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中风味小吃的柜台上,在早春三月的某天里竟然开始卖起了榴莲酥。照例与同伴在晚饭之后光顾于此买些寻常糕点,表面上不动声色,波澜不惊,内心却早已暗自激动如同蓄满欲决堤的春潮。每逢路过,目光必在其金黄饱满得半圆形外表下来回兜转。终于,私下里偷偷溜去买来一小块儿,待室友睡下后,站在宿舍外的走廊上独自享用。我相信,除我之外,没有更多的人会对这一热带水果情有独钟了。
年岁尚小时的一个暑假,姑姑从遥远的南方回来探亲。那时交通甚不便利,除了常规行李外,跟随姑姑一起在二十几小时漫长艰难的旅途中颠簸地还有两袋水果,一袋是椰子,另一袋则是榴莲。记忆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来自南国的客人。地处中原小城,家家户户的水果篮中不过是些常见之品,四季均有的香蕉苹果,在春日才会造访的草莓和点缀于夏天的荔枝。至于榴莲的概念,仅仅是电视里一闪而过的图片和百科书中的名词解释,。大街小巷的水果店铺内,榴莲从来都是难觅身影。
跋涉千里,远道而来的两袋南方佳果自然是受到了高度关注,已作为南方水果代表,逐渐被众人熟悉的椰子暂且搁置一旁。刀板上,正襟危坐地是这个通体金黄,遍布粗刺的小怪物。像坚硬的狼牙棒,又如沉默静定的刺猬,榴莲并无一个讨喜的外表。方才还在热闹谈天的家人都围了过来,目光汇聚在父亲手中握着的刀上,手起刀落,谜底揭晓。
乳黄的果肉坦露,奇特的味道瞬间弥散。在大人们尚未回过神的片刻,我抢先掰下一块儿丢进嘴里。细腻的口感比乳酪更胜一筹,黏稠的汁液里包裹着浓郁的甜蜜,回味无穷间即刻爱上,如获至宝。而父亲断定其味和烂洋葱并无二致,在姑姑的反复劝说下,皱着眉勉强咽下一口。或许是因为对其气味的反感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果肉的柔滑绵软并未能改变父亲糟糕印象。母亲则更为直接称其“臭气熏天,不可忍受”,当即就将切开的榴莲移出屋内。后来剩余的那些榴莲被母亲以“南方稀罕玩意儿”的名义送给邻居同事们尝鲜,而一同而来的椰子却被一个不少的留在在家中。每日午饭之后吮吸那球形曲线内,清淡酸甜的柔阴之水以散暑气,成为那个躁热假日里清新的回忆。而让我留恋与悻然的却是缠绕于唇齿的滋味和那些被送走的榴莲。
似乎也是从那时冥冥之中感到,那些被众人嗤之以鼻,艰于认同之物,对我常有莫大的吸引。就像气味最难以界定的榴莲,于他人而言或许是刺鼻的恶臭,于我而言却如生命的暗香。然而,地位奇特,界定暧昧之物是不可能循着生活的轨道循规蹈矩的走下去的。它或许会掀起波澜,站在风口浪尖,短暂成为众目下的焦点。但在有如千万涓流汇聚而成的平淡季候里,静水深流才是主旋律。
榴莲亦是如此。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延伸进昔日僻远闭塞之地,即便身在冰天雪地的大东北,不过空中飞行几小时,南海时下最新鲜的海鲜也会如约现身于各色饭局酒宴。吃的上榴莲,早已非难事,对于它,我依旧情有独钟但狂热却日渐消减。榴莲性热,益气壮阳的功效十分明显,而内火旺盛热性体质的我但凡稍微多吃一点,火气便如雨后春笋在唇边眉间长出一片细密的红疹。而含糖量极高的第二特性又让本已是微胖体型的我“三思而下嘴”。就这样,出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与它保持友好疏淡的关系。家中常备着的,依旧是性平温和的苹果和剥皮方便的香蕉。
有段时日里,多巴胺急速分泌的一个春天里。偏执沉迷于一个“榴莲少年”,他并非传统言情戏中的男主角,似乎也不太符合世俗评判的眼光。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丰盛情感的倾泻,就像当年对来自南方的神秘榴莲极度迷恋。故事的最后,是至今无法用语言精准概括的狗血结局。榴莲的味道的确极佳,少年的特质也的确令我动容。但我终究要沿着寻常的大路走下去,另辟蹊径走出别样风景,原谅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开路工。
食堂里那方让我一阵欢喜的榴莲酥柜台,突然一连关张好几日。后来再开业时,榴莲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些绿茶饼和芝麻球。我略感失望,但很快又似全无发生般的淡去了,一切如常。
蓦然记起榴莲之名的由来,当年郑和下西洋品尝到这异域滋味,大为称赞,觉得此果吃后让人留恋不已,故命名“留恋”,后人取谐音“榴莲”
榴莲忘返,留恋忘返,也许一时兴致盎然忘记归途,然而热情退却,我们终究是要回去的。
文/余沐芩
图/Hafiz Issadeen 循CC协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