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盘小炒

家乡有种小炒,前面冠了家乡的名字,极其朴素,就叫做武安小炒。

蒜薹,木耳,藕片,简简单单几样蔬菜加肉丝,简简单单炒出来,这是家乡几乎每个餐馆都会做的招牌菜。我自小吃着这道小炒长大,一直觉得习以为常,直到高中去省会上学,离了家乡,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家乡以外都再也见不到的东西啊。

自此,简简单单一道小炒,也炒出了乡愁的味道。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十几岁的年纪,被学校拖到城郊的部队去军训。在部队没有熟水,三个人挤两张床,饭菜简陋,训练艰苦,加上初初离家的不适,我那时每天眼里都是惊惶。这样一旬下来,整个人黑成炭球,也瘦了一圈。然后返校进行汇报表演,结束后有一天的假期。只有一天,妈妈却还是开车开了两百公里来接我。那一天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我们在路口拐角的小饭馆吃饭,吃的就是那道小炒。我饿了十天,吃什么都是珍馐美味,何况味道本来就鲜美。于是狼吞虎咽,一顿饭吃得毫无形象可言。偶尔抬抬眼,看到妈妈在朦胧的灯光里笑着看我。一瞬间思乡思家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竟让我觉得眼眶发酸,赶紧低下头默默扒饭。从那儿之后,几乎我每一次归家,总要和爸妈到那家拐角的小饭馆吃小炒。

我一直挺奇怪,那明明都是最熟悉的食材,可是混杂到一起后,却有一种陌生但亲切的味道。家里没试过炒那一盘小炒,我曾想学一学,但想了想,还是作罢。这世上的事物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己身。这样的事物享用多了,怕会折了其中的味道。美好的事物克制些,方有长久的意蕴。

这样它于我才不是简简单单随时可吃的一道菜,而是幼时无忧无虑的十数年时光,是家乡阡陌纵横的条条道路,是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是朦胧的灯光下,妈妈的笑意从容温暖。

一个学长要毕业了,赠他毕业礼物。在钢笔印章手串间犹豫已久,最终还是选了一套楠木的餐具。因为觉得更有红尘烟火气的东西,也更有红尘里俗气热闹的温暖。我们因着这样的温暖重视着一蔬一饭,最平凡也最真挚的味道。

于是在每一个冬至里吃着饺子念着思乡的诗句,模糊地想念着家乡的那盘小炒,也想念着妈妈日益平和的面容。

图&文  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