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来一碗血蚶

血蚶,潮汕人单名叫“蚶”的居多,壳面白色或褐色,薄皮,表面有沟,如旧时屋顶瓦棱,所以它的壳就称瓦楞子。

马上要到除夕,潮汕人喜围炉,而血蚶便是缺少不得的食品,由于蚶壳相磨所发的音响极似铜钱声音,故称蚶壳为“蚶壳钱”,意在金钱众多,反复可数。

小的时候,吃了血蚶,老人们就会教我们把蚶壳放进床底,到年初五再收拾,如此这般,意味着来年会“旺财”,当时就有外地人听闻后笑嘻嘻地说,自己大年初一也要弄点血蚶吃吃,讨点彩头。

血蚶肉性温,具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散结消痰功效,多吃可缓解胃痛泛酸。清代浙江台州学者宋世荦有《黄岩杂诗》: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拨刺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从诗中看,那时紫蛤花蚶这些小海鲜,是卖不了三两个小钱的,故有“紫蛤花蚶不计钱”之说。

资料记载,小寒至大寒期间,血蚶血量最多,这时的血蚶一打开肉质饱满鲜红,可与烈焰红唇媲美,潮汕人嗜血蚶,吃得性起,有时唇齿间免不了“血迹斑斑”,跟吸血鬼无异,让人疑心潮汕人还在茹毛饮血。

的确,血蚶最珍贵的就在于它的“血淋淋”,要吃其实也简单,潮汕人喜欢生腌血蚶,很特别,老妈每年除夕时都会从菜市买来一大碗血蚶,不用烹制,用开水一烫即起,以蚶肉带血为佳,不过,也有觉得程序过于简单的潮人用酱油、芫荽、蒜头、辣椒粒及少许的料酒、醋进行腌制,再冻上约4个小时,即可食用,很多非潮汕人都不敢吃,如果你心惊胆战地试吃一个,定会觉得蚶肉很鲜美,味道爽而清甜,原来“茹毛饮血”并不如想像中可怕。

虽然生在海边,但小的时候,我和许多内陆地区的人一样,都不太敢吃这玩意儿,说血渍乌拉的,而且腥味重,有点恐怖,经过老妈的思想工作及言传身教,硬把蚶肉塞到我嘴里,才方觉血蚶的珍贵,对于不惯吃海鲜的人来说,吃生腌血蚶的确有点“吓人”,不要说壳里溢满的血水,光看名字已让人抗拒,不过潮汕民间有“血蚶补血”一说,所以这等美味切不能错过。

典故中也提到血蚶,说蚶壳可以当惩罚工具,比如旧时笔记小说里,悍妻治夫,就在地上放两个蚶壳,让丈夫罚跪其上。类似于现代悍妻逼丈夫跪搓衣板。

嗯,血蚶就是血蚶,用途还有很多,但我们大可不必理会,美食当前,记得除夕来一碗血蚶吧!

图&文  在云上唱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