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乱弹

路过中山公园附近,看到一家餐厅的招牌“XX屋”,门口有菜牌展示:炸薯咖喱饭、奶香鸡肉咖喱饭、牛肉咖喱蛋包饭…原来是卖日式咖喱饭的。上网一看,这家“XX屋”,竟然有二十家分店。

咖喱饭受欢迎的原因,大概是盖浇饭的形式方便了快节奏的都市人,味道辛香、略带辣味的咖喱有很是下饭,比起那些浓油赤酱的鱼香肉丝、红烧肚裆什么的,又显得干净而有格。所以日式风格的咖喱饭大行其道。就连我们大学的食堂也于去年推出了配有咖喱蔬菜的“日式照烧鸡排饭”,我经常去吃,味道好,而且只要九块钱!

咖喱在我们印象中印度人是知识产权持有人,虽然我没去过印度本土,但在香港的重庆大厦(就是王家卫导演拍《重庆森林》的地方》,一进楼内满眼印度人士,密密麻麻的小招牌、灯箱广告夹杂着大量“咖喱皇”“正宗印度咖喱”等字样,这座因为王家卫电影而出名的大厦,其实简直就是香港的“小印度”,里面都是从事裁缝、餐饮和货币兑换生意的印度老乡。不过大厦内昏暗的光线,面目不清的人和可疑的气味,让我放弃了继续深入探险的想法,退出大厦在门口拍了张照片,便去找丝袜奶茶了。

东南亚也是咖喱的重要分支,在新加坡,掰着指头数,最著名的菜,不出三道:海南鸡饭、肉骨茶、,然后就是咖喱鱼头。泰国和马来人都有自己的咖喱菜,香港和澳门也有著名的“咖喱鱼蛋”为代表。

说回日式咖喱,从地缘来讲,想不通咖喱是如何传到这个岛国去的,要知道,东南亚地区和印度一样,早年间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咖喱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飘到了香港、新加坡(那时还属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至今香港和马来西亚仍有大量印度裔长期居住。但日本并不在这条传播线路上呀?

翻书得知:日本的欧洲使节团于明治四年(1871)年环游欧美诸国,归途中在锡兰(斯里兰卡)吃过咖喱饭,并留下“用手搅拌吃食”的手记,第二年,日本便出版了两册西洋料理指南书,其中有一道正是咖喱饭。咖喱在明治时代末期就成为了日本大众食堂的常见料理,并逐步加入洋葱、土豆、胡萝卜、猪肉等物,形成日式咖喱饭,并进入家庭的餐桌。

彼时正值日本政府全面西化改革时期,脱亚入欧呼声日益,连天皇都带头吃起了牛肉,以期改善国民体质。咖喱源自英国殖民地印度,英国海军的菜单上也出现过咖喱料理,日本作为崛起中的大海军国家,焉能不效仿之。

岁月悠悠,白云苍狗,殖民地时代一去不回,咖喱却依旧飘香。读书倦了,快去食堂,还能赶得上吃一份配有咖喱蔬菜的照烧鸡排饭。

文/王昭炎

图/meg.dai  循CC协议使用

“咖喱乱弹”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