也油光水滑,这是事先加了肉冻的缘故。但在呵气成冰的冬天,热乎乎的包子带来的满足和幸福感是一样的。

文  初照晨
图  Nate Gray  循CC协议使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