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不是可乐,而是意志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到饮料,第一个想起的肯定是可乐。有事没事想去买点什么喝的时候,也总是下意识地去寻找可乐的踪影,看瓶身上印着的五花八门的歌词,挑一个喜欢的,带走结账。

可乐又回到了生活里,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犹记得初中时,每次打完球都要到小卖部或者超市买一瓶可乐。一定要够冰,才能把身体里那股热气给退下去。后来听说可乐不适宜在运动之后喝,就慢慢地停掉了,改喝其它。高中基本上没有多少关于可乐的记忆。

直到大学,进了茶室,遇到自称垃圾食品专家的Y老师,不幸被传染了。被传染的貌似还不只我一个。

Y老师极爱可乐。这事在茶室大概算是人人皆知,其传播之广甚至可能甚于Y老师其实是已婚人士。那天一个师弟问我们Y老师(其实已婚多年)是不是快要结婚了,一群人都要笑疯了。而这位师弟却知道要给Y老师带可乐。

当然,如果你总是在茶室某个角落发现可乐,就算你本来不知道那是属于谁的,问多了,也就知道了。十有八九,不是Y老师自己买的,就是别人带来给她的。为什么不是别人的?因为,学生们是不会那么大大落落地把自己的饮料放在茶室的。

Y老师迷上可乐的历史我们无从追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来自老师大学的日记。那时她写饭堂卖汽水,说亚洲卖一块,“可乐却要一块五”。据说因为买可乐,当年她还被当作了土豪。从那时到现在,咳,不知道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据Y老师说,可乐是她的力量源泉。累的时候,喝几口可乐,就可以重新振作继续奋战了。茶室有活动的时候奋战到深夜是常事,老师需要统筹好各项事务,而且很多事情只有她才能做,没有办法放下来休息一下。所以,大家一边吐槽Y老师可乐成瘾劝她少喝的同时,一边还是会在她工作辛苦的时候,给她带一瓶可乐。嗯,有时还会顺手多买一瓶给自己。

于是,即使大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Y老师可乐成瘾的吐槽,Y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喝着可乐。受她影响跟着她喝可乐的人也多了起来。想想这风气真得改。

而关于可乐,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却是关于茶室另一位老师——外教CN老师。

那年初入茶室,第一次跟着大家外出到其他校区参加活动、介绍茶道。活动是在晚上举行的,因为要外出做茶,要把道具什么的一一打包妥当、搬运过去,准备工作比起平时更加繁重。我们从下午便开始准备了,晚饭自然是匆匆的。老师更是没有时间吃饭。

直到上了大巴,老师也没有闲下来,车一路开着,她一路站着给我们讲注意事项。我们劝她吃点东西,她却拿起一罐可乐,说有这个就够了。最终我们拗不过她。

那天晚上到了陌生的地方,没有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客人数量也多,甚至还遭到了主办方无礼的对待,并不轻松。而仅仅只是喝了一罐可乐的老师,不见疲态,依旧优雅从容地面对一切,带领我们做好自己该做之事。

终于等到活动结束,收拾完毕回到茶室,已经很晚了。老师终于肯吃东西。仅凭一罐可乐竟然可以撑那么久,我深深佩服,深深记住。

纵然可乐里含有咖啡因,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是一罐可乐、一瓶可乐,又能有多神奇呢?真的能神奇到一直支撑着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怪升级吗?

其实,比可乐更强大的,是人的意志力吧。

文  Plane Cheung
图  BFLV  循CC协议使用

关于麦当劳的一些回忆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吃麦当劳。记得高中做过一篇英文的阅读理解,里面说到麦当劳的成功和它的Logo有关,这是一个人们看了会心情愉悦的Logo。

今晚可能会让你失望,这什么跟什么啊,麦当劳根本不值得拿来“深夜谈吃”说嘛。你们要看的,是那些家乡美食,什么热干面煎饼云吞之类的。可是你们别一副“麦当劳就是垃圾食品”的死心眼。你们的碗中餐,说不定有更多的地沟油和你想象不到的添加剂。而我至少知道,麦当劳是光明正大地热油猛炸,他们下了很大剂量的防腐剂使汉堡包放个十年面不改容。这些我付钱的时候就知道,要死,也是死得明明白白。

