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的桂林米粉

似乎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城市都能找到桂林米粉的身影。许多吃过的人都觉得它名不副实,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出桂林的桂林米粉,已经变了。

桂林人爱吃米粉,爱到一天三餐都吃它也可以。

米粉店总是开得很早,关得很晚。夜市摊的炒粉摊,更是经常到凌晨。粉店的师傅们通常凌晨3点就要起床,烧油、烧水,把调料一字摆开,收拾店面,5点钟开始卖粉。开夜车的的哥们,或者下夜班的人们吃上一碗好回家睡觉。到了7点,才是高峰期。赶在8点进校园的学生们成为这一时段的主力军。小小的人背着大大的书包,手里拽着钱,一把拍在老板收银的桌子上,“二两卤菜。”叫得大声,似乎特别骄傲。老板也总是笑眯眯的把一个写着“二两”的小牌牌甩出来,又忙着接待下一位顾客了。

卤好的牛肉是褐色的,有一股酱油的味道;炸好的锅烧是金黄的,切开的时候可以听听吱吱的声音,看见迸出的油花,一股肉香飘出来。眼巴巴的看着冒粉的阿姨把一团干燥的米粉扔进开水锅里,再捞出来的时候,米粉竟然变成了白泡泡,散发着香气和热气的饱满的模样。把粉盛进碗里,师傅熟练地端起来,一边往里面放调料,卤水、油、炸的金黄的黄豆、切成薄片的牛肉和锅烧,全部放齐后,这碗粉才属于你。你可以再加工,喜欢吃咸的再放卤水,喜欢吃淡的放些没盐的骨头汤。酸菜、酸萝卜、酸笋,这样的小菜都是放在大碗里随便客人取用的。有些店为了吸引顾客,还会在早餐时间提供免费的豆浆。

送走学生们又迎来上班族,大概要一直到十点才会稍微歇息下来。到了中午,又迎来了午餐的高峰,如此往复。 有些女生怕胖,吃粉不吃锅烧,殊不知,锅烧、卤水、黄豆是桂林米粉中的三剑客,一家粉店的粉是否好吃,往往由它们决定。
锅烧的原料十分常见,不过是连皮带肥肉的猪肉罢了。但是炸锅烧是一门技术活。炸过火,吃到嘴里带有苦味,硬,硌牙,客人吃过不喜,往往就不会再来了。好的锅烧,是金黄色的,切成薄片,肥瘦相间,吃到嘴里,又脆又香,肥而不腻,是老饕们的最爱。一家锅烧好吃的店,往往比牛肉好吃的店客人多。

卤水是米粉的灵魂。卤水里的调料之多,不好赘述,何况每家店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熬制卤水的时候,飘香四溢,隔着几条街都能把人引出馋虫来。好的卤水,吃过之后有回甘,不好的卤水则只有咸味。最后说黄豆。南方北方人都爱吃黄豆。桂林米粉里的黄豆则是传统的象征。有些店为了省钱会选择花生代替黄豆,这样的店我绝不会去第二次。放炸黄豆的店面才是传统的桂林米粉,我从小吃的米粉就是放的炸黄豆,二十年了,从未变过。
如今远离故乡,那一碗米粉的香味就成了梦中的事情。看见许多打着桂林米粉的店面,都会想走过去闻一闻味道,想知道它是否正宗,却往往让我失望。也许,桂林米粉终究是属于桂林人的,离开桂林也就没有了桂林米粉。

文 kaiyuanmo

“桂林人的桂林米粉”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