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初衷的小馄饨

从我知道有馄饨这样的食物以来,我就偏爱小馄饨。

小时候,还生活在家乡,距离自家屋子不远的地方,有个馄饨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那个地方卖馄饨,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星期天是可以自然睡到日升三竿的。每次醒来,桌上都会有份大瓷缸装好的小馄饨,那是爸妈早上买好放在那里的。

小馄饨是面食,时间久了不好吃。更多的时候,情愿自己爬起来,提个大瓷缸去买,那时候小馄饨才5毛一碗,每次去都会看到卖小馄饨的阿姨站在热气腾腾的灶台后面,利索麻利的将大碗一字排开,有条不絮的依次放葱花、盐、味精、猪油,依照个人口味还会放些许酱油、辣酱、水烧开,挨个碗里放些滚烫的开水,先将猪油化开,油花会散开成一朵朵的圆圈。

家乡的小馄饨其实就是面皮为主,极少放太多的肉馅,最多也就在筷子尖,点些许肉泥放在馄饨皮里,很容易熟。每次等到大人把我的大瓷缸小馄饨端过来的时候,都会坐在那里心满意足的把它吃完。

之后,父辈叔伯求生存来到上海,放暑假的时候曾在番禺路住过小段时间,年龄太小只记得那里有很多弄堂,那时候租借的地方在一幢楼上,早晨会在楼下的叫卖声中自然醒来,楼下有很多早饭买,豆花、油条、粢饭团等等,但我最中意的,还是一个中年模样的男人挑着担子来卖的小馄饨。上海的小馄饨不像我们家乡的模样,那是更精致的一种存在。首先,从肉馅的角度来说,它更加的饱满,配菜上就更不用说,一碗滚圆的小馄饨里,除了常规的盐,味精,猪油以外,还要放些切碎了榨菜丝、紫菜、蛋皮丝,色泽搭配的更加明艳有食欲。每天在喧闹的早市一角里吃碗小馄饨,似乎感觉那才是最圆满的早晨。

后来,才知道,上海人管这样的小馄饨叫柴皮馄饨。

到了现在,就开始自己学着包小馄饨,冰箱里放着包好的小馄饨,在某个特别想吃的深夜,给自己煮碗来吃,伴着袅袅热气出来的小馄饨,温暖着身在异乡的灵魂,有时候,想想,所谓的深夜食堂,也许就是用想吃的食物来治愈当下的心情。

长大以后,很多事物都已经改变了初衷,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就像小时候你喜欢吃的食物,突然莫名其妙就不再爱它的味道了,可我还是独独爱着那一碗小馄饨,一直都没改变过。

图&文/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