小时候,家乡没有麦当劳。我只能从电视上看他们的广告,想象薯条汉堡的味道,还有垂涎一下开心乐园餐的玩具。麦当劳叔叔的小丑扮相并没有吓着我,反而让我觉得很亲切,莫名的。 小学的时候,家乡依旧没有麦当劳,但是我已经吃过一次了。那是爸爸从深圳带回来的。当牛肉汉堡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激动得无法言状。妈妈告诉我,汉堡冷了,要热一热。当时妈妈不懂,以为这个西洋玩意也可以摆进中国寻常百姓家的蒸锅,结果当我再接过这个热的汉堡包时,它已经严重变形了。面包渗入了蒸汽,软塌塌的;牛肉是浓重的烟熏口味,却也被水汽洗去了光泽。我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看了一眼爸爸,他好像很失望。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作为大学生的我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的职位是尼泊尔奥委会秘书长的翻译陪同。当时,秘书长带了他的两个儿子前来广州,都是小学生的年纪。有一天,我陪他们到亚运村探望尼泊尔的运动员。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我在另一室等候,已经饿得饥肠辘辘。这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提了一个大袋子进来,(毫不夸张地说,体积大概是圣诞老师装礼物的那个袋子),很高兴地对我说,今天吃汉堡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个用纸盒装好的麦当劳汉堡包,垒得高高的,各种口味都有。他们打开了盒子满足地开吃。我也拿起一个,狼吞虎咽了起来。鸡腿堡的美乃滋已经横飞,西生菜也很凌乱,还好那块大大的炸鸡扒原封不动。尽管已经冷了,但是鼻子凑近的一瞬还是能嗅到油炸后的香气。狠狠地咬一口,鸡扒未完全撕咬下来,于是整个汉堡也离不开嘴,一口接一口地吞咽,连可乐都来不及客串。

回酒店的路上,秘书长和我说,在尼泊尔很难吃到麦当劳,所以来一趟中国,怎么也要让孩子们吃一顿饱饱的大餐。在这个父亲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为我买第一个汉堡的爸爸。

文  Jacqueline Yeung

赌仔的厮杀场,吃货的伊甸园(二)

IMG_8723_副本

(二) 走近万国料理

图&文 Jacqueline Yeung

对于吃货来说,来马场吃自助餐是最省力的,因为根本没有多少人会和你抢吃——赌徒们都在“刨”马经,哪还有闲工夫!

严格地说,这个平民自助餐并非全自助。入场时你会得到一张美食券,可以换取当日一份特设美食,有特大猪扒饭有越南牛肉汤粉等等,反正绝对不会亏待之余还不时给你惊喜。在物价飞涨的今日,以慈善立本的赛马会还真的身体力行呢。

记得一次特设美食,遇到一款黄金印尼炒饭鱼棒串烧便当。在橱窗外接过料理人员递来的便当,看到那片金黄,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为了迎合赌徒的“吉利”之说,图的是炒饭的“金灿灿”呢。用虾米爆香的牛肉碎,连同米饭快速兜炒,咖喱粉瓢泼而下,给每一粒米饭都染上了金黄,还带来浓郁的异国芳香。据说印尼人都不爱吃带骨的菜,这极大方便了狼吞虎咽的吃货。掺入茴香、咖喱还有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香料的鱼肉捏成这样一棍儿,怎么地烧啊烤啊就成为了人间美味。咬一口还有鱼汁渗出,真材实料没有面粉充撑,源源不断地散发独特的焦香。不过真要建议厨师练好造型呀,不是每一个吃货都有一颗冒险的心,愿意尝试这表面干柴颜色还倍丑的鱼棒呢。

IMG_8724_副本

要问那蕉叶包的是什么?原来是沙爹鸡肉串烧。蕉叶既保温还锁住酱汁,拿在手上还被烫着,一块块鸡肉夹杂甜椒洋葱由竹签脱出,口中咀嚼着幸福,嘴边沾满沙嗲酱也毫不介意。能把鸡身上长得最失败的鸡胸肉做得不老也不紧,除了有沙嗲的功劳,还有那适宜的温度贯穿料理始终,赠予吃货们最佳状态的鸡胸肉。

把目光移到自助区——菜品是有点吝啬,只有六个,但每个赛马日都会变换。晶莹剔透的蔬菜水晶饺、蜜汁烤鸡翅、炭烧狮子狗、生煎叉烧包、咖喱牛肉丸等等轮番上桌,酱料都是独立包装陈醋浙醋辣椒油黄芥末各取所需。蔬菜以沙拉形式搭配,干烧伊面和明火白粥,老火靓汤也是一旁无限次伺候;陆羽出品的红绿茶包添了又添;可乐雪碧芬达忌廉苏打欢乐畅饮,充足冰块任加唔嫐;咖啡奶茶并非无诚意的速溶包装,而是飘香玻璃壶时刻待命;待赛事过了一半,甜品时间来临,桌上尽是果盘、包点、布丁,还有雀巢雪糕杯、糯米糍任取……

就上面这段话,改了不下五遍,逗号前面似乎总有东西要插入补充,脑海中浮现的似乎没有终点。这亲民的自助餐,多则花你一百几十,运气好的或许一张10元马券就能让你免费吃喝还给你翻倍返利,怎能让我停止对你的爱!