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三百五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一直深信不疑。刚毕业的大学生,贴个手机膜也可以月入过万五;小巷子里的小裁缝也能随心而作,有事没事就关张出门旅行;卖凉菜的不到晚上六七点连人影都看不到,一旦出现摊前就挤满人——我这说的是展览路上的那家,十个手指头也算不过来的不是那不到半平米小方桌上的凉拌菜品类,而是排队的人和每天可观的收入。
最近下巴张了一圈痘,可是每天从瑜伽馆里出来都还是在他这里买上两块钱的凉拌藕片——偶尔会被鄙视,因为排着队的至少也是五块起步,不买够三样都不肯走,老板有时候忙起都懒得给我称,直接夹两筷子掂一掂就给我,然后说“可能三块钱都有了”。不管是两块钱还是三块钱,一般还没走出展览路(不超过三分钟的路程)就被吃光了,没吃够的时候恨不得连袋子上的汤汁和辣椒末都添干净。
因为凉拌藕片的关系,近来常想起阿男同学——她在少有辣椒的上海看着我发的微信一边流口水一边抓狂,但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她这么嗜辣(但其实吃不了很辣)也是很费解的——动不动就跟我念叨我娘做的荷包辣椒和路边的凉拌藕片,电话里隐约还能听见她咽口水的声音。我想,如果不是在打电话,而是在电脑前看图片敲字,她的口水可能会滴在键盘上。
如果说对于一个地方有着深刻的记忆,那无外乎是人和美食。南昌让人记忆深刻的除却瓦罐汤、凉拌粉、炒粉一类,再就是街头巷尾都能看见的凉拌藕片一类辣拌菜。而对于阿男来说,南昌让她记忆深刻的应该是我们这群同学和凉拌藕片之类辣菜。经营这些不一定都是固定的小店,很多好吃的凉拌辣菜都是流动摊贩经营,像凉拌藕片这种多到让人发腻却永远深受欢迎的小菜大部分都挤在闹市区的小巷子里或者中小学附近。撇开可能被管理的客观因素,这些摊贩们偶尔也会看天气看心情决定在哪儿支起他们的木头架子。
印象里最深的还是中山路与步行街这片区域,时不时总能听见有人叫卖“凉拌藕片”、“麻辣藕片”。一转眼,就能看见路边上摆满的摊子里有那么三四个摆着被红辣椒丁装饰得满满的酱色藕片,一盆盆的,让人食欲大开。再一低头瞧,迎面的小孩、女人一只手里都捧着透明的食品袋一边嚼着、一边唏嘘着,另一只手还要在脸旁扇着风。偶尔也会有辣食高手跟摊主埋怨:“怎么你家的藕片没有以前的辣、以前的香了?”这时候店主就会有点不高兴地扯着嗓门:“姑娘,都是一样的哟!辣椒都是炒过的。我炒的时候都辣得流眼泪了。”隔天,姑娘若是在附近的另一个地方遇见卖藕片的摊主,摊主一定会给多两大片跟她说:“昨天的辣椒炒得香,你尝尝看是不是跟以前一样的?”姑娘一定嬉笑着说:“辣,爽脆,就是这个味儿!”我和阿男同学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吃起时总是嫌弃拌得不够辣,吃完了唏嘘到流眼泪说不出话却又觉得买少了。
凉拌藕片这种小菜,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因为有着浓厚的市井味儿,很难叫人忘怀。阿男电话里每每说起时,我就说那你来吃嘛,可拉着长长的电话线,我们都知道不容易。大概,那样一种味道里除了食物本身诱人的香辣,彼时还有激起她自我挑战的欲望,而现在则更多了一份对于过往的怀念和回味。
文 雷莉莉
好诱人的藕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