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薄饼

香港是一个很矛盾的城市。生活节奏快,逼得每人都争分夺秒工作,否则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下生存。但同时它也是充满人性、关爱的社会,小贩在街头摆卖鲜见城管暴力执法,据说小贩与执法队伍发生肢体冲突的一年不过10来宗。

几年前,我走在太子街头,看到一个老爷爷在摆摊卖糖葱饼。繁华闹市中,没有多少人停下脚步。走近,问价钱,无果。他支支吾吾,用手指着招牌上的字。别说古稀之年,他已经老得讲不出话来。要了一个,放下五块钱的硬币。他用颤抖的双手把一块糖葱饼夹进纸袋里。

在此之前,我没有吃过糖葱饼。很好奇地尝了第一口,表皮是淡味的白面皮,内层才是脆身不黏牙的糖丝。吃多会腻,一个足矣。友人告诉我,这糖葱饼,和葱没有半毛钱关系。外层是一张纸片厚度的白皮,用蔗糖或者麦芽糖加热融化后拉扯,转为白色后拉至中空条状,用烧热的剪刀刷刷地剪成一段段。冷却后,这糖芯并排黏在了一起。乍一看像薄饼裹着葱白,于是才有这个形象的名字。

友人感叹小时候没有多少零钱,糖葱饼是他少有吃得起的零食。现在有了不少创新食法,或是加椰丝或是加撒了一些花生碎,但始终还是差一点怀旧的味道。单纯的麦芽糖很腻,变化不出层次,却承载一段旧时光。

我更为好奇的是,老人家摆摊,别说和执法队伍抗衡,就是理论几句都没有力气,为何还能在街道贩卖?友人直说我很幸运,因为这样的持牌小贩已经买少见少。港英政府当年为了稳定人心,为这些小贩发放牌照,属于合法经营,但不能世袭。所以现有的小贩都是“老字号”,档主往生了,一家老字号也就消失了。

几年后再看旺角这些商业区,更难找这样的小贩了。目前在屯门元朗等新界地区,下午时分仍有不少。如果有机会去香港,除了跟随攻略吃这家窜那家,不如找找这样的“老字号”。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