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碗冰清姜薯羹

最近嘴馋,常常想吃甜食,偶尔路过街边的糖水店,总会停下来叫上一碗西米露,香芋西米露是最爱,虽然也是喜爱的甜食之列,但总不能和老家的糖水比,尤其是老妈煮的那碗冰清姜薯羹,体白如雪,吃起来清甜爽滑,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

冬末春初,正是姜薯上市的好时节,每到这时,老家小镇的街头巷尾,专卖或兼卖姜薯的摊档异常繁多,在各种食材的经营中大有夺冠之势,无论哪家哪户,都想在春节前夕置办好年货,姜薯便是必不可少。想起小时候,除夕前几天,看到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姜薯,妈妈单车前的篮子堆满的姜薯,那情景颇有些像城市人争赶花市的场面。

姜薯只有在汕头的潮阳和惠来这部分滨海地区的山地种植,因而可以说是潮汕特有的,长得不好看,甚至可以说“丑”,不过对食材可不能总看外表,要不然定会错过很多佳肴,姜薯去皮后呈乳白色,异常光滑,薯大肉白,它虽属薯类,身价却不低贱,逢年过节后,时常会有不少前来探亲的华侨、港澳人要回归居住地,千里迢迢也要带上一篓姜薯。当然,如果你觉得姜薯是像番薯那样烤着吃,那你就是行外人了,潮汕人吃姜薯,是很有一番讲究的,常常被用来熬做姜薯羹。

以前逢年过节拜神或祭祀,老妈都会熬一锅姜薯羹,经常在老妈身边帮忙,看看看着便会做了,步骤也简单,首先去皮,之后把姜薯削成薄片,放到烧开的沸水中煮片刻,待其成薯片汤,汤中的薯片微微卷曲,放上些许白糖,用汤勺搅拌,谨防黏住锅底,几分钟后,一锅姜薯羹便做成,乘上一碗,味道自是极佳,如果是老妈,定会放上几粒白果,那个时候嫌其味道干涩,总把它一粒一粒挑出来。

老妈每次熬姜薯羹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的向我唠叨小时候的一件事,以此证明我对姜薯羹的偏爱至极。

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园里要我们每个小朋友回家向父母索交费用,因为园里每天下午要给小朋友煮糖水喝,家长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当然不想喝糖水的小朋友可以不交。

那时家里并不宽裕,加上我挑食,所有糖水中只偏爱姜薯羹,其他一概不吃,我就跟老妈说,我不想喝糖水,不交。后来我才知道我是班上唯一一个没交糖水费的人,自然当其他小朋友喝糖水的时候,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喝。

哪知第一天,园里给每位小朋友熬了姜薯羹,那可是我的最爱啊,我就只能咽着嘴里的口水看着别人一小调羹一小调羹地喝,心里的滋味自是不好受,谁叫我没交糖水费呢?后来老师看到我的可怜状,索性把锅里最后剩下的盛了一碗给我,心里别提有多感激,后来回家跟老妈说起这事后,她立马给我钱让我交上去,只是后来,园里再也没有给小朋友熬姜薯羹。

后来每次老妈提起这事时,我都会觉得这是幼儿园故意给我放烟雾弹,感激也早已消失,当然,这都是外话,对姜薯羹的偏爱或许从那时便开始激增。

用一碗姜薯羹招待来访的客人是潮汕人特有的习俗。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登门拜年,妈妈便会分煮一碗姜薯羹招待,按照我们潮南的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姜薯非吃不可,除此之外,在新娘过门的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姜薯羹,我记得我嫂子嫁到我家时,第二天我姐便早早起床熬了一碗姜薯羹,当然,不仅给我嫂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份,如此,姜薯羹的象征意味可见一斑。

现在在其他城市生活学习,想吃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偶尔见到也是在吃火锅用汤底的时候,去寻找,但一直无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打着潮汕姜薯羹的招牌,店主却不是潮汕人已经减分不少,上来一碗,完全不是卷曲状,而是切成一小段块,吃起来香松如芋,虽还行,但总归砸了潮汕姜薯羹的招牌,我想,老妈的那碗冰清姜薯羹怕是要过年回家才能吃到了吧。

文  在云上唱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